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的渗透小队在救出被困的镇暴部队后清扫了来袭的苏军伞兵。太平洋阵线的指挥官对镇暴部队这种部队的素质感到惊奇。
这种部队所展现出的强大威力令人咋舌,无论是对于步兵还是各类建筑,其所造成的伤害都高到了超乎想象的程度。此情此景,不禁让他心头涌起一阵强烈的预感——美军之所以会将这样一支兵种投入到军事作战之中,绝非仅仅只是因为它被视为一种用于镇压暴动的常规力量那么简单。相反,这很有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之后所打造出来的精锐作战部队。
无独有偶,就如同太平洋阵线将那些原本看似寻常的“消防设施”巧妙地投入到军用领域一般,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资源在经过重新整合与运用后,竟焕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或许,这正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新趋势,即通过创新思维和独特手段,将原本非军事用途的元素转化为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武器系统。而眼前这支令人生畏的部队,极有可能就是美国军方在这一理念下孕育而生的杰作。
盟军为了获取视野占领了对岸的厄普西隆雷达悬塔,太平洋阵线指挥官用侦察乌鸦驱散着战争迷雾。“这可比卫星侦查效果好多了。”看来厄普西隆的侦查手段比起盟军还是很有优势的。
此时的盟军来到了已经被遗弃的美军基地,那里还没有被厄普西隆彻底占领,只有少量技术人员活动,试图夺取这些美军设施。
“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有效摆放他们的油桶么?”厄普西隆暂时控制美军基地的方法是连接上美军的系统并试图破解,这需要厄普西隆的破解程序持续运作到破解工作完成。
在努力工作的厄普西隆技术人员完全没注意到后方来袭的盟军突击队已经摸到了火力发电厂附近。
“动手!”激烈的爆炸声唤起了厄普西隆技术人员的注意,火力发电厂被油桶的爆炸摧毁。入侵程序被断电强行中断,美军作战系统的反击让他们的努力直接消散。
美军的设施被盟军顺利接管了美军的设施,被遗弃的载具重新上线。一辆珍贵的mcV从仓库里逃了出来,这是美军仅剩不多的机动建设车,世界上仅剩的mcV恐怕就剩下希望角要塞和阿特拉斯的地下工厂中。把它都交了出来,美军的决心和诚意已经显而易见。
“全体注意,销毁所有文件和非战斗辎重。”詹姆斯警长下达了命令,剩余的美军卸去了伪装,踏上了撤离的道路。
悖论远征军当下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难题便是人力的匮乏,尤其是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数量严重不足。虽说盟军的各类精良装备能够借助悖论引擎口袋空间中的先进设施予以生产制造,然而令人感到棘手的是,盟军中极度缺少能够娴熟掌控并运用这些尖端军备的专业人员。
尽管新一轮的人员培训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但是想要这批新兵成长到足以熟练操作并投入实战使用的水平,起码还得耗费数月之久。而此时此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支美军,对于盟军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霖般的存在。这支部队经历了整整两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洗礼,其成员们不仅具备极高的专业军事素养,而且在残酷的战火锤炼下铸就了坚如磐石的作战意志,已然成为了盟军眼下最为急需的有生力量。
太平洋阵线则借助接管的美军基地布置防御,后方的援军也通过空降的方式来到了阵地协助作战。美军部队在太平洋阵线部队的掩护下稳步撤退,即使饱受失败,这支部队还是保持着稳定的士气和基础的组织度。
“我来负责防守,你去把厄普西隆的发电设备拆掉。”太平洋阵线的指挥官在侦查了一番目前的局势后给出了作战方案。
厄普西隆并没有布置自己的生化反应炉,而是使用这里原有的核能发电设施为己方供电。沿岸的核电站为厄普西隆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所以他们并没有在基地内部布置自己的生化反应炉。但这给了太平洋阵线难得的机会。
在军事战略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种名为“战鹰火箭混合打击群”的战术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战术最初的理论雏形是由布鲁克林率先提出,而其首次实践应用于战场与不断完善则得益于盟指的智慧和努力。
这种独特的战术充分发挥了大量火箭飞行兵和战鹰直升机的优势。火箭飞行兵凭借着出色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输出能力,可以迅速接近目标区域;而战鹰直升机所配备的激光武器,则能够有效地保障火箭飞行兵在空中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支援火力。当两者相互配合时,便组成了一支高效、灵活且具有强大攻击力的战斗力量。
通过合理地调度和指挥,这个混合打击群可以对地面敌军实施毁灭性的火力覆盖。无论是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是密集的敌军编队,都难以抵挡如此凶猛的攻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战术在盟军内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变种。其中,为了应对敌方强大的对空火力威胁,出现了以限制对方对空武器效能为核心的“冷冻战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推进速度和攻坚能力,又增添了拥有强大火力支援的雷神炮艇参与作战的“雷电战法”。
此次的战场上,太平洋阵线的部队所采用的正是“冷冻战法”。他们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削弱了敌方的防空力量,使得己方的战鹰火箭混合打击群能够毫无阻碍地展开进攻,给敌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位于海边的核电站没有足够的防空火力应对来袭的盟军空中打击,沿岸的核电站被挨个摧毁。厄普西隆的能源问题逐渐捉襟见肘,而在正面战线,悖论引擎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援军维持着太平洋阵线的防线屹立不倒。
失去了大部分电力供应的厄普西隆军队陷入了被动,他们的作战计划被打乱,通讯系统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盟军并没有停止进攻。在冷冻战法的成功运用下,盟军的战鹰火箭混合打击群如鱼得水,不断摧毁着厄普西隆的关键目标。
与此同时,美军的人员撤离工作完成。幸存者们安全地离开了这里。盟军的其他部队也趁机发起了攻势。步兵们在暴风雪坦克的掩护下向前推进,一步步蚕食着厄普西隆的领土。黑鹰战机呼啸而过,对敌人的阵地进行扫射和轰炸。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厄普西隆军队疲于应付,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冰雹载具第一次以复数形式出现让太平洋阵线部队的推进变得更加顺利。
圣胡安的美军最终获救并加入了悖论远征军。但盟军在他们加入后不久就接到了一条消息:那位在亚马逊雨林中展开突袭的盟军指挥官没有完全消除对悖论引擎的威胁,这次需要前往的地点是巴西东北部城市圣路易斯。在那里,厄普西隆军对他们的火箭发射台进行了一些修改......作为最接近这座发射基地的部队,这些美军幸存者与营救他们的太平洋阵线部队一道向圣路易斯进发,解决这个奇怪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悖论引擎口袋空间,詹姆斯警长和盟指久别重逢。自从三战爆发,曾经并肩作战的两位指挥官至此分隔两方,如今久别重逢。自然少不了一番叙旧,自此,美利坚,欧盟,太平洋阵线三方在命运的种种巧合和必然安排下再度联合在了一起,同盟国联军的自由雄鹰必将会把厄普西隆的紫色阴霾撕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