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异世界召唤 > 第184章 改革军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岳飞人牛皋不必担心,背嵬军在这种情况下,还真不虚这些多年没有打过仗的兵马,哪怕他们兵力几倍于背嵬军。

战场上决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或许这兵力差距是其中之一,但是士气、战力、装备这些方面,背嵬军可不虚所有人!

然后等岳飞率领背嵬军进城之后,城门便缓缓关上了。

“岳飞!今日我孙奇就要拿你给我孙家报仇!”

岳飞闻言不屑一顾,自从进城之后,岳飞就在观察这些江南士兵的阵型,发现差的一匹!

说简单点,根本就没有阵型。

“果然是安逸得太久了,都忘了这么打仗了!”

岳飞随后便提枪拍马朝着孙奇杀了出去,身后背嵬军同样紧随其后,手中武器朝着四周的江南士兵砍了过去。

岳飞还以为这孙奇很牛逼,结果才接了岳飞几招,就遭不住了。

这不,孙奇便喊出来了自己的护道人,也就是一名孙家宗师。不过跟着来到宗人府宗师就等着这孙家宗师出手,然后就被宗人府宗师围歼了。

岳飞手中沥泉枪攻速拉满,枪枪暴击,这孙奇就被岳飞刺成马蜂窝。

然后一击斩下孙奇头颅,用手中长枪刺着举起来。

“敌将已死!放下武器!可饶一死!”

身后背嵬军闻言,齐声喊道:“敌将已死!放下武器!可饶一死!”

加上背嵬军强大的战力,这些士兵很快便丢下武器投降了。

岳飞很快便收复了南陵郡城。

另一边的丹阳郡,赵云的做法和岳飞一模一样,不过却比岳飞运气好上太多了。

等赵云刚刚喊话结束,丹阳郡城门便已经打开了。

赵云都惊呆了,然后立马反应过来便率领白马义从杀了进去。

然后就是在城中斩杀了负隅顽抗的那孙家青年之后,丹阳郡就这么收复了。

而当赵云看见这些江南士兵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军人?

虽然看起来个个人高马大,但是一点士气都没有,战力也是十分的垃圾。和阳朔郡的士兵就是天差地别。

不过也对,毕竟交州常年与南蛮交战,虽然一直都是被动防御,但至少一直都在经历战斗,实力比这些基本上没见过血的江南士兵强上太多了!

不过赵云也在庆幸,幸好江南士兵垃圾,不然别说收复江南了,光是仅凭这一万白马义从,也不一定能拿得下南陵郡。

随后经过确认,江南的兵马一共就只有十五万,而且已经全部调到了丹阳郡和南陵郡。

不过赵云和岳飞都担心一旦他们率兵继续收复江南其他郡,这些士兵会反水,所以一时间也没有立即率兵出发,而是就这么镇守在丹阳郡和南陵郡。

反正江南的兵马全在这儿了,他们也不怕。现在他们只需要把这些江南兵马看住了就行,其他的事,之后再说。

“终于要结束了吗?”

李希看着李儒传回来的消息,深深叹了一口气。

自从大夏战事发生之后,李希就一直在研读这些皇帝必读书籍,最后从中看到的,这些皇帝一生中基本上就是这几个词。

识人善用、明辨是非、文武制衡、布施天下。

说白了,就是懂得识人用人,善待百姓。

但是tmd!这些书就只会教你识人善用,但是根本不教你怎么去识人啊!

我tm真服了!

所以李希在这段时间里面,就在磨练识人的能力,具体怎么做呢?

就是李希在长孙无忌提拔起来的官员中,靠着与他们聊天、让他们解决难题来看看他们的真事水平,再让锦衣卫摸清他们的背景。

虽然一开始不是很成功,但后面还是有那么一丢丢成功的。

“md!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系统,你给的这些书就只会教我识人善用,tm倒是教我识人啊?别光教我善用!”

“叮!此书与系统无关,只是本系统只是借用一下。”

“靠!”

李希简单爆了一下粗口,然后疑惑的问道:“系统,李儒不是说南蛮已经撤军了吗?怎么任务还没有结算?”

“叮,宿主完成任务一:击退南蛮五十万铁骑。”

“奖励:五次人物召唤机会。”

“检测到宿主歼灭南蛮铁骑人数未足三十万,任务二以及其余任务未完成,没有奖励。”

“行吧!就这样吧!”

李希随后无奈的坐在龙椅上:“歼灭三十万以上的南蛮铁骑,这不是异想天开是什么?还全歼?能击退就不错啦!”

“系统,能不能通融一下,多给点好东西呀?”

“叮,奖励需要宿主完成任务才能获得。”

“唉!怪不得这些书上都说,当上皇帝之后,就没有一个可以聊天的人了!现在想找一个能和自己聊天的人都没有啦!就连系统也不和自己聊天,真服啦!”

李希从这些书里面读出来的,不只是这些皇帝的丰功伟绩,也有他们心中充满的孤独。

或许其中有些皇帝一生中,在前期还能遇上几个能聊聊天的,但是一旦坐上龙椅后,这些人也会忌讳起来。

“唉!想去后宫找老婆玩!”

这一天天的,要不是战事这么多,现在他早就抱着老婆睡觉觉去了。要用得着在这里孤独的一个人读着这些皇帝一生的故事。

md,主要是这些皇帝大部分都是前期情况不一样,什么开局一个碗啊!马夫啊!小兵啊!等等等,但是只要是当上皇帝之后,都大差不差。

不过这些书给李希的帮助还是挺大的,至少李希对朝堂的关系复杂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过李希还是觉得有时候保留一下自己的原状,还是蛮不错的。

“系统,使用五次人物召唤机会。”

“好的宿主!”

