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帝国枭色 > 第六十章 土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门窗的缝隙进入屋内,刘钧便被热醒。

舒适的五月早已过去,一到六月份中旬,天气便炎热起来。

日长夜短,刘钧每天起的更早了。

“殿下,该洗漱了。”

汤圆带着青儿和平儿进来。

打温水的打温水,拿毛巾的拿毛巾。

经过这段时间,他和三个丫头都已经熟络起来,也习惯被三人伺候着。

“殿下,刷牙。”

青儿端的盘子上放着一个木棍,木棍的一端是一撮猪毛。

牙刷旁边摆着一碟盐。

这是荣朝的牙刷,对比现代的牙刷十分屌丝,但在这里却是高端商品。

“拿走,不用这个了。”

以前刘钧为了不让自己太出格,被高鸿允的眼线看出异常。

日常起居都是依例而行,基地中的东西不敢拿出来用。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景州他一个人说了算。

不必再那么小心翼翼。

“不用这个了。”刘钧转身到屋内屏风后面,再出来手中拿着一套牙刷牙膏。

“这是什么?”

汤圆三人呆立一旁。

刘钧手上的东西色彩十分明艳,而且东西的料子看起来十分独特,她们竟从来没见过。

“这才叫牙刷。”刘钧撕开包装,取出佳洁士牌牙膏牙刷,把牙膏挤在牙刷上,三人全程傻傻的看着。

含了口水,刘钧走到门外刷起了牙。

“呀,殿下中毒了。”

青儿一见刘钧嘴里涌出白沫,立刻吓得大叫起来。

汤圆慌了神,上前搂住刘钧,急哭出声,“殿下,高鸿允才死几天你就这么不小心,这外面的东西能乱用嘛……”

“本王没事。”个把月没好好刷牙,刘钧本来正自在。

三人突然来这么一出,他忙张嘴解释,牙膏水四处飞溅。

平儿离他最近,糊了一脸。

原本吓得说不出话来的平儿舔了嘴唇上的牙膏沫子,突然眼里有了神,说道,“好甜”

“真的没事?”汤圆这才仔细打量刘钧的表情。

发现刘钧怡然自得,一点痛苦的样子都没有。

“你这死丫头乱叫什么。”汤圆气恼,点了下青儿的脑袋。

发现自己情急下搂着刘钧,脸色顿时烧红起来。

“我家猪那年吃了毒蘑菇就是这样口吐白沫的。”青儿委屈地耸拉着脑袋。

刘钧喝了口水,将嘴里的沫子全部吐出。

弹了下青儿的额头,他说道:“这个东西叫牙膏,刷牙用的,今天让你们试一试。”

说着又回屋取了三个牙刷,一人一个,挤了牙膏教她们刷牙。

三个人站成一排,不一会儿嘴里充满了白沫。

“真舒服啊,嘴里又清香,又清爽。”青儿捂着脸,十分享受。

平儿“咕咚”一声将牙膏水咽到了肚子里,笑说,“好甜。”

汤圆心下好奇,问道:“殿下,奴婢倒是从未听说过此物,定是非常昂贵吧,刷牙真是舒服。”

“的确很昂贵,而且本王也不多,是异国商人送给本王的。”刘钧编了个理由,转头对舔着嘴边牙膏的平儿道,“吃下去会拉肚子的。”

平儿只是笑,还是舔着牙膏,看样子她宁愿拉肚子。

正说着,胡为从前院过来了,行过礼,说道:“殿下,陶瓷坊的人将砖运过来了,龚主事正带着匠人砌炉子。”

“这么快?”刘钧有点惊讶。

“陶瓷坊的人说正好有一批料子,下午就用上了,烧了一晚上就成了。”

刘钧点了点头,不打算现在就过去。

高炉的工程量不大,五个泥瓦匠一个上午就应该能砌出来,等中午的时候他再去看。

如此想着,他吃了早饭,又去护军府跑了一圈。

回来的时候见一辆马车正停在门口。

李然从马车上下来,接着又有随行的丫鬟扶了一个少女下来,正是李然的女儿李乐茹。

“殿下。”

见刘钧回来,李然带着李乐茹过来行礼。

刘钧一头雾水,不知这老头带着女儿过来干嘛?

见刘钧神色疑惑,李然道:“老臣是来向殿下和太妃赔罪的。”

“这话从何说起?”刘钧看了眼李乐茹。

李乐茹正带着好奇的眼神打量他,碰见他的目光又低下头。

“下官昨天才知道小女曾拿匕首到王府威胁殿下,致使殿下昏过去,如此荒唐之事,实在有失家风。”李然瞪着李乐茹,“还不给殿下赔罪。”

自刘钧将李然关入大牢,李乐茹自是将刘钧恨得要死。

如今得知靖王只是为了迷惑高鸿允才如此,便不再那样看待刘钧,反而心生几分愧疚。

盈盈走到刘钧面前,李乐茹跪了下来,“奴家万死,望殿下赎罪。”

刘钧本能要去扶李乐茹,但想起这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便收了手,道:“起来吧,不知者不罪。”

李然松了口气,如释重负,又带李乐茹去见太妃。

他正有事要同他商议,便让他待会去勤政殿。

一炷香的时间,李然回来,躬身问道,“不知殿下找下官何事?”

沉吟了会儿,他问道:“当前景州还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百姓有地可耕?”

“下官只有一年前的账目,现在的则需重新让各府各县各乡清查。”李然说道,“不过有自己田亩的百姓只怕不多,不只是景州,整个荣朝皆是如此。”

刘钧点了点头,如今的荣朝同每个王朝晚期的弊病一样,土地兼并已经登峰造极。

地方豪绅连田阡陌,穷苦百姓无立锥之地。

百姓只能沦为佃农,或是成为流民。

借着高鸿允的事,他虽重整官场,但是这种导致动乱的根源问题却还摆在他面前。

他不能将粮食安全交到这些地主乡绅手中。

因为历史证明,这个群体完全靠不住。

对他们来说,皇帝是谁无所谓,靖王是谁也无所谓。

即便扶余人进来,他们磕头易服,照样安稳过自己的舒服日子。

而事实也证明如此,外四府被扶余人攻占后,四府的地方豪绅便立刻向扶余人献媚。

不但积极挑选族中子弟充当外四府官员,还充当扶余人征收赋税的先锋,逼迫百姓纳粮。

而内四府的地方豪绅在官府窘迫的情况下,隔岸观火。

在边军戍守景山塞期间,苏缙曾因缺粮向当地豪绅借粮。

但他们竟然一粒粮食都不肯拿出来。

这件事是高鸿允死后,苏缙和他闲谈时提及的。

当时便把他气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