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在策划室内,徐健和刘将军围坐在桌旁,桌上铺开了一份地图,上面密布着海岸线与港口的标记。

刘将军微微皱眉,指着一处港口说道:“陛下的提议是将大秦水师改编为海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补给港口与要塞铺设。”

他的话音刚落,徐健便点了点头,认同道:“是啊,这一改编会将我们的军事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这时,秦羽大步走入策划室,宽袖掀起微风,他向徐健和刘将军示意,无需多礼。

众人见状,纷纷起立行礼,“陛下。”

秦羽点点头,回以微笑,“不必多礼。我们需要讨论海军改编以及港口建设对大秦未来的战略影响。”

“陛下英明。”

徐健率先说道,“我认为,在沿海建立中转补给港口,不仅能加强舰队的战斗力,也能帮助商船航行,促进沿海贸易。”

秦羽对此表示赞同,“的确,海军的建立不仅是一种军事力量的扩张,还能成为大秦经济发展的支柱。”

刘将军趁机补充:“沿海港口作为要塞,也能守护大秦国土,让敌军难以登陆。”

“我的想法是,”

秦羽继续道,“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建设大型补给港口,并设立船坞进行舰船修理与建造。”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海军的机动力,也对其他国家起到威慑作用。”

随着秦羽的阐述,策划室的气氛愈发热烈,各种讨论声不断。

“可是,这样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物资和人力负担。”

徐健略带忧虑地提醒。

“我们会合理调配资源。”

秦羽自信满满,“这些港口和要塞的建设虽然耗时,但一旦完成,大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不败之地。”

七月的阳光透过窗格洒在殿内。

秦羽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群山,对眼下的政事稍作沉思。

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进来,他双手捧着一份厚厚的奏折,恭敬地递上。

“陛下,这是氏族递来的弹劾奏折。”

侍卫禀告道,语气中透着几分不安。

秦羽接过奏折,打开细细翻阅。

眉宇间渐渐凝起一丝不悦。

他想了想,决定召集众臣商议此事。

不久后,大殿里聚集了秦羽的几位重要臣子。

李怀安等人都已到场,气氛略显凝重。

秦羽神情淡然。

“陛下,听闻氏族对李怀安大人提出许多不实指控。”

萧贺率先开口,他言辞中有几分不满。

李怀安微微叹了口气,“氏族利益受损,难免会有异议,但我的初衷是为大秦长远发展,不为一时之利。”

徐健点了点头,“李谋士的发展策略使得我们在水上战力和农业上都有了大幅提升,此刻的小麦丰收,正是新建水利设施的功劳。”

“再者,”

刘将军补充道,“李大人的计划增强了我们国力,长远来看,这对军队也是极为有利的。”

秦羽略带信赖地看着李怀安,思索着这些话。

他明白,李怀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的未来,而非一时之功。

“李怀安,你一直是朕信赖的谋士。”

秦羽开口,“氏族的联合弹劾虽为我们掀起了一些波澜,但朕会妥善处理。”

项绪适时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我们要的就是能看到百姓因这些政策而生活更好。”

“同样,我们也要让氏族明白改变的必要性。”

在场众人纷纷表示同意。

秦羽转过身,望向窗外。

他轻叹了声。

秦羽站在窗前。

他明白,这卷弹劾奏折只是表面的问题。

章程元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场中局势,此刻见皇上陷入沉思,他扬声道:“陛下,可以继续深究氏族意图,看看他们的真正目的何在,而不完全依赖他们的辅佐。”

秦羽转身,语气中多了几分赞许:“章爱卿所言有理。我们不能盲目采取强硬措施,但也不能对此事视而不见。”

此时,秦煦踏步进入大厅。

他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眉目间有着秦羽的影子。

他看着父皇与大臣们之间的对话,似乎也在思索其中内涵。

“父皇,”

秦煦轻声喊道,“这些氏族为何如此反对我们?他们有什么可以借此牟利的?”

虽然年纪尚轻,提的问题却不失深刻。

秦羽微微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欣慰。

回头看向自己的儿子,解释道:“这些氏族习惯了旧时的风光,他们担心失去权势和恩惠。我们的变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李怀安适时地补充道:“正因为如此,陛下的支持至关重要,有了陛下帮忙,之后我们做事也能方便许多。”

徐健也插话说:“不过,我们得小心点,控制好速度,不然不知道下面的人还会有什么幺蛾子。”

秦羽点了点头,接着说:“徐健,你说的没错,我们需要策略,不仅要朝前走,也要让更多的人理解我们努力的意义。”

此刻,墨瑶从侧后走来,虽没有参与大殿的话题,她关切地望着秦羽,说:“陛下,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章程元在朝堂上提案之后。

许多大臣开始低声交谈,显然这项提案已经引起了不少担忧。

秦羽环视四周,看到大臣们或忧虑或思考的神情,他的目光转到了站在一旁的墨瑶。

墨瑶缓步走上前,神色坚定,“陛下,墨家虽然被卷入这场风波,但请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扞卫墨家的权益。”

秦羽微微点头,“瑶儿,本朕相信你,墨家对大秦的贡献有目共睹,绝不能被随意动摇。”

站在一旁的章程元微微颔首,补充道:“臣的提案并非针对某一氏族,而是希望通过调整体制,让各氏族能够更协和地融入新政之中。”

李怀安和萧贺并肩走出朝堂。

“如今看似平静的朝堂,实则暗流涌动啊。”

李怀安感慨道。

“确实,”

萧贺赞同地点头,“说到底,还是要看陛下如何在这些氏族和新政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