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179章 胡宝玉(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末年,江南水乡苏州城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城内亭台楼阁、园林庙宇错落有致,古老而典雅;水道纵横交错,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垂柳。古色古香的街道两旁,青瓦白墙的老宅依次排列,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在这繁华热闹的城市里,有两户人家格外引人注目。一户姓胡,另一户姓伊,两家恰好住在对门,平日里交往频繁,亲如一家。胡家的男主人名叫胡玉坤,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他为人谦逊温和,才情过人,常常在家中吟诗作画,颇具名气。

伊家的男主人伊建彬则与胡玉坤截然不同。他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谋略,可谓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伊建彬性情豪放,广结天下豪杰,为人仗义疏财,深受众人敬仰。

虽然胡玉坤和伊建彬性格迥异,但他们都拥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正是因为如此,两家人相处融洽,从未发生过争执。每逢佳节,两家都会相互拜访,共庆团圆之喜;遇到困难时,也会携手相助,共度难关。

这种深厚的情谊在邻里间传为佳话,成为了苏州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纷纷称赞胡家和伊家的和睦之风,将其视为楷模。在这个充满温情的小城里,胡家和伊家的故事如同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一天,阳光明媚,胡玉坤和伊建彬正在院子里品茶聊天。胡玉坤轻轻抿了口茶,笑着说道:“建彬兄,近日可好?”

伊建彬哈哈大笑,拍了拍胡玉坤的肩膀:“玉坤兄,我一切都好。只是啊,最近生意上有些繁忙,难得有这般闲暇时光。”

两人正聊得投机,胡家的丫鬟小翠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喜色:“老爷,夫人有喜了!”

胡玉坤一听,顿时喜上眉梢,站起身来:“真的吗?这可是大喜事啊!”

伊建彬也站起身,拱手道贺:“恭喜玉坤兄,喜得贵子!”

就在这时,伊家的仆人阿福也跑来报喜:“老爷,夫人也有喜了!”

两家同时传来喜讯,胡玉坤和伊建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喜。胡玉坤提议道:“建彬兄,既然你我两家同时有喜,不如我们来做个约定如何?”

伊建彬好奇地问道:“什么约定?”

胡玉坤笑了笑,说道:“若是我家生个女儿,你家生个儿子,日后便让他们结为夫妻,如何?”

伊建彬一听,哈哈大笑道:“这个主意好!若是真能如此,那可真是天作之合啊!”

于是,两家就这样私下定了亲事。胡家的夫人和伊家的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都十分高兴,觉得这是上天赐予的缘分。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伊家的儿子伊奇志和胡家的女儿胡宝玉出生的日子。伊奇志生来就聪明伶俐,长相俊朗;胡宝玉则是个天生丽质、温婉可人的小姑娘。两家人都十分疼爱这两个孩子,将他们视作掌上明珠。

伊奇志和胡宝玉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嬉戏。胡宝玉喜欢跟在伊奇志身后,两人一起在花园里捉蝴蝶、摘果子。每当这时,两家的大人都会站在一旁,笑着看他们玩耍,心中满是期待和喜悦。

渐渐地,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伊奇志到了上学的年纪,被送进了城里的私塾读书。而胡宝玉则留在了家中,跟着母亲学习女工和家务。虽然两人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在一起玩耍,但他们的心中却都深深地牵挂着对方。

每当伊奇志放学回家,他都会跑到胡家去找胡宝玉。两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伊奇志给胡宝玉讲述学堂里的趣事,胡宝玉则静静地听着,时而露出微笑。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仿佛真的已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胡家和伊家的大人也看出了两人之间的情愫,他们心照不宣地默许了这段感情。在他们看来,这两个孩子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将来一定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又过了两年,明朝朝廷的任命书终于下达,胡玉坤和伊建彬被分别任命为两地的官员。两家人的喜悦还未完全消散,便被即将分别的愁绪笼罩。

胡家的书房内,胡玉坤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伊建彬站在一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气道:“玉坤兄,我们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胡玉坤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建彬兄,此次分别,的确不知何时能再聚。但朝廷之命不可违,我们只能各自上任,期待他日重逢。”

伊建彬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玉坤兄,我们不妨做个约定,任期结束后,我们一同回家,让奇志和宝玉成亲,如何?”

