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九洲大陆,道家独占徐州,豫州,兖州三洲之地,史称三清天下。
这里万事万物以道家为尊,一切脉络,以道术为基。
人们简单的把修行和生存,划分山上仙和山下人。
山下人就老老实实的过日子,辛苦一辈子做个老实人,祈祷下辈子投个好胎,从头再来。
能够修行的天之骄子,被山门网罗,成为炼气士,一生只为求长生,叩仙门。
这里道门林立,不同的山门影响着不同的国度。
这里是灵气充盈的世界,道门把持着这些珍贵的天地馈赠,用灵山,用阵法,用人力禁锢着这些来之不易的灵气,不断壮大着自己,壮大着宗门。
在这个世界的天地中,灵气聚散不定。
山上宗门多年经营,耗费一代代人力物力才能让周边灵气不散,所以能保一方灵韵不散,这是所有宗门最在意的事情,是根本。
三清天下,道门三千,三教独尊。
阐教、截教和人道教独占着三清最珍贵的三大洞天修行福地,是所有炼气士的心中所想。
这三教分别掌控着豫州,兖州和徐州。
三教之下,九流一家独大。
这九个一流宗门传承万年,是一方霸主,占据着九大灵脉,修行得天独厚。
道家的世界里,一切只求长生。
长生的路上坎坷,总会有人遥遥领先,也会有人无奈让道。
天梯起于平地,宗门先是筛选有修行天赋的弟子,再从其中选择合适本门道法的传承人,教导引气入体。
修行者一步步突破瓶颈,筑基境,超凡境,山海境,洞天境,金丹境,成就地仙之境,享寿五百载。
这一步步的瓶颈不知道拦住了多少满怀雄心壮志的炼气士,更别说山巅之上的元婴境、化神境、合道境。
以上只是道法的境界划分,寻求的是与天同寿。
通天路其实很少,资源总是有限的,于是讲究自然而然,清静无为的道家,在争夺的时候,难免会从发生口角到大打出手,争得头破血流。
道术便是炼气士们斗法的手段,道门道术五花八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此谓炼气六道。
第一道,乃是肉身成神的路子,史称神魔道。
第二道,乃真元外放之术,史称御气道。
第三道,乃是操控万物之术,史称阴阳道。
第四道,乃是相生相克变化之术,史称五行道。
第五道,乃是以虚转实的锻造之术,史称造物道。
第六道,乃是最为特殊的存在,史称一剑破万法的剑修体系,史称剑神道。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善假于物也。
道门的外物也是琳琅满目,因其稀有度和炼制难度,共分为四类。
修士所用辅助工具为法器,粗分为上中下三品,细分为九品,此物虽不算常见,基本上炼气士人手必备。
法器之上是法宝,一字之差,价格千差地别。
与之相比,灵器及灵宝则是最为贵重的宝贝。
炼气士在修行的时候需要炼化本命物,灵器则是六道修行的关键。本命物之后,金丹以下还能再炼化一件灵器,金丹以上再炼化一件,共计三件法宝为最佳。
一般来说,一个主修行,一个主防御,最后一个主攻伐,这才是最适合的炼宝方法。
——
夜天在树洞里发着烧,身上滚烫,脑子里全是生前各种各样的粗暴塞进来的画面,勾魂夺魄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时候醒不过来就是一辈子了。
离他不远的瀑布,是他临死前最想去的地方,那里有一种别样的安宁。
鱼游山上鱼游峰,鱼游峰上鱼游宗。
这里是一处禁地,周遭一派画像,风景秀丽,山水相依,声纹静谧。
在山脚下有一座柳园。
不远处缓缓走来一头水牛,有一牧童手拿一根树枝,口中嘿哈,手舞树枝作剑招不停。
快到柳园门前,空中无形波纹一闪,像泡沫一般隔断内外,牧童骑牛缓缓消失天地间。
牧童自得其乐,骑牛缓缓走进一片草地。
这时,牧童用树枝拍打牛角,口中大喝一声:“卧!”
