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王德的带领下,李恪来到了甘露殿。

甘露殿正是李世民的书房,也是他有时候处理政务的地方。

来到了甘露殿的门口,王德轻轻朝着里面唤了一声:“圣人”。

李世民正坐在书桌后,正在批阅榜子。

先是看了一眼门口的王德,在看到李恪后,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和期待。

他朝着李恪招了招手,随即让王德退了下去。

李恪见状,识趣的拾步走进了甘露殿。

朝着李世民恭恭敬敬的施礼道:“儿臣李恪,见过圣人。”

“嗯!”

“恪儿,你先坐一下,这里有一份比较紧急的榜子,阿耶先处理一下。”

“好的,阿耶,我不急,您先处理正事要紧。”

随即,便听话的坐在了旁边的一个椅子上。

只是看着两边的摆放的椅子,李恪也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因为,这都是他前段时间,进贡给宫中的家具。

只是坐下之后,李恪一时间也无所事事,双眼便不由自主的开始观察起甘露殿来。

他觉得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似乎都充满了故事。

正在拿着毛笔书写榜子的李世民,也抬头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李恪。

看到他四处张望的样子,嘴角也不由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很快,李世民也忙完了正事,看到李恪的眼神放在一幅画上。

他来到李恪的身后,笑着说道:“这是主爵郎中兼刑部侍郎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表示阎立本的大名,他也早已有所耳闻。

看到李恪知道阎立本,加上阎立本从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一直跟着他,担任李世民的府任库直。

李世民也有意显摆一下他的这个昔日下属,夸奖道。

“阎侍郎擅长工艺,富于巧思,不管是隶书还是绘画都很擅长,你要是喜欢,下次阿耶让他给你画一幅。”

“谢谢阿耶,不用了。”

“嗯?”

面对李恪的回答,李世民显然是没想到李恪会这么果断、干脆地拒绝。

顿时,颇感意外。

因为此时的阎立本,因其绘画的本事,已经名声在外,被人誉为“丹青神化”。

他的画作,更是一画难求。

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皇室宗亲,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幅画,都是莫大的荣耀。

没有想到,被李恪就这么直接的拒绝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有些诧异的问道:“我看你不是很欣赏他的画吗?为什么拒绝的这么干脆?”

其实,在听到李世民说这幅画乃是阎立本所画的时候,

就不由的想起《大唐新语》上的一个小故事。

据说,有一天,李世民带着一群大臣在青苑之中划船,突然发现湖面上有一种奇怪的水鸟,随着水波起伏,悠然自得。

李世民兴奋的手拍船舷连声叫好,立刻让在座的侍臣们赋诗咏唱……

可就算这样,李世民还不满足,就像前世的网友在吃到美食、美景的时候一样,也要拍照留念。

这么如此美妙的一幕,岂能错过。

没错!他立刻让随行的侍者,把阎立本喊了过来,还让他带上画具!

要知道,此时的阎立本,已经是刑部侍郎,是分管吏部、考功、主爵三曹的堂堂正正的从五品官员,可不是专门画画的画家。

接到李世民的召唤,阎立本就马不停的赶了过来,也顾不得身上的汗水,站在水池边,便开始作画。

可是越想,越气。

我满腹锦绣文章,心中也有万里平戎之策,怎么就被他们当成了比下人还不如的画家呢?

