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异世界召唤 > 第232章 玚相出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玚国京都皇宫的大殿之上,玚国皇帝面色铁青地端坐在龙椅上,他的眼神充满了愤怒和失望。此时此刻,大殿上的一众大臣们都正襟危坐地跪坐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引得玚国皇帝不满,然后拉出去杀了。

玚国皇帝用手重重地拍打着龙案,他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愤怒,响彻整个大殿:\"看看,看看!邬州已经落入他人之手,而你们竟然对这支敌军的来历一无所知!你们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紧接着,玚国皇帝将目光投向了大殿上那位身着黑色官服的男子身上。这位男子乃是听风卫的首领,专门负责打探各种消息。皇帝怒声问道:\"听风卫向来以灵通的消息着称,现在是否已经查明了这支敌军的来历?\"

只见那黑衣男子恭敬地拱手拜道:\"启奏陛下,根据目前听风卫所掌握的情报来分析,这支兵马极有可能是来自夏国。\"

\"很有可能?\" 玚国皇帝听到这个回答后,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起来。他瞪大了眼睛,怒声斥道:\"什么叫做'很有可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给朕一个准确的答案!\" 皇帝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听风卫工作的不满和质疑。

黑衣男子神色惶恐,匆忙躬身施礼,说道:“陛下,请恕微臣刚才言语不周。根据临夏城于箐送来的情报判断,可以明确这支军队正是夏国的兵马。”

玚国皇帝的面色稍显缓和,但依然余怒未消。

此时,一位大臣站出来发言:“启奏陛下,微臣觉得当前最紧迫的事情,应当是立即调遣大批军力火速赶赴西宁关。若西宁关被敌军攻占,那么邬州要想夺回失地,恐怕将变得异常艰难!”

玚国皇帝听后,心中稍感宽慰,转头向殿内众臣发问:“各位爱卿,对于这次出征的将领人选,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大臣们闻听此言,纷纷不再犹豫不决,而是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既然邬州已经沦陷,就无需再让大将军继续进攻北地郡了。应当命大将军统率大军回师,首先收复邬州四郡以及和泉、卫原和临泉这三个郡县。”

“等将邬州以及丢掉的卫州三郡收回之后,方能继续对夏国发起进攻。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现今我国境内已有夏国兵马潜入,若不及时处理,恐怕会酿成大祸啊!因此,应当先集中精力铲除这些隐患,确保国内局势稳定。”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发言:“陛下,微臣附议!此次夏国兵马潜入我国境内,其意图明显,就是要将战场转移至我国境内。回想往昔,我国与夏国之间的战争多发生在夏国境内,这无疑给夏国的民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如今,这位新上任的夏皇野心勃勃,为了恢复民生、重振国家实力,竟然选择休养生息长达五年之久。由此可见,他的图谋必定不小。”

又有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如今夏国企图将战火引向我国境内,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做出应对,后果不堪设想。届时,不仅我国的民生会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也将面临巨大威胁。所以,微臣恳请陛下将大将军调回国内,率领大军一举消灭国内的敌军,以绝后患!”

玚国皇帝闻此言论,面露悦色,心中对众大臣的提议颇为认可。

正当此时,一员武将挺身而出,高声奏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刻实非召回大将军之良机。”

话音未落,又有一员武将附和道:“陛下明鉴,微臣附议!现今北地郡两军鏖战正酣,正值生死存亡之关键时刻。若在此刻强令大将军率部回调,倘若国内之敌与北地郡的夏国军队勾结,我军必将身陷险境,而大将军所率之二十万大军亦恐危矣!这可是整整二十万大军呐!一旦有所闪失,不仅会对我国造成巨大损失,更可能影响我国与他国接壤地区之局势稳定。届时,周边诸国或会伺机而动,后果不堪设想啊!”

此言既出,玚国皇帝面色骤变,神色凝重起来。

“陛下。”正在此时,玚国丞相狄麒终于打破沉默,开口言道。

玚国皇帝闻听此言,心情稍作平复。

“丞相有何看法?”玚国皇帝将目光看向了狄麒。

狄麒咳咳两声,身体微微颤抖着,仿佛风中的残烛一般,透露出一股无法掩饰的虚弱。他用低沉而沙哑的声音说道:“陛下啊,如今的夏国已非昔日可比,它已然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实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对待夏国了。”

皇帝微微皱眉,示意狄麒继续说下去。

狄麒深吸一口气,接着道:“关于这位夏国的新皇帝,微臣也有所了解。此人的野心、能力以及心机手段,都远超常人。他绝非等闲之辈,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狄麒顿了顿,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片刻后,他接着说道:“如今夏国竟敢出兵攻打我国,这充分表明他们对此早有预谋。这些年来,夏国一直在默默积蓄力量,休养生息,恢复民生,同时大力打造兵器,训练士卒。如今的夏国,其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那个曾经任人欺凌的弱小国家了。”

皇帝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狄麒继续道:“所以,无论陛下采取何种对策来应对夏国,他们的野心和目标都不会改变。说白了,夏国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今往后,我们玚国与夏国之间恐怕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而邬州若真的落入敌手,则夏国军队要想侵犯我国领土,简直易如反掌,届时我们将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因此,邬州绝不能丢失,即便大将军那边可能存在某些潜在风险,也必须回调兵力收复邬州。”

“张磊这个人做事一向谨小慎微,其实力平平无奇,但善于防守,他对自身情况心知肚明。再加上大将军声名远扬,令张磊心生敬畏,所以张磊绝对不敢贸然追击大将军。”

“目前唯一的变数在于夏国皇帝五年前任命的凉州都督高肃以及常胜将军赵云两人。”

“微臣之前曾与大将军谈起过,赵云麾下有一支轻骑兵,其行军速度之快,堪称举世无敌!”