水牛听声便停下脚步,缓缓跪倒。
牧童顺势滚下,手脚麻利地把牛拴在树旁,绳儿长长,一旁青草幽幽。
牧童丢掉树枝,拍拍身上的浮土草叶,再把裤腿和袖子放下,认真把衣裤抹平,再用准备好的草绳系好衣裤,仔细打量一番,这才抬起头来。
牧童看着年纪不大,从身高上打量,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模样精明,有着农家孩子的健康肤色和被生活打磨的老茧。
牧童看了看柳园的大门,双手握拳深吸了一口气,便抬步向前,走到门前,不禁心里打鼓,平时使不完的力气竟然控制不住手脚发抖。
仿佛风声迎客,房门随风而开,视野延伸,园内早有一老嬷嬷站立,笑容慈祥。
牧童看见老人,便心下一宽,赶紧深鞠了一躬,便紧紧抓住裤管,脸色通红,不敢抬起头来,紧张得汗水顺着脸庞滴下,便是什么话都说不出口了。
“小猴儿,过来”。
牧童听声便抬起头来,看到老嬷嬷面容慈祥伸出右手,手掌不停的划拉,手腕上的红绳鲜艳。
——
牧童乃是山下稻香村的一个顽童,虽是农户人家,衣食也得周全。
上苍恩泽,家中生有这么一根独苗,难免少于责怪。
一个疏忽,自家儿子便成了人人口中的调皮捣蛋。
小小年纪偷鸡摸狗倒是没有,主要是不敢。
小地方鸡狗均是大物件,别说是小儿,就算是成人,做了这桩坏事,被抓住了,除了赔偿,一顿老拳泥脚下来,打掉半条命亦是正常。
在这里,偷东西和偷人同罪,打死人是不偿命的,村老都不会庇护。
但是这牧童也不是什么好儿童,三天两头尽是惹事,泥巴、苍蝇、癞蛤蟆,哪家没有被光顾过。
上墙揭瓦、下床尿尿真真是习以为常,说起来作恶不大,就是恶心人。
农户家里没有什么大道理,棍棒和大骂,最后再来点母亲委屈的哭泣,基本也就是教化了。
这家人还是舍不得这心头肉,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棍棒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牧童也是配合得亲密无间,喊声直通云霄,提上裤子就能鬼脸连连,好似过家家一般。
父亲这时往往无奈,便看向孩子的妈,这时孩童便耐着性子皱着眉听着母亲一遍遍的絮叨。
一个娃娃要听话,不听话要被坏人抓去卖;你怎么就是不听话,老是惹你爹妈生气;你这样子爹妈脸上都没脸面见人,你爷,你爸好不容易累一身汗攒点家当,没过夜就要赔给人家,就是因为你不听话。
孩童哪里听得进去,只是感觉做错事了总得有这么一遭,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他爷爷也没办法,三代单传,隔辈又亲,总不是都是黑脸,在这时只能含着草根长叹一声气。
牧童的机缘还得从前几天说起。
牧童贪玩,放牛从不按长辈的规定,从来都是我行我素,好在牛儿每次都能吃饱,家里说了几次也就不管了。
某天一个大早,放牛娃牵上温顺的水牛,半摸半爬地走向家对面最高的山上。
放牛娃这一路好走,径直走向祖辈老人口口相传禁绝的天外山。
行至山脚下,发现就一个竹篾泥巴栅栏围住登山的路。
有些禁制和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竹篾老旧,牧童好奇,便和水牛轻松压过。
小孩心中兴奋不已,感觉是做到了老辈人都做不到的事,这才叫勇敢。
一个恍惚,孩童感觉到不对劲了,牛还在不停的走,他坐在牛背上,看得真真的,周边的树木就没动啊。
眼前一晃,一个老嬷嬷直着腰抬着头,惊讶的看着他。
原来这里封山禁水百年,凡人不能入,只有应运之人才能走到这里。
老嬷嬷再看了一眼牛身后的禁制,仿佛得到了什么启示一般,脸上绽放出了慈祥的笑容。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笑容可掬的递给牧童,口中说着:“你是哪家的小猴儿,胆子恁大,不怕老虎吃了你呀。”
牧童原本战战兢兢地待在牛背上,仿佛离开了宽大温暖的牛背就会站不住。
闻着不远处散发着香味的馒头,一大早起来还没有半点吃食的肚皮开始鼓动。
牧童就突然忘记了惊恐,一拍老牛的脑袋,老牛顺从的跪下身来。
小孩收腿并脚一跳,蹦到老人面前,一个闪身,迅速从老人手里拿走馒头,老人满眼含笑。
牧童转过身来,狠狠咬了一口馒头,随后就被满嘴满鼻的香味沁满。
看着孩童,老嬷嬷暗暗点头,心说不愧是应运解封之人,得天独厚了,不枉我枯守多年。
老嬷嬷收拾心情,从后背拿出一本书来,“小猴儿,可愿意随我上山读书,山中虎豹豺狼多,灵智却无,皆因无书无教化”。
小孩自知,自己屁股和板凳天生有仇,坐不住的。
“能不能不靠这些也能吃上白面馒头,我不想一直放牛,将来长大了种地”。
老嬷嬷笑着点点头,拿出一些工具,“可愿意吃上一些苦口,汗水血水和着本事一起流一起涨,吃饭穿衣全在自己手中”。
小孩不置可否仍是低着头,他也不太愿意只出蛮力。
老嬷嬷变戏法一般从背后拿出一柄小木剑,“喜欢这个吗?”
小孩抬头看得真切,心下欢喜,低着头说道:“我不怕吃苦,我就想一辈子都呆在村子里,我想要去更大的地方,如果有可以,就算没有馒头吃我都可以依你”。
老人听完总算放心下来,心说孩子虽小,已经有向往外界的视野了,就不再考教他。
老人刚才已经看过,这小孩身具修行资质,是个不错的苗子,到底有多不错,她就说不上来了。
她从后背拿出一个铜令牌交给牧童,叮嘱着他说:“把这个交给你们村老,就说柳园婆婆说了,你这个小猴儿婆婆看上了,要去给人家当徒弟了”。
小孩懵懂,还待要问,就看到老嬷嬷一挥手,便不见踪影,好生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