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直一行人在码头登船,直接沿着沁河南下,于武涉县进入黄河,却并没有西行,而是向东在原武县下船。重新购买马车后,北上新乡,依旧弃车登船,沿着卫河北上进入大名府浚县继而拐入漳河。船到彰德府汤阴县后,又弃船换马车继续赶路。
几日后车队来到彰德府城西南的邺城驿投宿。郑直原本打算在彰德府城换船沿着滏阳河,通过葫芦河,拐进滹沱河回家。如今只能滞留此地,盖因不晓得出了啥大事,河南境内的码头这几日不管是官员还是举人都要查验过所,执照。甚至部分官员的船也不能幸免,都要开箱检验货品行李。
“五哥,有消息了。”刘三带着陈懋走了进来,身上带着酒气。没办法,为了弄清楚到底啥状况,众人之中善于和别人拉关系的刘三就被派了出去。至于陈懋,则是刘三选的跟班,美其名曰查漏补缺。其实郑直懂,对方是怕风头太盛,惹人厌烦“一旬之前,有户商贾在卫河上被人抢了,死了不少人。”
“那也不至于如此吧?”郑直搞不懂,河道之上,看似平静无波,可是每年多少水贼犯了多少案子,为何偏偏这件案子引来如此动静?
“听人家讲,这次被抢的是几家勋贵的东西,损失不老少哩。大名府巡检司过去的时候,还从船上搜出来好几箱子银锭。”刘三补充一句。
事后搜检都能有这么多收获,那么意味着被水贼抢走的只会更多。郑直就更奇怪了,京师勋贵啥底色他可是一清二楚。大部分都是寅吃卯粮,他们哪来的那么老多的银锭“那啥时候水道恢复正常?”上边发句话要严查,吃苦的都是手下干活的人。所以底下人也不一定有多大的积极性,估计也就是一阵风。关键就怕码头不查了,河面上的巡检司依旧不松口,倘若如此,他同样也不敢上船的。自从季兄被水淹死之后,郑直就对江河湖海绕着走。这次逼得没办法了,坐了几日船,果然让他头昏脑涨,呕吐不止。
“不晓得。”刘三摇摇头“不过按照俺们那的规矩,咋也要一旬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
郑直点点头“辛苦了。”
刘三和陈懋拱手退了出去。
郑直瞅着屋内的五个银箱发愁,这些银锭的上边都有怀庆府衙标记,若是被搜检出来了,他可真的满身嘴也讲不清。
他现在掌握的消息实在有限,根本不足以让他选择等下去还是继续赶路。思来想去,郑直突然记起衙门每月定期都有邸抄,或许可以查到更多详情。只是人生地不熟的,他谁也不认识,此刻才懂那句‘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
绞尽脑汁,郑直终于想起同窗举监张士隆不就是顺德府安阳人吗。如今国子监修业届满,想来对方应该已经回来了。虽说两人不过点头之交,可是这种弄个邸抄的小事想来张士隆还是不会拒绝的。
有了打算郑直立刻行动,带上陈懋,刘三骑马进了安阳城。如今郑直已经对朱千户彻底放心,留下对方主持所有的事。至于为何带上陈懋,刘三,很简单再让人放心的手下,也需要有人来制衡。可究竟是用陈懋还是刘三,亦或两个人一起用,郑直还没有考虑好。
彰德府城旧称安阳城,安阳老城增筑于宋景德三年,皇明初年改筑新城,因府县共处一城,改筑后称彰德府城。彰德府城共四座城门,东门曰永和,南门曰镇远,西门曰大定,北门曰拱辰。太宗第三子赵王朱高燧一脉建藩于此,同时英宗第五个女儿广德长公主的驸马都尉樊凯也是本地人。
一入府城,郑直不由自主的就拿这里和真定城相比。很快就发现,根本没有可比性。真定城历来就是扼守太行的军事重镇,虽然城内到如今还有大片空地,可是规模远超彰德府城。
因为并不晓得张士隆家的具体位置,他只好漫无目的的打听,倒是领略了这安阳的别有不同。
比如真定城就绝无仅有的亲王城。郑直几年前在汾阳见过庆成王府和永和王府,不过那都是郡王府,头一次见到真正的亲王王城。虽然比不上皇城的壮丽,却也是占地广阔,红墙绿瓦。