胡玉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个主意好,我们就这样约定。”

于是,两人在书房内郑重地约定了此事。随后,两家人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的离别做准备。

临行之际,胡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胡玉坤拉着伊建彬的手,眼眶微红:“建彬兄,此去路途遥远,你要保重身体。”

伊建彬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玉坤兄,你也要多加小心。我们期待着任期结束后的重逢。”

两人紧紧相拥,挥泪告别。胡宝玉站在一旁,眼泪夺眶而出,她拉着伊奇志的手,低声说道:“奇志哥哥,你要好好读书,等着我回来。”

伊奇志紧紧地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宝玉妹妹,我会一直等着你,无论多久。”

就这样,两家人分别踏上了前往各自任地的路途。胡玉坤带着家人离开了苏州,前往遥远的异地为官。伊建彬也带着家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然而,命运弄人。胡玉坤到外地为官还不到半年,那里便发生了农民叛乱。一夜之间,胡家遭到了血洗,一家人全部遇害。只有十二岁的胡宝玉因为躲在了一个隐秘的角落里,侥幸逃过一劫。

胡宝玉浑身颤抖着从藏身之处走出来,看着满地的鲜血和亲人的尸体,她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叛军们发现了她,将她俘虏了去。在随后的日子里,胡宝玉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她被迫离开了家乡,被卖到了苏州的青楼——花雨楼。

在花雨楼里,胡宝玉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姓名。鸨母给她并请来了名师教她乐器和歌舞。虽然胡宝玉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但她也明白,自己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胡宝玉从小便熟读经书,能背诵唐诗千首。她在花雨楼里,依然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她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写字,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她的才华和美貌也逐渐在花雨楼里传开,成为了妓院的摇钱树。

然而,胡宝玉的内心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过去和亲人。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默念着亲人的名字。她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重获自由,回到家乡与伊奇志团聚。

胡宝玉生于官宦世家,自小受到严格教养,言行举止优雅大方、端庄娴静;其容貌姣好,妩媚动人且风姿绰约,可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此外,她还精通琴棋书画等各种才艺,并擅长品酒吟诗、行酒令以及唱歌跳舞,可以说是才情与美貌兼具,智慧与技艺并存。

更难能可贵的是,胡宝玉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出众的才华,总能想出别出心裁的点子,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引领时尚潮流。这样的特质让无数文人墨客和富豪绅士为之倾倒。

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在官府登记在册、留有名号的妓女皆被称为官妓。每当官府举办公私宴会时,官妓们需前往现场表演助兴。通常情况下,其他官妓在完成表演后会在宴席上放荡不羁地嬉笑打闹、卖弄风骚。然而,胡宝玉却始终保持沉默寡立、不苟言笑的姿态,宛如大家闺秀般矜持自重。正因如此,官府里里外外无人不对其心生喜爱之情。

再说伊建彬去外地为官不久,便因才干出众,政绩显着,一路升迁,官运亨通。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胡家。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独自坐在书房中,翻看着胡家的书信和礼物,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忧虑。

这日,伊建彬正在府中处理公务,无意间翻阅起一本新送来的户籍册子。突然,他的目光被一个名字吸引住了——潘嘉兴。这个名字来自胡玉坤为官的那个地方,让他心中一动。

伊建彬立刻召来下人,命令他们将潘嘉兴请来。不久,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进了书房,正是潘嘉兴。他一见伊建彬,便恭敬地行礼道:“见过大人。”

伊建彬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潘大人,我有一事相询。你可知胡玉坤及其家人的近况?”

潘嘉兴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沉痛之色。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胡大人啊,自从他到我们那里为官,一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可惜啊,后来……后来听说他一家都遭到了叛军的杀害。”

伊建彬听到这里,心中猛地一沉。他紧紧抓住潘嘉兴的胳膊,急切地问道:“潘大人,此言当真?你可有确凿的证据?”