这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可谁叫李世民是皇帝呢,阎立本又不敢在他面前抱怨,只能回到家后,自顾自的生闷气。

在看到儿子后,便嘱咐道:“为父自幼好书,自认并非愚昧无知之辈。写的文章,也并不逊色于他们!可如今,他们却只发现了我的画技,还称呼我为画师!还要给他们当小厮画画,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儿子啊,你要引以为戒,千万别再学这门手艺了。”

以至于,阎立本出神入化的画作,就此失传,让后人莫不惋惜。

所以,在听到李世民要让阎立本给他作画,他立马就拒绝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道理,他自认为他还是知道的。

再联想到阎立本与名相狄仁杰亦师亦友的关系,此时卖个好给阎立本,以后若是遇到狄仁杰,想必也有一个好印象。

所以,在听到李世民的话后,他洒然一笑,对着李世民说道。

“儿臣喜欢阎侍郎的画作不假,只是儿臣对朝廷对社稷尚无一丝建功,就算身为皇子,也不过是有个好点的出身罢了。”

说着,他指了指阎立本的《职贡图》,接着说道。

“阎侍郎身为朝廷从五品的官员,腹有锦绣,心有平戎策,却因为欣赏他的画作,就不分情况的找他画画,在儿臣看来,那不是欣赏,是低贱了他。”

听完李恪的话,李世民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暗叹自己平时这样做是不是不对。

同时,他也对李恪不禁刮目相看起来。

他本以为自己的这个儿子,只知道不思进取,却未曾想到,他的内心竟如此细腻,不说思维缜密,但也智慧过人。

他能够从微小的细节中捕捉到问题的关键,说不定真的,可以出奇制胜的策略打破他目前的困境。

这种天赋和才能,让他不禁感到惊喜和骄傲。

他们的谈话,已经持续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李世民见题外话也谈的差不多了。

看了一眼窗外刺眼的阳光,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唉...”

他本想特意的叹一口气,由此引出接下来要说的话。

只可惜,他对面的李恪,此时心里也在默默嘀咕。

阿耶李世民到底找他什么事。

从交谈开始,聊的既不是赈灾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国家大事。

这么长时间,真是焦急死个人。

看到李恪如此的不上道,李世民又默默收回了之前夸奖他的话...

索性,他直接了当的对李恪说道:“恪儿,你对现在的旱灾与蝗灾怎么看。”

李恪闻言,心里不禁暗道:“来了来了,他揣着难题走来了。”

只是我能怎么看?

我一个小胳膊小腿的,只能站着看坐着看...

只是,眼前这位存在,现在不光是父亲,还是大唐的皇帝,李恪当然不可能选择不回答。

只是按部就班的说道:“儿臣相信,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阿耶坚持不懈,就能成功赈灾,看见胜利的曙光。”

若是马周在这里,也要朝着李恪竖起大拇指,搞不好还会夸奖一句。

“殿下,我只是叫你静观其变,不是叫你给你阿耶画饼...”

不过,这句废话文学,一下子也让李世民瞬间就败下阵来。

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你真的是这么想?”

“阿耶是皇帝,是大唐的皇帝,是天下的共主。”

“我相信阿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切的问题?”

李恪闻言,连连点头。

只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李世民轻轻的一巴掌拍在他的后脑勺上,笑骂道。

“你就是一个小滑头,既然我喊你,肯定是要找你做事的,不要在这么装疯卖傻了,不然我可要下手赦了。”

见到混不过去,李恪只好苦着一张脸,点了点头。

见到李恪的这个样子,李世民不禁庆幸长孙的提醒。

自己这个儿子,重情重义是没错,但是懒也是真的懒,更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

他继续说道:“放心,只要你做成我安排的这两件事,你上次提出想要提前去往封地的事,我会认真考虑考虑。”

“阿耶,当真。”

“自然,君无戏言。”

“好,那无论什么事情,儿臣都接下了。”

看到突然间意气风发的李恪,尽管年纪还小。

但是那双明亮的眼睛,还有一时间散发出来的自信与英武之气,让李世民一阵恍惚。

与自己年轻的时候,可真像。

只是,自己自从当上了皇帝,就变得逐渐圆滑和世故,失去了年轻时的热血和直率。

而李恪却还保持着那份纯真和自信。

这让李世民心中不禁感到一丝骄傲和欣慰。

他期望自己的这个儿子保持这份性情,以后辅助他的大哥李承乾,引领大唐走向更加昌盛的一天。

“你先不要慌着答应下来,先听听阿耶的任务,再说。”

看着盲目自信的李恪,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李恪闻言也只能顺从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思考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对着李恪郑重道。

“第一件事就是现在城外现在施粥,总有长安城中,一些尚有余粮的人前去浑水摸鱼,极大的增加了朝廷的负担,你有没有办法阻止这种情况?”