几经打听,他们终于在黄昏找到了张士隆家。门洞是新修的,不过从这大门宽窄判断,张家之前也就是个普通人家。应门的是个少年,自称是张士隆兄弟,得知郑直等人来意,对方如实相告,张士隆外出访友了,多会回来,谁也不晓得。郑直顿感失望,谢绝了对方留饭的邀请,放下礼物,转身告辞。
没想到出了门,没几步,张家兄弟又追了过来。告诉郑直,童生李遇阳是张士隆好友,如果郑直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帮助,对方的家就在县署东南画锦坊。郑直大喜,立刻表示感谢。不用说,这话不会是张兄弟才想起来的。此人一看就是个实诚的,若是想讲,刚才定会和盘托出,不会藏着掖着。应该是张家其他人看懂了郑直来意,才打发张兄弟来相告。
有了具体地址,郑直的速度就快了很多。直接找到画锦坊,拜访李遇阳,李童生家。相比张士隆家,李家看起来就要富贵很多,单单这大门,修的就气派多了。虽然依旧是民制,却用了金柱大门规格,博古图案甚多,高悬门楣之上的是一块写有“李家”的匾额。字写的也就那么回事,细看,咦?好字,好字,竟然是郑宽写的。
这匾虽然是郑宽题的,可李遇阳和郑宽八成互不相识。正如他誊抄墓志铭赚银子一般,郑宽功成名就之后,给人题字也是合法的来钱门路。
刘三给李家门子送上手本没多久,中门就被打开,一位中年文士慌慌张张的走了出来“不知郑解元可在?”
郑直一听,赶忙应了过来,行礼“某,郑直,见过李朝奉。”
朝奉一词来自前宋官阶,有朝奉郎,朝奉大夫,皇明则常代称地方乡坤。因典当行业渐渐为苏、浙、皖籍商贾主导,渐渐也用来称呼当铺的管事。
“不敢,不敢。”中年文士赶忙躲避,然后自报家门“末学后辈李遇阳见过郑解元。”
郑直本来以为这个李遇阳既然是张士隆的朋友,大概率是个十几二十来岁的同龄人。却不想竟然是一位四十来岁的长者,弄得他也不晓得该如何称呼这位。按照规矩,郑直根本不需要讨好李遇阳,奈何对方比他大数十岁,更何况他也有求于人,只好含糊其辞。
“瞧俺。”李遇阳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尴尬,赶忙道“郑解元,请。”看架势是要亲自为郑直引路。
郑直谦虚一句,倒没有多么惊喜,跟着李遇阳走进了李家。
一进院,他立刻发现李家竟然是高墙深院,想来这就不是普通的富户了,总要还有些身份。众人跟着李遇阳来到了前院,却并不是往倒座房走,而是敞开着的二门。郑直停下脚步“李朝奉……”
若是至交,在主人的引领下进入内院以表亲近也无妨,可郑直和对方才认识还没有一刻钟。
“早就听张监生对郑解元推崇备至,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李遇阳想了想,一拍额头“郑解元放心,俺家的女眷都在偏院,这是俺家的正堂。”
郑直一听,倒是不好拒绝了,却越发对李家的底细好奇起来。
留下陈懋和刘三在前院,他则随着李遇阳来到二门正堂,分宾主落座之后,郑直赶忙讲明来意。
“这事好办。”李遇阳当即拍着胸脯应了下来“本县县丞李楠李县丞,素来和俺相善,莫讲找最近一旬,就是最近一个月的邸报也无妨。”
郑直大喜,拱手道谢“多谢李朝奉。”
“应该的,应该的。”李遇阳提议“不如这样,目下也到了吃饭的时候了,请郑解元在俺这里用些粗茶淡饭,顺便等李县丞的消息。”
郑直自然不会拒绝,欣然答应下来。
李遇阳立刻开始安排,稍后郑直被请到李家偏院的花园之中小酌。
“观郑解元的字,力而不失,展而不夸,如流水无踪,又如行云徘徊。郑解元这一手字堪称佳作。”李遇阳一边不停赞叹,一边小心拿起面前的字幅,继续道“骨气洞达,飘逸超迈。好字,好字。”