潘嘉兴摇了摇头,脸色沉重地说道:“我只是听说而已,并未亲眼所见。当时我在外地读书,家中传来消息时,已经是数月之后了。我……我也不敢确定消息的真假。”

伊建彬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希望这个消息是假的,又害怕这是真的。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潘大人,感谢你告诉我这些。我会派人去核实消息的。如果胡家真的遭此不幸,我定要为他们讨个公道。”

潘嘉兴听后,心中对伊建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深知伊建彬与胡家的交情深厚,如今听闻胡家遭遇不幸,他能够如此果断地采取行动,实在令人佩服。

伊建彬送走潘嘉兴后,独自坐在书房中,久久无法平静。他想到胡家一家人曾经的和乐融融,想到胡宝玉那温婉可人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尽的悲伤。他默默祈祷着胡家能够平安无事,同时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查明真相,为胡家讨回公道。

在随后的时光里,伊建彬派遣手下之人四处探寻胡家的音讯。可惜的是,他们所带回的情报皆含糊不清、难以捉摸,根本无从判断胡家真实状况究竟如何。伊建彬心急如焚,却明白此时此刻万不可自乱阵脚,务必要维持镇定与理性。

与此同时,伊建彬亦将思绪转向了儿子伊奇志的婚姻大事之上。毕竟岁月如梭,伊奇志已然成年,确实到了谈婚论嫁之龄。然而,面对这一问题时,伊建彬内心总是犹豫不决。他担忧倘若胡宝玉尚且在世,自己替儿子另行张罗一门亲事,岂不是背叛与不义之举?于是乎,经过深思熟虑后,伊建彬毅然决然地决定暂且搁置儿子的婚事,全心全意去查清胡家的行踪及现状。

如此一来,伊建彬便在繁忙与忧虑交加之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他满心期盼着终有一日能获得有关胡家的确凿消息——无论结果好坏与否,至少能让他那颗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一些。

伊建彬功勋赫赫,名动朝野,深得圣上器重,龙颜大悦之下对其大加封赏。其子伊奇志也因才华出众备受瞩目,承蒙圣眷有加,获封苏州司户一职,执掌一方水土之重责大任。

喜讯传至伊府,阖府上下欢欣鼓舞,喜气洋洋。伊建彬喜不自胜,对爱子伊奇志寄予厚望,深知此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临行之际,伊建彬于书房召见伊奇志,面色凝重,言辞恳切地叮嘱道:“奇志啊!今日你承蒙天恩眷顾,委以重任,务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方可报答圣上知遇之恩。苏州自古繁华富饶,然事务纷杂繁多,你需谦逊好学,不耻下问,常与同僚切磋琢磨,齐心协力为朝廷、为黎庶鞠躬尽瘁。”

伊奇志谨遵父命,恭声应诺:“父亲大人教诲,孩儿铭记于心,

伊奇志初到苏州没多久,就到了他正式上任的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伊奇志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而这边苏州太守也是个会来事的人,为了给这位新任官员接风洗尘,他特意在自己府上大摆筵席,并邀请城中诸多官员一同前往道贺。

宴席之上,乐师们演奏起悠扬动听的丝竹乐曲,客人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现场氛围好不热闹!更令伊奇志感到惊喜的是,这位太守大人竟然还找来了一群年轻貌美的官妓前来表演助酒兴。只见这群官妓们一个个都长得如花似玉、妩媚动人,而且还能歌善舞,引得在座宾客们频频侧目,就连伊奇志这样见多识广之人也不禁有些心动神摇起来。

然而就在这莺歌燕舞之间,伊奇志的目光却突然被其中一名女子所吸引住了。此女名叫胡宝玉,身着一袭淡绿色长衫裙,秀发高高盘起,露出一截洁白如玉的修长颈项。她的容貌清丽脱俗,柳眉微蹙之间流露出一抹淡淡的哀愁,使得整个人看上去愈发显得我见犹怜、楚楚动人。不仅如此,胡宝玉的歌喉更是宛如黄鹂出谷般清脆悦耳,舞姿亦如翩翩彩蝶般轻盈优美,仿佛从天上下凡而来的仙子一般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伊奇志看着她,眼中流露出思慕的情意。他心想:“这便是传说中的胡宝玉吗?果然名不虚传,难怪父亲一直念念不忘。”

在座的年轻才子程海涛注意到了伊奇志的眼神,他微微一笑,对伊奇志说道:“伊大人,看来你对这位胡姑娘情有独钟啊。她确实是这里的名妓,不仅容貌出众,才情也颇为不凡。”

伊奇志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他还是忍不住偷偷地看向胡宝玉。酒席进行到一半时,太守举杯向伊奇志敬酒道:“伊大人年轻有为,来日定能大展宏图。本官在此敬你一杯,祝你前程似锦。”

伊奇志站起身来,恭敬地回敬道:“多谢太守大人抬爱,奇志定当不负所望,尽心尽力为朝廷和百姓效力。”

