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257章 黄老财要当包工头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7章 黄老财要当包工头了!

黄老财带着家里的人手,赶着牛车到了村子附近新设的镇公所去缴税。往年缴税要到县里去缴,今年设了镇子,缴税倒是方便了不少。

新的税制,粮食和钱都可以缴税,当然、为了鼓励农户用粮食缴税,朝廷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比如放宽缴粮的种类、稍稍抬高了一点粮食抵税的价格,另外纳粮数超过一定数额,会额外的赠送一点小物件。

粮食安全现在还是大问题,北直隶这边的粮产满足普通百姓日用问题不大,但供应北京这个超级城市,却是大问题。北京城即使不算军队,也有两百多万的脱产人口。在商品粮供应紧张、市场不成熟的时代,保证这么大的城市人口群的粮食供应,绝非易事。所谓的南粮北运,核心是为了解决都城的供粮问题,并不是用南粮来供应其它地方的百姓,封建时代、一般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吃到朝廷的粮?

朝廷现在钱并没有那么缺,但粮食总让人不放心,所以朱由检和周延儒才商量着出台了一些鼓励纳粮的政策,想办法多从民间收上来点粮食,应对风险的能力就会强一些。别的东西缺了,能想的办法多一些,而粮食缺了,就很难有办法可想。

黄老财在家里算计了半天,最终决定还是将粮食拉出来缴税,更合算一些。缴够五十石粮,能从镇公所领一盏玻璃煤油灯,黄老财家今年缴的粮要超过这个数。本来抵税的价格就高点,一盏玻璃油灯的价格也在二三两往上,这就好比是省了好几亩地的税钱。

看着镇公所的人将自己拉来的粮拉到库里,黄老财感觉自己的心在流血。缴这么多税,还是他生平第一次。没办法、谁让形势逼人哪?在京城上学的自家老大,见天的写信催他缴税,他也是没办法。

“黄老爷,你可是我们镇的纳粮大户,这次缴了七十多石粮、全镇都少有。”镇长吴继业亲自跑过来和黄老财攀谈,以示对这个纳税积极户的重视。

“嘿、为了支持朝廷,缴税吾一直是积极配合的。”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黄老财咬牙切齿的说出了违心的话。

“黄兄最近有无来过信?他在师范大学读书还顺利吗?”吴继业在陈大有的引见下与黄超认识,这也是他对黄老财态度好的原因。

“信倒是来的很勤,他说最近大学里分科,他被分到了算学科进学。”

“算学科?倒是挺好啊,最近朝廷的监理司衙门、还有户部的多个部门都大量扩招人员,还专门标注了算学和几何学好的优先哪。工部那边同样在抢这方面的人。”

“政策好有啥用,自家娃娃不争气啊。加了二十分、还是上不了正经的官学,也就读个师范出来到县学或者府学混个吃皇粮的差事而已。”

“黄老莫要对令郎的前途悲观,师范出来的人亦能入仕,眼下朝廷广开仕路,用不了几年令郎就能到衙门中任职,像我一样做个镇长之类的小官应该不难。”

“要是吾儿有镇长这份成就,吾也就心足了。”黄老财说这话可不是纯客气,他现在觉得儿子能当个镇长这类的小官也挺不错。看着品级不高,可也是实实在在的朝廷命官,在全镇能领导十来个官吏,还是挺威风的。

“哪应该不成问题!黄老、吾今日找你还有其它事要商量,在说正事之前吾先问个实话,黄老、你这次缴税可是实额缴的吧?”

“自然是实额缴的,吾儿以后要在衙门中任职,岂敢隐税?”黄老财倒是想隐税,但他家的几个儿子都不同意。老大黄超是因为到了师范大学读书害怕被退学,老二、老三则是想以后和自家大哥一样有前途而坚决支持全额纳税。

“哪就好、县上今年给咱们镇上规划了一条二十里的水渠,让吾举荐人来指射,将水渠建好。吾觉得黄老你是镇上的大户想将这活交给你,修水渠的钱朝廷会全额拨,不用你们垫钱。当然、质量的完全符合朝廷的标准。县里的意思是参与指射的人家,必须是纳税大户,还不能偷税漏税。这工程,吾大概算了一下,按朝廷拨下来的钱数,二十里修完,百两银子还是能赚的。不知黄老是否有意?”

“朝廷的银子真能准时下来?”

“哪是自然,钱已经到了县府,不会出差错的。”招投标这事在古代就有,在大明就有专门针对商人的指买。政策大致上和后世差不多,然而实际操作中,这玩意成了官府盘剥商人的手段,遇到指买就得做好倾家荡产的准备,成了让商人畏若虎狼的恶政。

所以说想到好政策、好点子不难,难得是要找到一整套能顺利执行,不让其变味的办法和手段。给官府干事,赚不到钱也就算了,还让人倾家荡产,如此的坑政不把大明搞垮都难。大明能撑到现在,说实话已经是奇迹了。

黄老财在得到镇长保证工程款能按时到位的情况下,才答应将承包水渠的事给接下来。只要款子能按时到位,这活还是有干头的。干的好了、今年缴的粮税大半能赚回来,想想、其实支持新政吃的亏也不大。损失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大,还给儿子谋了份前程,再加上能参与点县里的工程,一来一回,甚至还会沾些光。就说自家老大黄超从师范毕业后,一月便能拿近二两的俸禄,一年下来二十多两,以后再升点职,以及由于入仕带来的隐形收获,这买卖花算着哪。

朝廷开展的工程,让地方势力人士参与,朱由检当然知道问题重重,但不如此做,开展起来更难。从实际操作来看,开展这些工程会不可避免的与地方势力交驳。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围绕着政府工程,哪一项是完全避免了利益交换和输送?不找势力人士合作,就再没合适的合作者了,老实巴交的贫民能当包工头吗?能撑起大摊子吗?交给他们,更难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