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文明模拟:迷失舰队 > 第230章 新世界特性:浓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侵蚀现象,新世界还有一个看起来更加玄学的事物。

笼罩大陆的浓雾。

通往新世界的传送点外不到10千米就是一片无法窥探到边缘的大陆,对于宏观地形地貌来说,这与脸贴脸没有区别。

在大陆上萦绕着终年不散的浓雾,经过化学检测,这些浓雾的化学构成就是最普通的水蒸气。

正是由于这些浓雾的干扰,探索人员始终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测绘活动。

探索人员曾经花费巨大代价运来了一架经过「有机化」改装的侦察无人机(增加了一层有机物外壳,以减缓侵蚀现象),将它放飞到一千米的空中。

结果是,一无所获,这些浓雾将其包裹在内,侦察无人机上的雷达和红外线探测器都像瞎了一样,传回来的数据模糊不堪。

要知道,区区浓雾可无法阻止这些高精度传感器的视线。

那次侦察还有一个附带结论,浓雾中的侵蚀速率比平常要高得多,至少十倍。

为什么直到那时才发现呢?

这就涉及到浓雾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了。

不会在探索人员周围生成,即使是已经生成的浓雾,只要探索人员一靠近,浓雾立即消散。

他们就像一个个黑夜中的提灯,浓雾会像黑暗一样被他们驱散。

这些雾气仿佛受到了未知智慧体的操纵,和新世界的其余特性一样。

非生命体,如侦察无人机会被浓雾笼罩并侵蚀,生命体,如探索人员会驱散浓雾。

顺理成章,联邦科学家们想到了动物。

他们将联邦中所有种类的动物都投入了新世界,用来测试浓雾的性质。

科学家在所有动物体内都安装了传感器,用以确认驱离雾气的范围。

传感器旁边是炸药,确认数据后,炸药会被引爆,避免其对当地生态产生影响。

当然,在理论上,要一公一母或拥有自体繁殖能力才能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种群,联邦科学家此举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稳定。

实验结论十分反常识。

几乎所有中大型动物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驱散浓雾,范围有大有小。

但所有构造简单的,如大部分昆虫都无法驱散浓雾,它们也没有遭到侵蚀,新世界对它们的态度和一根外来的木头一样。

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定量处理,联邦科学家们总结出了两大趋势。

第一、驱散雾气范围的大小与动物的体型无关,一只斜月文化中传统的宠物犬能够驱散的雾气范围比大部分体型比它大的动物要大。

第二、同一种动物可驱散雾气的范围不一样,这种差距在有的时候比物种之间的差距还要巨大。

在排除了多个猜想后,联邦科学家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最不可能的那一个选项。

驱散雾气范围与所谓的「智力」有关。

平日里被认为智商高的物种驱散雾气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限于运载能力,一些超大型动物如部分鲸类无法加入比较的行列之内。

一种被广泛认为拥有相当于人类6到7岁智商的鸟类摘得了桂冠,这也是该猜想得以盛行的主要原因。

智力......

这可不是一个能够量化的评判标准啊!

在「星联邦」,确实有一些测量智力的量表,但那些东西只能定性,只能保证一个天才和一个先天智力障碍之间的差距。

其余的标准则更加模糊。

从神经元方面入手,星族科学家和灯塔科学家都认为,大脑神经元越多,神经元之间连接越多越密集,智力就越高。

但问题是,这东西很难检测,除了对大脑切片外,其余的方法都只能从侧面估计神经元多少和多密集。

不能定量。

从大脑的构造入手,也有科学家认为,大脑皮层的褶皱越多,这个人就越聪明。

这东西也不能定量。

上述这些角度看似科学,但并不实用,成本高的吓人,所需科学家的素质也高的吓人。

更加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从同一所星学院找几个分数差异大的学生,把他们送到新世界观察。

联邦科学家也想这么做,但项目一直在伦理委员会那里卡着,其主要原因是,不能保证未成年人的绝对安全。

星族对联邦未成年的保护力度很大。

但脱离了星学院从成年人那儿找样本就要麻烦的多,而且还不可控。

最重要的是,项目没多余的钱干这件事,于是就卡在这里了,没法验证,联邦科学家们也就只能得到一个定性的结论。

越聪明,驱散浓雾的范围就越大。

在这一结论之下,联邦科学家提出了两个问题。

首先,浓雾怎么知道谁聪明?

答案是不知道,目前只能把这种现象当作一种自然现象,和水到沸点沸腾一样,无需置疑,这是自然法则。

新世界的未解之谜多了,也不差这一个。

其次,假定新世界的浓雾有判断智力水平的能力,那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先不说为什么要侵蚀人造无机物。

退后一步,为什么要避开高智商的动物,包括人类?

这对浓雾,以及隐藏在浓雾背后,隐藏在新世界背后的未知智慧体有什么意义吗?

新世界的种种特性不可能是自然生成的,只有可能是‘人造的’。

这一条理论被目前的联邦学界广泛认可。

根据「世界学」相关理论(来源于前星族文明),传送两侧的世界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等’。

虽然可能会出现传送点一侧在海底,一侧是陆地,结果发生大洪水的案例。

但绝对不会出现传送点一侧是中子星环境(高重力),一侧是行星环境(低重力),在这种情况下,低重力世界会瞬间毁灭。

这种世界不会出现,或者说,这种世界即使出现了,也不会被人发现,因此可以不必考虑在内,因为是毫无意义的。

根据对等理论,可以得出,「晨昏点」世界和新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等的。

单凭新世界的侵蚀特性就能把「晨昏点」世界乃至其后的所有世界群上的文明(不是生命)全部毁灭,这是严重的不对等,是违反基本定律的。

但现实是,新世界的侵蚀现象确实出现了,随之出现的还有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的奇异现象。

解释只有一个,新世界经过了‘人为调整’。

不要说什么这种世界可能是自然生成的,在世界学理论中,所有自然法则都有一个特性,法则的一致性和适普性原则。

光速在所有世界都是一致的(至少在前星族文明的可观测的范围内如此)。

类似的自然法则都必须遵循一致性和适普性原则。

如果真的是自然生成的,那新世界的世界特性肯定能够在当前的物理科学体系下找到合理的解释(没有人知道不同法则之间的冲突是什么样子的)。

但现实是,联邦科学家想不出在科学框架下自然发展成这样的合理解释。

所以结论就是,新世界经过了‘人为调整’。

任何调整必有其目的,浓雾为什么要避开人类呢?

另一项大型研究可能可以揭示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