“恭喜宿主获得:人物召唤机会:虞允文、傅友德、高肃、李显忠、林仁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他在出使金国时,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宋廷加强防御。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

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抚使、知枢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拜相,任用胡铨、王十朋等。

乾道八年(1172年),加授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旋即再镇四川,封爵雍国公,世称“虞雍公”。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累赠为太师,谥号“忠肃”。

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传世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有《虞雍公奏议》等传世,今多已亡佚。《宋诗纪要》及《宋代蜀文辑存》辑录其作品。”

“傅友德(1325年—1394年),字惟学,相城(今安徽淮北)人,因避黄河水患,逃难到颍州横涧村,初随李二,后随李喜喜投刘福通,龙凤三年(1357年)败于察罕帖木儿而入蜀,又为明玉珍所败,不为所用,转投陈友谅。

龙凤七年(1361年)韩宋吴国公朱元璋亲伐陈友谅,克安庆,至小孤山,傅友德及丁普郎迎降,隶常遇春麾下。龙凤九年(1363年)随朱元璋等救援安丰韩林儿、刘福通,还援洪都,参加鄱阳湖之战。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亲到武昌督兵攻城,率数百人夺高冠山,陞雄武卫指挥使。龙凤十一年(1365年),随常遇春克安陆、襄阳、泰州。

龙凤十二年(1366年)随徐达克淮安、安丰。吴元年(1367年)扩廓帖木儿兵侵徐州,大破元军,陞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洪武元年(1368年),随徐达北伐,克蒙元大都(今北京)。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洪武四年(1371年)伐明玉珍之子明升,功第一。洪武十四年(1381年)率蓝玉、沐英往征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进封颍国公,食禄三千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兼任太子太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皇太子朱标病逝,而皇太孙朱允炆尚年幼,傅友德却与晋王有联姻,不利于孙,遂赐死。

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立祠致祭于云南,祠额曰“报功”。弘光元年(1644年)七月二十二日,补谥“武靖”。八月八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丽江王。”

“高长恭(?~573年),名肃,又名孝瓘,字长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之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高长恭容貌美丽,骁勇善战。北齐建立后,高长恭受封兰陵王,累迁并州刺史。河清二年(563年),突厥入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奋力抗击,击败突厥大军。

河清三年(564年),北周发兵包围洛阳,高长恭与斛律光率军驰援,于邙山之战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包围,成功解围金墉城,威名大振,受到士兵讴歌赞颂,即《兰陵王入阵曲》,因战功加封尚书令。后因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高纬所忌,自此托疾家居。

武平四年(573年),高纬将高长恭鸩杀,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冀州刺史,谥号忠武。”

“李显忠(1109年-1177年或1178年),绥德军青涧(今陕西清涧)人,初名世辅,字君锡,一作公弼。南宋名将。

李显忠出身将门,果敢有谋,17岁投军抗金。建炎四年(1130年),被迫降金,以鄜延路兵马副都监镇守边寨,屡败西夏军。后迁知同州。绍兴八年(1138年),设计俘金元帅右监军完颜杲,归宋途中因追兵所迫将其放还。

后全家200余口为金军所害,被迫投奔西夏。次年,还宋,授枢密院都统制。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背盟攻宋,李显忠以三京招抚司前军都统制率部屡败金军,拜保信军节度使。

绍兴十八年(1148年),李显忠因建策恢复中原,忤权相秦桧,被排挤降官赋闲。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复官任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改任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采石之战后,率精兵万余乘胜渡江,收复淮西诸郡,以功授太尉。孝宗即位后,兼权池州御前诸军都统制。

隆兴元年(1163年),任淮西招讨使,受命渡淮攻金,在符离之战中,克灵壁、降虹县、拔宿州,擢殿前都指挥使。

后在金军反击下,兵溃宿州符离,以咎贬官。淳熙五年(1178年),李显忠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追赐谥号为“忠襄””

“林仁肇(?-972年),小名林虎子,建阳(今福建南平)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将。

956年(显德三年),南唐中主李璟因后周军攻打淮南,命鸿胪卿潘承佑到泉州、建州召募勇士。潘承佑推荐了前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静江指挥使陈德诚以及郑彦华、林仁肇等人。中主任命林仁肇为将军,让他率偏师救援寿州。林仁肇攻城南大寨,又破濠州水栅,被擢升为淮南屯营应援使。

八月,周军正阳浮桥建成,扼住南唐援军的进路。林仁肇亲自率领一千敢死士,用船载着薪柴牧草,乘风放火,欲焚毁浮桥。不料,风向转变,不利火攻,周军大将张永德趁机进战,唐军大败。这时,林仁肇单马殿后,并将张永德射来的箭矢全部挡开。张永德大惊道:“敌军有能人啊,不可轻敌。”便不再追击。

后来,南唐向后周割地求和,林仁肇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不久又改镇武昌。林仁肇出身行伍,后虽担任将帅,仍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深得军心。

但是,皇甫继勋、朱令赟等人与林仁肇关系不和,便在唐后主面前进谗言,称他向宋朝求援,要在江西自立。宋太祖也对林仁肇非常忌惮,便贿赂他的随从,得到他的画像,悬挂在别室中。

972年(开宝五年),郑王李从善到汴京朝贡。宋太祖带李从善观看林仁肇的画像,道:“林仁肇将前来投降,先用这幅画像为信物。”又指着空着的馆宇道:“这是我准备赐给林仁肇的。”李从善命人回报后主。后主不知这是反间计,便暗中命人将林仁肇鸩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