“说道第二件事,为父还得感谢你呢,要不是你找阿耶签批文买粮食,阿耶也跟着买了一批,搞不好阿耶现在已经灰头土脸了,让一些心怀叵测的人,看了笑话。”

“所以,阿耶说了这么多,你知道阿耶的意思了吗?”

说完,李世民便将视线放在李恪的脸上,等待他的回答。

这一次,收到警告的李恪,自然不敢再装疯卖傻。

再则,李世民也只在他这些儿子面前,放下一些心防。

不然以李世民的权谋和算计,李恪也不敢打包票,能瞒过他什么...

只不过,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是要争一争的,不然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以后拖家带口的去封地吃苦啊。

所以,在李世民的注视下,李恪爽快的点了点。

“阿耶,您是说,你或者朝廷,要购买我的粮食对吗?”

“额...对...没错,是这个意思。”

“恪儿,你也知道,去年关中大水,今年又是旱灾又是蝗灾,朝廷目前也没有什么钱,只能用其他东西抵偿一下,你看可以吗?”

李恪听完这句话,无力的吐槽了一下,合着一开始这不靠谱的老爹,是真的想白嫖握。

还好我,顶住压力,提前开口了,不然损失可就大了。

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李恪立刻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阿耶,儿臣我买粮食的那点钱,可是辛辛苦苦,早起晚归,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挣回来的,加上买粮的本钱,人员的工钱,以及来回的损耗,你可不能让儿臣吃亏了啊!”

尽管李恪说的都是实话,但李世民听着也颇感头疼,只好苦笑着说道。

“放心吧!必然不让你吃亏的,不过这件事先不急,你先看看怎么解决第一件难题。”

“这件事解决了之后,我们再详细聊第二件事。”

“儿臣明白。”

说着,他看了一眼李世民。

李世民有些不明所以,问道:“怎么了?”

李恪不好意思的说道:“那我就先去朝廷救灾的地方看看?”

李世民莞尔,挥了挥手,示意李恪,赶紧走...

等到李恪离去,李世民被李恪开朗的性格所影响,李世民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

只是,李恪真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看着安静的站在旁边的王德,他问道。

“王德,你觉得蜀王可以将城外的问题圆满解决吗?”

王德闻言,脸色微微一变,虽然他也是秦王府的老人,李世民对他也很信任,但如果连太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又怎么可能胡言乱语?于是王德不敢多说什么,苦着一张脸道。

“蜀王殿下久在宫外,微臣对他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小人猜不到...”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世民看了他一眼,也不知道是看穿了王德的把戏,还是选择相信了他。

最后点了点说:“你说的也对,这样,你带着两个人,跟在他后面,看看他到了城外,是怎么做的,一举一动,你都给朕瞧清楚了,回来详细的禀报给朕。”

“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去办。”

说着,就朝着外面,小跑而去,追逐李恪去了。

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没等到夜幕彻底降临的时候。

王德就回宫找李世民复命来了。

正在埋头在文牍之间的李世民,看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王德。

李世民轻轻抬了下头,笑着问道:“蜀王是不是吃不住苦,回王府休息去了?”

“回圣人,蜀王成功了。”

“没办成就没办成吧,毕竟...”

“什么?”

李世民还以为听错了...

“蜀王殿下,将那些浑水摸鱼之人,全部挑出来,赶回长安城了。”

原本李世民还以为李恪不可能这么快就做成了这件事,只是没想到还是小瞧了这个儿子。

“王德,详细的说说,蜀王是怎么办到的。”

王德点了点头,开始激动的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