“李朝奉谬赞。”郑直擦擦手,忍不住也多瞅了几眼他刚刚写的字。
既然有求于人,郑直的姿态放的就很低,得知李遇阳想要求一幅字,内容随便。他自然也就很高兴的提笔写下了四个字‘知易行难’。这将近两个月的心路历程,让郑直的心境也有变化,因此完成之后,他都诧异于自个竟然能够写出如此佳作。
李遇阳又看了一遍,这才将字幅拿给下人“送去后院,请大娘子和小姐一观。”
下人立刻小心翼翼的接过,然后退了出去。
郑直则在李遇阳的邀请下坐了下来。
也许因为郑直的善意,此刻的李遇阳,相比之前的客气,更多了一分热情,不由自主的开始讲起了他的家世。郑直这才晓得,对方的姑母正是赵府的坤阳王妃,难怪一个童生可以拥有这般的大宅。
正聊着,下人手里捧着一个包袱走了过来“老爷,这是李县丞让小的带回的。”
郑直立刻想到了邸抄,却没有妄动。一来于理不合,太过着相;二来朝廷邸抄并不是谁都有资格看,甚至借出的。
李遇阳接过包袱,却不打开,对郑直道“在下家中颇有些收藏,不晓得郑解元可有兴趣一观。”
“如此打扰了。”郑直立刻会意,起身跟随李遇阳来到了书房。李遇阳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书房的摆设,就将包袱放到了桌上,然后找借口离开了。
郑直则打开包袱,果然里边是厚厚一摞邸抄。也不光是最近一旬的,而是最近半年彰德府驻京报房提塘官从京师发来的全部邸报。
很快他就在最新一期邸报的不起眼位置,找到了要找的信息。十日前,大名府大名县卫河发生一起河上劫案。水贼驾七只小船,趁着夜色袭击了一艘南下的商船。事发突然,船上的护卫猝不及防,很快便被压制在船内几个分开的舱室。水贼洗劫了船上其他各处财物后,丧心病狂的堵塞了那几个无法攻克的舱室,然后在船上放火。待天明后,得到消息的巡检司登上船骸,共抬出四十二具尸体。
因为太过骇人听闻,大名县,广平、大名等处提督巡捕指挥,大名府,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巡抚刺差真顺广大四府并真神定三卫御史,纷纷闻风而动。可事发时是夜里,又在河道中,根本不是大名府乃至真定巡抚能够处理的。
于是题本发往京师,内阁三日前正式向直隶,山东,河南三地卫河沿岸府州县发出通缉,严查身份可疑之人,并派出刑部得力官员赶赴大名府督理各方搜捕。
这下子更热闹,彰德府,卫辉府,开封府,分巡河北道兼马政兵备副使,河南提刑按察使司,钦差镇守河南地方太监,河南巡按御史,巡抚刺差河南等处提督军务御史;东昌府,分巡东昌整饬屯田水利佥事,山东提刑按察使司,钦差镇守山东地方太监,山东巡按御史,巡抚刺差山东等处地方督理屯田提督军务御史,倾巢而出也加入了此案。
郑直又翻看了之前的几张,没有找到更多的关于此次劫案的消息,反而找到了关于半个多月前鞑虏入寇杀胡口的消息。
这上边对于这件事只是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春二月丁丑,虏入杀胡口等处寇掠。下巡按御史勘问,奏上请逮问守备都指挥马经,分守左参将杨英,左少监唐禄等罪,命姑宥之俱令载罪杀贼’。
到底朝里有人好做官,根据他在路上听人讲的,当时杀胡口守将担心鞑子趁乱冲进关,所以压根就没有开关。也就是讲,那些跟着刘仁出来的数百私商还有他们的仆从,不是死了,就是被鞑子抓走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跟着那些造反的奴隶往黄河那边跑了。
这么讲,刘仁的死,他彻底了洗脱了嫌疑了,郑直的心情一下子好了。
“老爷。”此刻有人走了进来,郑直一抬头,是一位面容白皙的妇人。赶紧起身“李朝奉不在这里。”
“哦。”妇人审视郑直“先生是哪位?”
