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混低保日常 > 第27章 第二个古代世界(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第二个古代世界(4)

“家里一摊子事,忙完就过来了。”

“也是,家里的事怎么都弄不完,话说昨天下午怎么没见着婆婆。”

刘婆婆只说自己回娘家有事,邻居没多问,闲聊几句也赶紧回田里干活。

白天照样下地,晚上在家收拾,秋收时,三户人家都来帮忙了,忙忙碌碌把地里的东西都收上来。

收上来的稻谷还铺在地上晒着,三家人腾出时间,与刘婆婆商量好。

刘婆婆找来河上里和山下里的里正,里正又找来乡正,白纸黑字上写的清楚明白。

大家按下手印,又戳了河上里、山下里、大刘乡的红印,这事就定下了。

有根媳妇选了一亩水田,还有山边的一亩一分旱田。

弟媳许妹子选了一亩水田,以及一亩八分旱田。

剩下的一亩水田和两亩二分水田就交给长根侄子这边种。

“好,按下手印,这事就定下,租期三年,期间不许换田换地。

三亩水田,里面三家都交给五成粮食,五亩旱田,就只交四成。”

每户给乡正十枚铜钱,得到一张文书,这就是代表官府给的凭证。

为了招待里正和乡正,刘婆婆翻出存的腊肉,又去换了一条鱼,还有几枚鸡子,做了五个菜。

“刘婆婆的手艺不减当年,这能比上县里的大厨。”

其余几户人家都走了,只有长根侄子留下来陪酒,刘婆婆也特意上桌陪着。

打来的烧酒刘婆婆处理过,乡正这一餐吃的满意,又回忆起之前过来吃饭的时候。

“乡正大人还记着呢,我吃着,姑姑的手艺还是当年那个味,存根姑父吃了这一口就定下姑姑。”

几人都没吃醉,见饭菜吃的差不多了,刘婆婆拿出三个篮子,让里正和乡正大人带回去。

“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自家院子的枣和柿,今天提前熟了一批,想着别地还没有,给三位大人吃个新鲜。”

中午饭一吃,几位大人送走之后,家里就只有长根侄子了。

“姑,今天这么老些东西,那酒喝着不像一文钱一斤的,还有三个肉菜,最后又是送这送那的,我看着都心疼。”

低头哈腰的送走三位大人,一进院门,有根侄子脸就拉老长。

“花的我的铜板,你心疼什么,没看今天两个里正都没说什么,平日里,就他们最不对付。”

刘婆婆倒是今天这趟值,花一次,管三年。

“这是你的那份,赶紧回去吧,还给你压了一斤酒。”

有根侄子知道姑这次大出血是为了自己,要是只把田放在河上里种,只要找河上里的里正就行,根本不用找了两边里正又找乡正。

里正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乡正可是真正的大人,从县里派来的,家里还有奴婢,大家见着都怕。

有根侄子跟姑说了半天,也不肯带着东西走。

“拿着吧拿着吧,你一个大老爷们,这么小气,我也不喝酒,这酒你不拿走,放坏不就可惜了。”

刘婆婆耐心的劝比自己还大的大侄子。

“我又不是小孩了,姑你还哄我,这酒哪有放坏的,就是再放三年,给大人喝也行。

这么好的柿子,带回去给臭小子和皮猴子不白瞎了,晒干拿去卖多好。

还有这小枣,家里也有枣树,就是长的没有这个俊,姑怎么不留着自己吃。”

有根侄子知道,姑总是想着家里,这样好的柿子和小枣,指不定花了多少精力。

自己说不定还一口都没吃,就这么拿出来,剩下的说不定也舍不得吃,要留着卖钱的。

“都留着呢,你看看,枣子多的我都在晒干枣,这些也不是给你的,拿回去给家里孩子分着吃,让他们也想着姑姥姥。”

刘婆婆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不是对自己极其抠搜的原主,带着大侄子看了收起来的干枣,他才放心的离开。

“不是昨儿才回去,怎么又来了?”

“给姑送兔子,家里的几个小子和姑娘昨天瞒着我上山,找了三对兔子,我看不出来公母,就都送过来了。”

长根侄子手里拿的还是昨天拿回去的那个篮子,掀开叶子一看,里面有六只被绑腿的兔子。

原来是为着这件事,刘婆婆往后一探,看到在不远处的几个姑娘。

“那她们呢?”

