其实在宋雨萱两人吩咐的第二天,李二就先去了一趟上柳村。
上柳村离松山镇有些距离,需要绕过半座山,坐牛需要一个多时辰。上柳村并不是个贫瘠的村子,主要是村子的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村里土地也肥沃。
村里以宋、田两大姓氏的居民为主。宋家在上柳村也是数得上的人家,看他们家现在住的是两进的青砖大宅也看得出来。但是你要说他家特别富裕也没有,因为祖宅和田地都是祖上留下来的,还因为赶上天灾和宋老爷子不善经营而缩水不少。
宋家祖上也出过能人,从宋雨萱这一辈再往上数四代也就是她的曾爷爷就是一位举人。但是因为生不逢时,当时天灾人祸不断,也没能混上个小吏当当。
但是宋家曾爷爷也是个有本事的,为自己的子孙挣下不少家业。不仅建起了两进的青砖瓦房,还置下了良田百亩。
宋家曾爷爷一辈子没能实现当官的愿望,就努力培养下面的子孙,可惜两个儿子还不如他这个当爹。老大宋全贵连个童生都没读出来,无奈当了个大夫。老二就是宋雨萱的爷爷宋全福,也只考了个秀才就再无寸进。
后来两兄弟分家的时候宋家曾爷爷把家里的土地平分,老宅却给了考了秀才的老二,因为他们这一脉能更有希望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子孙,圆他们老宋家中举为官,改换门庭的梦。
宋全贵作为老大当然不服气,一生气就举家搬到了隔壁临水镇,老父亲过世后就不愿再跟这个弟弟来往。
宋全福前半辈子都埋头读书,不理俗事,可惜他读书没有天赋,一直止步秀才。十五年前的一场蝗灾才打碎了他的科举梦,一直埋头书本的他才发现有五十亩田在,他们家居然没有足够的存粮,也没有充足的银钱。逃荒一年就把家里的地折进去了十来亩,还把孩子们都饿的面黄肌瘦。
自此宋全福就死心,放了书本,开始料理家事,给家里一个个孩子都成了家,谋了差事,宋家才慢慢地又好了起来。
可惜没过几年,宋全福就过世了,因为不放心糊涂的妻子再当家,把家败光。宋全福死前干脆给几个儿子都分了家,也算办了一件明白事。可是几个媳妇谁都不愿搬出大宅,就借口娘还在,一大家子还是住在一起。
别看李二性子不好,但他绝对是兄弟姐妹中脑子最聪明,主意最多的那一个。
想到以后应该不少和宋家老宅打交道,李二来之前就有所准备。在村口碰到榕树下一群在纳鞋底的老妇人时,也不直接进村,就主动凑上去打招呼。“几位大娘,我想打听一下,咱们村这两天有没有一个叫陈远的孩子和他娘来过?”
陈远的事情也是李二来之前就跟小五打听清楚的,他们到村里来借住的借口就是丈夫过世,家里婆婆容不下。
“你是什么人啊?找他们什么事?”一个面容严肃的老妇人上下打量着李二警惕地问。
“大娘,陈远是我表弟,他娘是我老姑。我姑他们真的是可怜啊!我那短命的姑父一死,姑姑和表弟就被婆母赶出了家门。我们听到消息赶过去已经找不到人了,我爹急的要死四处打听才听说来了咱们这边,这不就让我先来找找看。”李二干脆往几位大娘身边的石头上一坐,说的可怜兮兮,泪水盈盈,让几个大娘都红了双眼,唏嘘无比。
“哎呦,可不是。那娘俩来的时候我们看的清清楚楚,除了两个包袱,什么家当都没有,真是可怜哦!”村里新来的孤儿寡母的确是村里妇人们最近的话题,本来这个话题都快没有新鲜感了,谁知道今天居然又有家人找过来,妇人们又来了兴致,希望能挖到一手的新消息。
“大娘们,看来我没有找错,我姑就住在咱们村里对吗?”李二装出一副激动的表情,拉着一个大娘的胳膊就问。
“在,在,你往村里走,过了前面十字路口旁边有个大水坑,坑边上那家青砖的大院子就是了。”一个老妇人已经热心地指了路。
“好好,谢谢几位大娘!我先去找姑姑,等下出来再来感谢大娘们的热心帮忙。”李二已经决定等下弄点吃的再来感谢这些大娘们了,以后想传点消息或者听点村里的流言也要靠她们的。
李二一边在村里打量着,一边往里走。上柳村的青砖房占三成,看来过得还不错,还没到宋家老宅,就遇上了背着一捆柴从山上下来的陈远。
“陈远。”李二连忙上前招呼。
“李二哥?你怎么来了?”陈远也很惊喜,躲到村子里已经四天了,他很想知道镇上的消息,又不敢露面,这两天正有些着急,没想到李二居然过来了。
“我们现在在帮宋姑娘做事,她担心你们在村里的情况,就特意打发我来看看。”李二接过陈远身上的柴火,一边跟着他往回走一边说。“以后我就以你表哥的身份过来,有事咱们回去说。”
“好,那咱们赶紧回家,这两天可把我给急坏了。”要不是顾忌李二背着柴,陈远都要跑起来。
到了地方李二才知道,陈远和他娘租住的居然是宋家的后罩房,把前门封了,在后墙开个门,就是单独的一户。
李二到的时候,陈远娘正在做针线活,屋里坐着的还有宋家老三的媳妇,看她们有说有笑的,看着关系不错。
“娘,我二表哥来看咱们了。”陈远接过李二肩上的柴放在门口,领着李二进屋后连忙喊他娘。
看到李二进来,陈远娘也连忙招呼。“哎呀,小二来了。怎么找过来的?快进来歇歇。”
陈远娘招呼完李二又回头不好意思地对郑氏说:“嫂子你看,我外甥居然找过来看我,这半晌午的还不知道吃了没有。今天就不能陪你了,明天我空闲了再去找嫂子做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