“在下真定卫郑直。”郑直眉角维扬,尽管对方藏得很好,可还是被他察觉。这妇人应该晓得李遇阳不在这里“还未请教?”
“原来阁下就是郑解元。”妇人故作老态的回了一句“失礼了,我也姓郑,这是外子的书房。”
“哦,李娘子。”郑直行礼。
“郑解元不必客气。”妇人一边审视郑直一边没话找话道“我看郑解元年纪不大吧?”
“确实。”郑直又懂了,听李遇阳的意思,对方也有女儿,想来这位是准备招他做女婿“要到明年俺才能成亲。”
妇人一听,顿时明白对方啥意思,颇为失望。她这么失礼的闯进来,其实就是得知郑解元来了,打算瞧瞧,若是合适,招为女婿。可人家已经把话封死了。有心转身就走,又觉得失礼,只好欲盖弥彰道“时才看了郑解元的字,甚是喜欢,不晓得郑解元可否再写一副?”
“若是李娘子喜欢,俺敢不从命。”郑直转身来到书案旁,才记起这里不是他的书房,不由尴尬。
李娘子含笑走了过来,伸手从旁边拿出宣纸,来到郑直身旁为他铺开。又用镇纸压好后,站到了旁边拿起墨条为对方研墨“请。”
郑直伸手拿起毛笔,想了想,写了‘婉如清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郑风·野有蔓草》,虽然有些牵强附会,却也恰逢其时。
李娘子显然也是读过书的,瞅了一眼,微微错愕,没好气道“老身可当不起。”讲完丢了墨条,转身就走。
郑直瞅了瞅自个写的,索性又在每个字下补了六个字。
婉画旧尝辞幕府
如何雪月交光夜
清月出岭光入扉
扬鞭那忍骤花骢
“西门庆做的,俺咋就做不的呢?”写完之后,放下笔,走了出去。
他第二次走进李遇阳的书房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此时喝的醉眼迷离的李遇阳非要带着他鉴赏他珍藏各种画作。
郑直无可奈何,只好一面答应,一面劝李遇阳跟前的小厮赶紧想办法。
这小厮也不晓得该如何应对,只好嘱咐郑直一句,跑去偏院禀告李娘子了。
“这幅画,这是三年前俺从姑母家拿出来的。”李遇阳拿出一轴画,走到书案铺开,请郑直鉴赏。
郑直仔细瞅了瞅“俺也颇为喜欢水墨画。比如这幅,工渺渺数笔,就勾勒出一方天地,黑山,白水,黑白交织。”书案上那张他写好的字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啥?
正讲着,身后传来动静,郑直一回头,李娘子冷着脸,带着两个婆子走了进来。
“娘子来了?”李遇阳赶紧道“正好,俺们正在鉴赏大家之作,娘子也来瞧瞧。”又扭头为郑直介绍道“这是俺家大娘子,饱读诗书,尤其擅长作诗。”
郑直仿佛和对方初次相识一般,拱手行礼。
“老爷,夜深了。”李娘子不看郑直,劝道“再者灯色昏暗,明日再鉴赏吧。”
“今日郑解元在此,娘子莫要扫兴。”瞅了眼李娘子身后的婆子“你们退下。”
两个婆子瞅瞅不吭声的李娘子,应了一声,走了出去。
“来,郑解元,俺这里还有好东西。”李遇阳转身向书柜走去“一般人俺都不让他们晓得。”
“俺来帮忙。”郑直向李娘子拱拱手走了过去。待来到李遇阳身旁,突然出拳将对方打昏,转身从书柜后走了出来。
李娘子自然不晓得书柜之后的变故,默不吭声的看着郑直走了过来。
“娘子若是喜欢俺的字,不如多写一些送给娘子?”郑直凑到了李娘子身旁伸手抱住了对方。
他终究不是文化人,学不来那些酸调调。既然对方已经将字收走,在郑直看来就代表了默认了。至于李遇阳,不过是些附庸风雅的地方豪强而已,俺和他不熟。最多再多给对方写几幅字,挂在他的卧房也不错。
“你敢!”李娘子错愕之后,赶忙低声警告郑直“我……”可是对方很快用实力证明,他敢,他真敢,他真的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