“说是要给兔子做窝,几个小子已经去砍竹子,现在家里事情不多,这几天就让他们过来帮忙。”

这事弄的,刘婆婆没想到,自己来了之后,跟家里的关系更好。

几个侄曾孙和侄曾孙女每次抢着来自己这边,来就来,还要自带口粮。

“都进来吧,别再外面杵着了,昨天的菜还有剩的,油盐下足了的,我拾缀拾缀,正好中午跟我一起吃饭。”

用剩饭来找到客人,这里面可是有说道的,听到老姑奶奶要用昨天给大人做的剩饭做给自己吃,几个姑娘一下就涌进来了。

当初结婚的时候,家里就买了一批新碗,后来备着儿子存根结婚,又买了一批,这些碗被刘婆婆爱护的很好。

这会来的人多,刘婆婆还特意拿了收着没用的新碗倒水,又给每个碗里加了一点蜂蜜。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来老姑奶奶家,先喝口水,上边还有新熟的柿子和小枣,我去给你们拿。”

大哥二哥各有两个儿子,刘婆婆就有四个侄子,这些侄子有的孙辈加起来人数可不少。

知道要来老姑奶奶家,刚会走路的小小侄曾孙女也闹着要来,长根侄子无奈之后,就都带着了。

一点点的蜂蜜水把孩子们甜的眼睛的眯起来,有根侄子这次端起自己那碗。

“姑,咋还给我放蜂蜜,这东西难得,你自己留着吃多好。”

“他们是我曾孙,你也是我大侄子,一碗蜂蜜水我这个做姑姑的还能小气,放心喝,这一口两口喝不穷。”

有根侄子总是会记起爹娘还在的时候,当时奶奶生下来小小的姑姑,就交给几个小的照顾。

在家照顾姑姑就不用去地里做活,那时候的日子美啊,就像现在嘴里的蜜一样。

孩子们喝完蜂蜜水,就在家里忙活起来,扫地的,洗东西,晒粮食。

家里是刘婆婆天天用百洁液擦着的,除了每天都有灰,还有不受控制的落叶和鸡屎,基本没有脏东西。

看家里没活做,大家就出去挖蚯蚓回来喂鸡,还有捡柴的,去给兔子找叶子吃的。

“姑,你今年的稻谷种的可真好,得有六百斤吧,这可比我们都多几十斤呢。”

能有这个产量,当然是刘婆婆作弊来的,不过,她也没有很出格,只是看着每个稻穗都很饱满。

“今年年成好,我看大家的稻都长的不错。”

“是啊,看来今年是个好年。”

看着忙的不可开交的孩子们,有根侄子心里充满希望,现在家里多了一亩水田,还有那几块旱地。

明年孩子们都能多吃半碗饭,地里不种别的,就单种红薯,也能让大家都吃饱饭。

“种红薯,也挺好的,这样的好东西,朝廷是从哪来的。”

“还是现在的朝廷好,我听爷爷说,他爷爷还在的时候,家里都是吃不饱,到了冬天,一人一碗稀粥就打发。

这红薯真是个好东西,要是没人说,谁知道地里面还藏着这样的宝贝,当初朝廷让大家种的时候,可多埋怨话了。”

大侄子比刘婆婆还大几岁,马上快六十了,现在的好日子,自己都没过上几年。

也是在朝廷打下南边之后,不用强制征兵,征收的赋税也少,大家的日子突然就好过。

刘婆婆陪着大侄子追忆从前,听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感觉这样的日子过着也不错。

几个姑娘带着更小的小子进进出出,灶台旁边的墙上柴火堆的更高。

两只鸡破天荒的吃上了地龙,一个高兴,连下两个蛋,又引得孩子们一阵惊呼。

“老姑奶奶,你养的鸡好厉害,一口气下了两个蛋!”

