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孙山,科举 > 第1066章 里甲制,乡约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孙山早早起床点卯。

或许因为新官上任,王县丞这些官吏也陪着孙山早早起来点卯。老大都那么积极上班了,做手下的哪里好意思迟到早退。

大家相互见面点头,闲聊几句,便各找各妈,各干各的活。

孙山坐在只有他一人独享的“办公室”连续打了几个哈欠。

昨日就种了两分地不够,便累得不行。

看来这副身子一直处于严重亚健康,得必须每日保持锻炼才行。

身为书童和临时秘书的桂哥儿连忙给孙山弄了一杯“清醒茶”。

心疼地说:“山哥,昨日来不及煲鸡汤,今日得让汪嬷嬷煲才行。一来沅陆县,就忙忙碌碌,肯定累坏了身子。必须好好补一补才行。”

一大早就谈吃吃喝喝,实在不是孙山该有的风格,何况还在县衙谈,这太不应该。

于是孙山说道:“你让汪嬷嬷看着办,她做的饭还不错,幸好把她带了过来。”

难为汪嬷嬷一把年纪陪着汪管家长途跋涉到沅陆只为了给孙山做饭。

哎呀,看来手艺好也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总之越能干,干得就越多。

和桂哥儿聊了几句吃饭的事宜后,孙山正式干活。

初来乍到,还真没什么活干。

孙山看了看自己缺席的几个月,沅陆县平平安安,平平淡淡,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好似有他和没他一样的效果。

而且最近的一件大事反而是他在路上剿匪,强而有力地给沅陆县注入“新闻”的血液,让百姓还在吃瓜义庄里的十几具土匪尸体。

没错,那三个奄奄一息的土匪在无治疗无药物的情况下,前天去了卖咸鸭蛋。

孙山得知此事后,也淡淡地“哦”了一声。

本想问问土匪有没有同党?他们的金银珠宝藏在哪个山头?

只不过大夫诊断后,说没有医好的可能性,孙山想了想与其花费巨额医药费吊命,还不如让他们跟土匪老大团聚好了。

于是便采取消极的医疗方式,好让其自生自灭。

孙山此时此刻正等着辰州府那边的反应,如果上级要尸体就交给他们,如果不要,就把土匪埋入乱葬岗。

做土匪也应该想到有这么一天,他们早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孙山仔细查看沅陆县的文档,得先了解这个县的根本情况。

大乾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度,孙山正处于三级制度最基层的县。

而县下面实行里甲制和乡约制。

所谓里甲制,就是把100户人家编为一里,每10户又为一甲。

这里就会诞生里长和甲长。1个里长下面有10个甲长。

里长和甲长主要职责就是“催办钱粮,勾摄公事”。

“催办钱粮”就是协助官府催促农户交税纳粮。

如果在固定的时候没有完成官府交给的任务,里长和甲长会收到一定的惩罚。

但一般情况下,能做里长的,家里不是有权,就是有权,或者有人。农户要是不缴纳粮税,得使用非暴力和暴力手段了。

“勾摄公事”就是协助官府办事。

比如官府发布告示,里长就帮忙传达命令。比如这次孙山插秧礼,里家需要协助官府督促春耕生产。比如帮助官府捉拿流氓,恶贼。还需要协助官府服役事宜。

兴修水利也要里长主持等等。

里长相当于镇长,需要协助官府做的事很多,但也是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有不少“私权”。

比如里长管辖下百姓的婚姻纠纷,田地房屋纠纷,打架斗殴等都由他们裁决。

如果不经过里老的合议裁决,直接到官府状告,就算是越级告状了。

百姓一旦越级状告,里长还有权先“不问虚实,先将告状人杖六十。”

除了有里甲制,还有乡约制。

所谓乡约制,就由地方士绅或官员发起,以村社或乡里为单位设立。通过道德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

乡长还承担了一定社会责任。例如,调解民间纠纷、维持治安、组织乡民进行修路铺桥兴修水利等等。

县以下单位因为有里长和乡长的存在,大大地减少官府的管理任务。

里长和乡长管辖下的村民,想要跑到衙门“找事”得必须过里长和乡长这一关。

因为秉持“家丑不外扬”的原则,村民想越级到衙门,几乎不可能。

除非是那种“死人及冧楼”的大事,才有鱼死网破的勇气到衙门这边求主持公道。

里长制和乡长制,大大地给村民束缚,同时也大大地减轻衙门管理的负担。

所以能呈现给孙山的事件少之又少。

这几个月,沅陆县缺知县,也丝毫不影响整个沅陆管辖下的百姓按部就班的生活。

孙山仔细查看沅陆县的人口,大约有5万人,约有1万户(每户约5个人),人口不多也不少。

一般北方县的人口少,南方县的人口多。小县有的2万人不足,大县也不会超过10万人。

沅陆县是个中等县,5万的人口也在合理范围。

当然其中有不少村民为了不交人头税,会隐蔽一些人口。

乡绅地主爷会隐藏一些佃农来抗税。

加上沅陆山多平地少,整个县城处于延绵的大山之中,必然有不少山民或者流民,这些人口也不会登记在册。

沅陆县应该会超过5万人。

在孙山的概念里,一个县5万人是真的很少,真正的地广人稀。

只不过沅陆的地是山地,在大山深处这里有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村长,稀稀疏疏,显得人迹罕见。

孙山想了想,来到沅陆,就该为当地百姓谋福祉。

如果当官不做事,还不如回家种番薯。

干一行爱一行,孙山既然选择走官途,得要热爱这一行业,并且在这一行发光发达。

好一个地方官,得必须了解管辖下的真实情况。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发展沅陆。

于是孙山决定趁着闲来无事之际,先把沅陆县逛一圈,看一看管辖下的真实沅陆。

还要亲自拜访当地的村民,顺便挖掘当地的特色,打造不一样的沅陆。

如果啥特产特色都没有,那么再想其他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