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天空中最亮的星 > 第33章 久病床前无孝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商场很快重建好,商户们又按照以前的顺序入住。

表面上,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还是像往常一样热热闹闹。

只有这里的商户们心里清楚,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只是,他们心里的苦,谁又会注意到呢?

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是那么热闹。

红梅红霞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学校,到城里上学,学校实行住宿制,学生们一个礼拜回家一次。

小的时候,红梅红霞巴不得天天可以看见爸爸妈妈。

长大了,学习任务重了,见不见到爸妈,倒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只是,苦了泓伟一个人留在村里读书。

“姐姐她们都到城里上学,我也要去。”他在家又吵又闹。

“现在生意不好做,你爸妈也不容易。”刘大娘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不——我就要到城里去。我不上学了!”说完,泓伟就一头钻进被窝不肯出来了。

从小到大,泓伟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撒泼打滚要来的。

一家人都尽力地满足他。

刘大娘深深地叹了口气,自己就疼这个孙子,恨不得天天把他拴在自己裤腰带上,可是孩子长大了,他们不想留在村里,只想着看外面的花花世界。

“算了,把泓伟接过来吧!”刘建国一向疼爱这个小儿子,再加上刘大娘添油加醋地一番说道,他拍板定下来,其他人自然不会废话。

当年轻人都迫不及待去到城里生活,而刘大爷刘大娘老一辈的人,他们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对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离开这里半步。

“呼呼”的西北风,在山野间疯狂吼了一整夜。它们时而像顽皮的孩童,在胡乱拍打着家家户户的门栓;又像邪恶的魔鬼,张牙舞爪从门缝、窗户缝里往人家里钻。

刘大爷躺在床上已经不能起身,他的病一日重似一日。

老话都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个去。

刘大爷今年刚好遇上七十三这个坎,能不能迈过去,就看他的造化了。

刘大娘费了好大劲,才把刘大爷扶着坐起来,刘大爷整个人软绵绵地,一不注意就歪倒了。刘大娘赶紧又往刘大爷身后塞了一个枕头。

安顿好刘大爷,刘大娘又端来一碗中药。

脸色苍白的刘大爷,一闻到那浓浓的中药味,就慢慢抬起了眼皮,艰难地摇了摇头。

刘大娘知道他这是喝药喝怕了,但哪能由着病人不喝药哩。

刘大娘只好像哄小孩一样好言相劝:“他爹,我知道这药苦,你闭着眼忍着喝下去,会好起来的。”

但刘大爷实在不想喝,他索性闭上眼睛,靠在床头。刘大爷心里有数,自己的病是好不了,还天天喝着苦玩意,真受罪。

刘大娘见这情形,只能默默流眼泪。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两个儿子、媳妇都要忙着自家的生计,回来看过两次,留下些钱给老头子看病,然后又急匆匆地走了。

剩下家里这些烂摊子,都是刘大娘一个人忙前忙后。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一到晚上就开始喘,有时候喘得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

这些苦水,刘大娘也不知道找谁倾诉,只好自己一个人心里默默承受着。有时候夜里哭醒了,才发现是在做梦。

醒来想再睡着就困难了,只好睁着眼睛等着天明。往往天刚露出一点点白,刘大娘就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她总怕家里的活干不完。

这就是她的命!刘大娘常常自己心里想着,她天生就是劳动的命,一分钟都没得歇息。

刘大娘只能认命了!

刘大爷就这样不吃不喝,几天过后,就安安静静地离开了。

在世的时候,刘大爷的话就很少,平时都是刘大娘说的多。没想到,去世了,他也不声不响就这样离开了。

“哇——老头子,你怎么一声不吭就走了啊?你叫我一个人怎么活啊——”刘大娘瘫倒在地,号啕大哭起来。

左右邻居听到这哭声,才知道出事了,赶忙过来帮忙料理刘大爷的身后事。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尤其在农村,谁家有困难了,不要言语,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帮衬着。

婶子们赶紧搀扶起刘大娘,苦口婆心劝说保重身体;叔子们有通知刘建国兄弟俩的,有通知旺财叔的,有请吹打乐队的……

他们一到来就开始着手准备葬礼了。

刘大爷的妆奁工作完全交由旺财叔一人负责。旺财叔全程黑着脸,一声不吭,默默地忙碌着。

刘建国和刘建军分头着手安排葬礼上的事。

首先,坟头选在哪里,要找算命先生算好。这风水是有讲究的,选一块好坟地,子孙后代都能飞黄腾达。当然,必须要算好了,不能偏向哪一房,如若对另外一房不利,那万万是不能同意的。

按照习俗,老人家的棺材早先年都会准备好,一直放在里屋搁着。万一遇到不测,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村里老人自发集合起来,拿出刘大娘准备好的老布,开始按照人手准备孝帽子。当然,这也是有讲究的。子辈的戴白色,孙辈的戴红色;尺寸也按照排辈,大小不一。绝不能弄错,让人笑话。

村里的妇女都帮忙洗菜,做大锅饭。整个葬礼几十人的伙食不能怠慢了。

长长的送葬队伍,像一条蜿蜒盘旋的蛇,从村子一步一步来到精挑细选的风水宝地。

冬日的暖阳,照在每个人身上,舒舒服服的。乐队们吹打的更有劲了,孝子贤孙们哭得更大声了。

当然,这也是规矩,不能破坏。

葬礼结束,帮工的人都回去了,刘建国他们也要到城里忙着做生意了,孩子们也要上学了。

家里就只剩刘大娘一个人,看着墙上老伴的遗像发呆。

结婚这么多年,自己还没有这么仔细地看过老伴呢。

虽然刘大爷平时话不多,但对刘大娘还是知冷知热的;浑身也有使不完的劲,村里人都说他干活是一把好手……

现在只变成一张不能说话不能动的黑白照片。

刘大娘整日只坐在家里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