有刘婆婆的【事半功倍】加持,家里的两只鸡在同村完全是劳模,基本上保持一天下三个蛋的频率。

今早上刘婆婆还收了两个鸡子,这会又有三个,五个鸡子,正好可以加餐。

“诶呦,让老姑奶奶看看,这多亏了你们找的地虫,让姐姐们去山边石头那看看,有没有野葱,今天中午炒鸡子吃。”

姑姑突然想通,长根侄子好像又回到一顿能吃三碗米饭的日子,听到姑说要炒鸡蛋,马上站起来。

“她们几个小姑娘,在家里帮忙就行,姑等着,我知道哪有野葱,用野葱炒鸡蛋,能香透一间房。”

看着大爷爷抄着篮子就出去,小姑娘看了老姑奶奶一眼,没好意思,跑出堂屋,放肆的笑声就从外边传来。

几个姑娘家就蹲在后院的菜地里,叽叽喳喳的说着话,享受来之不易的放松时刻。

刘婆婆略坐了一会,看时间差不多,起身到后院,准备摘点青菜做饭。

“老姑奶奶别动,让我们来。”

孩子们的孝心,刘婆婆也没拒绝,跟她们说了需要那些,就去看自家的粮仓。

之前没注意,后来根据记忆摸索,才发现睡房下边挖了一个地窖,这些年家里粮食少,原主一直没用。

侧屋的柜子,需要刘婆婆抬手才能摸到上边,把手伸进去,也够不着最里面,用它放刘婆婆一个人的口粮,完全够了。

也是今年收成好,加上一些东西放地窖里更好,刘婆婆又把这边收拾出来。

在外面做养兔笼子的侄曾孙们一直没回来,就是被刘婆婆加了任务,她准备在地窖里放两个大架子。

刚挖出来的红薯放在地窖,这会拿出来基本都没有变化,刘婆婆挑了三个大的,等会一锅炖了,就做一个汤。

昨天情况特殊,这才能有三个荤菜,今天都是自家人,有一个鸡子做荤菜就够了。

前两天,还用格子空间的云香猪熬了一大罐猪油,等会挑一点放进去,味道不差的,这都能算上半个荤菜。

又从酸菜坛子里摸出一节萝卜,这东西大人小孩都爱,也下饭。

用上昨天剩下的一点点的腊肉,炒个青菜,这滋味,快赶上过年了。

做了红薯汤,刘婆婆还没忘在饭里放几个切块去皮的大红薯,又加上了各种杂粮和豆子。

从来到这个世界,刘婆婆只有在昨天吃了纯大米饭,还特意给大人们又舂了一次。

来之前,大爷爷特意交代,在老姑奶奶家吃饭只许吃一碗,大家盯着自己碗里的吃完,又添了一碗红薯汤,就只能放下筷子。

“这多好的菜啊,姑,你别给他们夹了,今天都没做事,还吃这么多,这不是浪费粮食!”

“怎么说的,我的侄曾孙和侄曾孙女好不容易来一次,我这个做长辈的还不让他们吃饱,这像话嘛?

别听你们大爷爷的,锅里还有饭,去分着盛了,给我留一碗晚上吃就行,还有红薯汤,也都分了。”

刘婆婆一声令下,大家重新动筷子,有机灵的小子还先跑去给大爷爷盛了一碗。

“这些混小子、皮猴子,也就姑这么看重他们,算了算了,我可不做这个恶人,等会姑别心疼。”

吃了刘婆婆做的两餐饭,孩子们对大人说的老姑奶奶是村里做饭最好吃的这件事深信不疑。

同样青菜,放家里谁都不爱动筷子,还有都吃腻了的红薯,老姑奶奶简单弄个汤,都能吃下两碗。

晚上回去,把今天中午吃的吃的学给爹妈听,得到好一顿训。

“ 那可不是,姑奶奶她光给你们吃菜心,那些老叶子说不定一个人要吃多久,记得长大后念着姑姥姥。”

“诶呦,要是你给我找一罐猪油过来,家里的饭也能好吃,就是比不上姑奶奶。”

“就做个红薯汤,放点盐就行,怎么还放猪油,煮给你们几个吃,这是白瞎了。

晚上大人小孩围在一起说话,听着这些,几个侄孙辈分的恨不得替自家孩子去给姑奶奶干活。

孩子还小,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吃上,自己已经老了,这样的机会吃一次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