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162章 参谋部,情报系统以及勾注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参谋部,情报系统以及勾注山

李恪怎么也没有想到,作为幽州大都督,就算没有兼任刺史,要处理的事务也会有那么多。

在他的新办公桌上,厚厚的文件和报告堆积的一沓接一沓,各种事务需要他一一处理和决策。

从军队的部署、边疆的防线、到一些需要配合的民生问题,每一项都需要他一一决断。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仗着年纪小,李恪将所有要处理的事务,都推到了师父裴行俨身上。

一般的人,或许因为裴行俨的武功太过出色,以至于一提到裴行俨,只知道武艺高强,有万人敌之称。

却不知道裴行俨本身就出自于一个显赫的家族。

其家族世代为官不说,并且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曾祖父裴伯凤、祖父裴定和父亲裴仁基都是当时朝廷的上层官员,不仅拥有着高超的武艺和智慧,更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而裴行俨从小就受到了家族文化的熏陶,有着常人接触不到知识和经验。

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裴行俨他熟读经典,通晓兵法,对政治和军事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智慧和才能,使他在年少时就已声名远扬。

只不过他的武功太高,让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他政治上的才能。

只不过,对于李恪这样的安排,裴行俨显然也有些不太满意的。

要不是他知道李恪这个徒弟,从小就因为庶子这个身份,处境艰难。

加上他年纪太小,担心他阅历不足,在处理这些繁杂的事务上,无法兼顾各个方面。

裴行俨才不会接手处理这些事务。

不过,对于同样已经躺平了接近十年的裴行俨,他也不习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因此他给了李恪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限制,那就是两个月之内,找到一个替代他的人。

不然,李恪也不会在短短十天之内,就一连去了两封信前往长安,要知道以现在李恪薄弱的家底,也就一个马周拿的出手了。

其余的人员,要么能力不行,要么经验不足。

只不过,这次的裴行俨也算是给李恪提了一个醒。

那就是作为一位领袖,除了自身的才能和努力外,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还需要建立一个强大而富有经验的团队。

不然,单凭他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唯有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知道,他阿耶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创出贞观之治这样的伟大局面,除了他本身的才能和努力外,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批忠诚而又有能力的团队成员。

这些团队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们共同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李恪下定决心,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同样出色的团队。

于是,李恪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继续训练蜀王卫外,还要加强对自己团队的培训和建设。

他开始注重培养和提拔那些有潜力和才干的年轻人,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快速成长。

为此他还在蜀王卫中,成立了一个参谋部......

相对于李世民手底下的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又有数不尽的人才作为储备。

而李恪显然没有那个条件,但他坚信一句话,那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有事请大家商量着来,总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他相信,只要他能够激发出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潜力,就能够打造出一支同样出色的队伍。

一个出色的团队,一定不比那些名将差。

而另一边,李恪的师父,裴行俨之所以不愿在政务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除了他自己觉得他更适合带兵打仗外,最大的一个诱惑就是。

李恪为了在幽州站稳脚跟,将他在勾注山上默写出来的三大神书《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再一次请了出来。

其中,《民兵军事训练手册》以及《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这两本书,裴行俨就对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裴行俨认为,一本好的兵书,不仅是对战术和战略的总结,更是对军队组织和管理的一次梳理。

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正是这样一本实用且详尽的手册,它涵盖了兵卒训练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的军事技能到复杂的战术配合,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更是引起了裴行俨的共鸣。他一直认为,军队不应仅仅局限于战斗,更应该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本书从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裴行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

在裴行俨眼中,李恪年纪虽小,但他的思想和眼光不但远超同龄人,更是在战略上,连他都有些比之不及。

这三部神书不仅体现了李恪对军事和政务的独到见解,更展现了他对未来的远见和抱负,幽州必定能够走向繁荣和安定。

而裴行俨当然不会明白,这三本书虽然是李恪抄写的,却又不是他写的。

他只是一位辛辛苦苦的搬运工......

张英男过来找李恪的时候,发现他正站在校场的一旁,看着蜀王卫进行新式训练发呆。

就连张英男走到他面前,他都没有丝毫察觉。

于是张英男好奇地问道。“殿下,您在想什么呢?”