“现在赵云和这位凉州都督以征讨南蛮为名,早已向南蛮进军多日。至于他们何时归来还是个未知数,倘若大将军撤退途中遭遇赵云和高肃的伏击或追击,那么战局必将发生巨大变化!”

“其次,卫州原本有着五个郡县,但如今已有三个郡县已经沦陷敌手,如果这次还不能成功夺回邬州,那么至少要保住卫州剩下的两个郡县才行。”

“因此,如果大将军在中途遭遇伏击,必须立刻率领军队退守临北郡和山原郡,否则一旦卫州完全落入夏国的掌控之中,那么夏国的军队就会变得来去自如,随心所欲。”

“此外,我们应该迅速派兵驻守西宁关!假如大将军在撤军途中没有遇到伏兵,可以与西宁关的大军、临夏城的大军以及前去支援临夏城的大军一同对敌军形成四面合围之势,进而逐步消灭敌人。”

“同时,驻守琰国边境的大军可以稍微向南撤退一些,靠近山原郡进行防守。”

“与此同时,还要派遣听风卫探清敌军将领的真实身份,以及高肃、赵云二人的具体去向。另外,也要在南蛮地区查明夏国军队是否真的出征南蛮了,以防夏国军队设下陷阱伏击大将军。”

“此外,夏国军队既然已经攻陷了邬州,但并未进攻西宁关,这表明这支夏国军队的规模绝不会超过十万人!”

“临夏城的于箐将军自然会派军去夺回临泉郡,而这支夏国军队的统帅必然也会派遣部队镇守临泉郡,因此攻打邬州的兵力必定不超过五万,否则这支夏国敌军将领此时决然不会放弃攻打西宁关。”

狄麒略显虚弱地拱手拜道:“陛下,邬州可以失去!但是西宁关绝对不能丢失!并且邬州也不能如此轻易地让给夏国!”

玚国皇帝闻此言论,沉思片刻,然后沉稳地说道:“那就按照丞相所说的去办吧!”

“梁康接旨!”

“末将遵旨!”

“朕命令你率领十万大军火速奔赴西宁关,务必要坚守住西宁关!同时要与大将军相互配合,看能否消灭这支夏国军队。”

“如果不能,那就狠狠地给朕打!不要让夏国兵马就这么轻易的就占领邬州!”

“末将领旨!”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建议要说吗?”玚国皇帝稍微平静一些后,又朝着大殿上的官员们问道。

此时,一名身材魁梧、神情坚毅的武将站了出来,他声音洪亮地说道:“禀陛下,末将认为,既然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发动战争,那就应该果断行事!当下最重要的就是立刻让梁康将军率领军队出征!”

这名武将继续慷慨激昂地说着:“西宁郡的防守关键在于西宁关,如果能守住此关,那么整个西宁郡便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到手!然而,敌人也并非愚笨之人,他们极有可能在西宁关前依山而建,打造出一座坚不可摧的军营。如此一来,敌军就能与西宁郡城相互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到那时,我们若想收复西宁郡,简直比登天还难啊!”

说到这里,武将的语气越发沉重,他接着道:“因此,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抢占先机!唯有如此,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所以末将恳请陛下,命梁康将军即刻出兵!”

玚国皇帝听了这番话,将目光投向了这位武将,但眼神中仍带着一丝犹豫和冷漠。最后,他还是把目光转向了一旁的狄麒,似乎在等待他的意见。

其余官员们也都沉默不语,朝堂上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气氛异常紧张。

狄麒似乎感觉到了玚国皇帝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正落在他身上,他毫不犹豫地高声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镇北王所言极是,陛下理应采纳!”

这句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死气沉沉的朝堂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

玚国皇帝面无表情,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之色。他慢慢转头,将冷冽且带着几分猜忌的目光投向了镇北王,缓缓说道:“既是如此,就依照爱卿所说,传旨给梁康,即刻出兵。至于粮草辎重等物资,朕会亲自安排人手送往西宁关。”

“臣领旨谢恩!”镇北王对这样的场面早已习以为常,他干脆利落地回应道,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紧闭双眼,开始悠然自得地养起神来。

看到镇北王如此举动,其他大臣们这才松了一口气,纷纷恢复了说话的勇气。然而,他们接下来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无一不是与之前镇北王的提议大相径庭。

狄麒默默地将视线从正在闭目养神的镇北王身上移开,心中不禁暗暗叹息一声,他深知这位镇北王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更知道如今玚国皇帝与镇北王之间的矛盾。

不过此时此刻,玚国皇帝的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镇北王,仿佛要把对方看穿似的。其余大臣们见到这种情形,心里都有些发毛,但又不敢不继续发言,只好硬着头皮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玚国皇帝似乎回过神来,他缓缓收回目光,然后挥了挥手,语气平静地说道:“好了,各位爱卿所提之建议,朕已知晓,朕自会仔细斟酌考量一番,今日便散朝吧!”

“遵旨!”众大臣齐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