说完,他举杯一饮而尽。然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胡宝玉的身上。就这样,一场接风宴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伊奇志的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与决心,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程海涛早早便来拜访伊奇志。他一身青衫,面带微笑,走进伊奇志的府邸,一副兴冲冲的模样。

“伊大人,别来无恙啊!”程海涛拱手施礼,语气中满是亲切。

伊奇志赶忙还礼,笑道:“程兄光临,小弟倍感荣幸。快请坐。”

两人落座后,伊奇志命仆人上茶,随后两人便闲聊起来。程海涛先是夸赞了伊奇志一番,说他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伊奇志谦虚地回应,表示还需多多学习,不负皇恩。

聊了一会儿,程海涛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伊大人,你年轻有为,家世显赫,为何上任时却不带家眷,独自一人前来呢?”

伊奇志闻言,脸色微微一黯,叹了口气道:“实不相瞒,小弟年幼时曾订过亲,只是后来战乱频发,未婚妻一家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所以至今,小弟还未成家。”

程海涛听后,脸上露出同情之色,随即又笑道:“伊大人孤身一人,在这繁华之地,难免会感到寂寞。苏州名歌妓胡宝玉,高洁雅致,善解人意。既然你不知未婚妻下落,何不暂且望梅止渴,与她共度良辰美景呢?”

伊奇志闻言,连忙摆手,连声说不敢。他心中虽然对胡宝玉有些思慕,但也深知自己身份地位,不敢轻易涉足风月之地。

程海涛见状,也不强求,只是笑道:“伊大人不必如此紧张,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不过话说回来,胡宝玉姑娘确实是个难得的佳人,你若是有意,我可以帮你引荐一番。”

伊奇志听他语气诚恳,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想了想,最终还是对程海涛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程兄,实不相瞒,我对胡姑娘确实有些思慕之情。只是我身份所限,不敢轻易涉足此地。若是程兄能够成全,小弟感激不尽。”

程海涛听他这么说,心中便有了主意。他拍了拍伊奇志的肩膀,笑道:“既然才子爱佳人,那我就要促成这桩好事了。你放心,我会想办法安排你们见面的。”

从此以后,每当有宴会时,伊奇志虽然能见到胡宝玉,但总是有些避嫌,不敢正视她。他心中的思慕却与日俱增,总是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地思念着那个清丽脱俗的身影。

而程海涛也是有心成全他们,只是他也惧怕太守的严厉,不敢轻举妄动。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希望能够让两人光明正大地走到一起。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伊奇志和胡宝玉之间的缘分也在慢慢拉近。虽然他们并未有过多的接触,但彼此的心意却已经悄然相通。而程海涛也在暗中观察着一切,等待着那个能够让两人走到一起的机会。

两年光阴转瞬即逝,旧太守任期已满,调来一位新太守。新太守姓李,为人忠厚坦诚,与程海涛是同乡旧友。程海涛深知伊奇志的人品与家世,常于太守面前夸赞他,太守因此对伊奇志颇为敬重。

这日,程海涛特意邀请伊奇志至其府邸,饮酒叙旧。他命人只召胡宝玉前来侍候,意在为他们二人创造独处的机会。

伊奇志踏入程府,只见园中花开正盛,微风拂面,心情顿时舒畅。他跟随程海涛进入客厅,两人落座后,仆人便奉上美酒佳肴。

程海涛举杯道:“伊贤弟,今日只有你我二人,无须拘泥礼法,当开怀畅饮,共叙友情。”

伊奇志笑道:“多谢程兄盛情,小弟自当奉陪。”

两人边饮边谈,胡宝玉则在旁轻歌曼舞,为二人助兴。她的歌声婉转动听,舞姿曼妙,令伊奇志心醉神迷。

酒过数巡,伊奇志已是微醺。他看着胡宝玉那婀娜的身姿,心中情愫涌动,几乎不能自持。他暗想:“这胡姑娘果真是人间绝色,难怪我一直念念不忘。”

程海涛见伊奇志眼神迷离,心中明了,便笑道:“贤弟,这园中景致虽美,但书房中更有诸多书画琴棋、古玩珍宝,不妨一同前去观赏如何?”