李恪闻言,转过头来一看,发现是张英男,微微一笑道。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张英男继续一脸好奇地问道。

“我在想,要不要在自己的封地,甚至是大唐,建立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李恪看着张英男,脸上若有所思地说。

这句话出口之后,李恪这才发现自己将前世独有的名词说了出来,快速的解释道。

“害,就是情报系统。”

张英男听了李恪的话,不由得一愣,但她很快便理解了李恪的意图。

“殿下,您的想法很有远见。在北地这个复杂多变的地方,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情报,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不错。”李恪点头赞同。

“情报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保持领先的关键。我想在幽州甚至是大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似乎是在说服自己,又像是与张英男解释。

李恪接着说:“当今之世,虽然大唐已经天下太平,但你应该也知道,我在长安还是不务正业的商贾。如果没有自己的情报网络,就很难了解各地的动态,也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张英男深有同感,“确实如此。情报系统不仅能够提供信息和支持决策,还能够为我们预警风险和危机,让我们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应对各种挑战。”这对于我们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我已经想好了初步的计划。只不过建立一个覆盖大唐的情报网络。不是简简单单的问题,除了培养情报人员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情报收集、分析和传递机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从长考虑。”

张英男听后,点头表示赞同,毕竟建立一个覆盖大唐的情报网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准备和细致规划。

情报系统不仅需要优秀的人员,还需要一套高效、精准的运作机制,才能够确保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想到这里,张英男思考了片刻道。

“殿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分步骤来实施这个计划。”

张英男提议道,“首先,我们可以先在幽州建立起一个小的情报网络,试验并完善我们的运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情报人员,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质。”

李恪闻言,脸上一喜,赞同地点了点头道,“这个办法好,我觉得可行。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推广慢慢扩大范围。”

见到李恪对这个计划这么看重,张英男便主动请缨对着李恪道。

“殿下,既然这个计划如此重要,我愿意负责建立并运营这个情报网络系统。”

李恪看着一脸认真的张英男,对于张英男的能力,和领导深泉寨的手段,李恪都是比较认可的。

只是对于情报,这种隐藏在黑暗中,几乎见不得光的地下任务,不仅仅需要技术和管理能力。

除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更需要深入了解人心和人性。毕竟隐藏在黑暗中的情报世界,充满了欺骗和背叛,没有一定心性的人,是不可能胜任这个任务。

也不是说张英男的心性不行,他只是不希望,心向光明的张英男。

这样一个心怀正义、光明磊落的人,踏入了这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情报世界,会失去自己的本心,被无尽的欺骗和背叛所侵蚀。

所以在简短的思考了片刻之后,李恪便果断的拒绝了。

随后,李恪岔开话题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恪这才想起来,张英男这个人一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这次主动来找他,肯定有什么事情要跟他说。

于是,李恪将话题引回到张英男此次前来找他的真正目的上。

“大当家的,你这次主动找我,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我商量吧。”李恪看着张英男,认真地说,“你一直都不是那种喜欢闲聊的人,有什么事情,直说无妨。”

听到李恪一如既往地喊她“大当家的”,张英男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按照道理来说,现在李恪身份真相大白。

身为当朝皇子的李恪,再这么称呼张英男都于理不合。

张英男作为张须陀的干女儿,在以前的话,或许在地位上与现在的李恪就算有些差距,但也相差不大。

只是在张须陀死后 ,张英男投身绿林,说好听一些是女侠,说难听一点就是山贼土匪。

而现在,整个山寨都已经向李恪投诚,已经算是李恪的手下。

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恪一如既往的这样称呼张英男为大当家。

张英男也不是没有提醒过李恪,让他不要再这样称呼她。但是李恪总是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

“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那个带领山寨兄弟们,劫富济贫的女侠,是我敬重和信赖的大当家。”

在劝说了好几次之后,张英男也就听之任之了。

现在听到李恪的发问,张英男也没有什么犹豫,一如既往的直爽道。

“殿下,我今天来就是想跟你聊一聊勾注山。”

“勾注山?”

听到这三个字,李恪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只是对于尚不明确的事情,李恪在房玄龄身上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那就是不要过早的下定论。

在长安的时候,李恪负责北城的救灾工作,房玄龄被李世民派去当做李恪的助手。

在两人的相处中,李恪发现房玄龄总是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上提出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发现,这得益于他从不轻易否定任何可能性,而且深入的挖掘各种信息的价值。

所以,在张英男提到勾注山后,李恪便知道张英男肯定是有更深层次的计划。

于是,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示意张英男继续说下去。

“殿下,你出身皇家,应当知道《吕氏春秋》中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这里面说的勾注,也就指我们山寨的所在地,而勾注山又是吕梁山脉的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李恪仗着有超级记忆这个金手指,倒是略知一二。

他轻轻笑了笑,说道:“确实,勾注山之名来源于春秋时期,是通往北方的重要关隘。吕梁山脉更是与太行山脉并列为北地的两大山脉,大当家,你的意思是。”

“我的想法是,”张英男回答道,“殿下如今要久居北地,吕蒙山作为绿林人的大本营,为了大唐百姓往后的生活,肯定迟早要平定这些山贼土匪。”

李恪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张英男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作为幽州大都督,他肩负着维护北地的繁荣与稳定,而北地的治理与平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只是现在突厥人在一旁虎视眈眈,加上那些绿林的威胁相对较小。

所以,李恪才没有着急对那些绿林人动手。

但是看现在,张英男显然是想对那些绿林人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