伊奇志点头称好,两人便起身前往书房。书房内摆设雅致,书画满墙,伊奇志却无心观赏。他只觉得心中烦躁不安,只想与胡宝玉独处。

程海涛见状,便道:“贤弟似乎有些疲累,不妨在此竹榻上稍歇片刻。”说完,他转身出门,留下伊奇志与胡宝玉二人独处。

伊奇志躺在竹榻上,心中却是思潮起伏。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心情。胡宝玉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他,眼中流露出关切之色。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待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馨香。伊奇志感到自己的心跳逐渐加速,他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女子。

伊奇志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忽然站起身,走到胡宝玉的身前,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要将她的芬芳全部吸入肺腑之中。他猛地伸出手臂,紧紧地抱住了胡宝玉,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身体里。

“小娘子,我对你的倾慕之情已经压抑得太久了。”伊奇志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急切,“今天,这难得的机会,我岂能错过?程兄有意成全我们,他即使知道了,也不会责怪我们的。你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胡宝玉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她挣扎着想要挣脱他的怀抱,但伊奇志却抱得更紧了。她感受着伊奇志的体温和心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她抬起头,看着伊奇志那深邃而炽热的眼神,心中不禁一动。

“公子……”胡宝玉的声音有些颤抖,“你……你真的喜欢我吗?”

伊奇志闻言,更加用力地抱住了她,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骨子里。“小娘子,我对你的心意,难道你还不明白吗?”他低声说道,“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你,我就被你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我一直在想,如果能与你共度一生,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胡宝玉听着他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地闭上了眼睛,任由伊奇志的怀抱将自己包围。她知道,自己也对这个温文尔雅、年轻有为的公子哥儿心存好感。既然他如此执着地追求自己,她又何必再固执地拒绝呢?

于是,她停止了挣扎,任由伊奇志将自己抱到榻上。两人情意绵绵地缠绵在一起,仿佛要将彼此融入对方的身体里。

事毕之后,两人慵懒地斜倚在榻上,伊奇志伸出手指,轻柔地摩挲着胡宝玉如丝般柔顺的秀发,眼眸之中满含深情与疼惜。

\"小娘子……\"伊奇志柔声轻唤,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以你如此出众之才情、高雅之气质,绝非普通娼寮女子所能比拟。想必你定出身名门望族吧?切莫欺瞒于我,快快如实讲来。\"

胡宝玉闻听此言,娇靥之上顿时泛起一抹红晕,宛如熟透的苹果,令人心醉神迷。她轻启朱唇,微微咬了咬下唇,似有难言之隐,但终究还是迟疑片刻后答道:\"承蒙公子慧眼识珠,妾身不敢隐瞒。其实,妾身本乃官家千金,无奈生逢乱世,战火连天,致使家门不幸,家道败落。迫不得已,妾身方流落至此烟花之地。至于妾身与鸨母,并无血缘关系,全赖其收留,妾身方能苟活于世。\"

伊奇志听闻此语,不禁心生怜悯,追问道:\"既是官宦世家,敢问令尊大人高姓大名?曾任何职?又居于何方?\"

胡宝玉想起那些令人心碎的往事,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她哽咽着回答道:“我本姓胡,家住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城。自幼时起,便与邻家之子有了婚约。然而命运多舛,父亲远赴他乡做官后,竟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农民叛乱。那场暴乱犹如恶魔肆虐,无情地夺去了我双亲的生命。而那时的我尚年幼无知,只能任人摆布,最终被拐卖至这陌生之地。”

伊奇志听闻此言,心中愈发好奇,继续追问:“那么,你夫家姓氏为何?你那未婚郎君,可有大名?”胡宝玉泪眼朦胧,声音颤抖地说道:“我未来的夫君姓伊,他家公子乳名唤作伊奇志。自那日分别之后,便再无任何消息传来。如今岁月流转,我亦不知他是否还活着,亦或是早已命丧黄泉。”言毕,她的悲痛之情再次涌上心头,让她无法自持,痛哭失声。

伊奇志心里犹如明镜一般,他非常清楚地知道,站在面前这个风姿绰约的青楼女子正是胡宝玉,那个和自己从小便有婚约的女子。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直接点破这一切,而是轻声细语地安慰道:“现在的你身着华服美裳,品尝着山珍海味;每天都能欣赏风花雪月之景,生活如此惬意美好,理应好好去享受才对啊!不仅如此,连官府都对你格外关照,更不会有人胆敢小瞧于你。况且你如今已是家破人亡,丈夫也是生死不明,正应当顺应天命、随心而活,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又何必总是这样啼哭不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