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 > 第一百三十章 潜在的危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昏黄的灯光下,王善紧锁着眉头,目光在蓝圭身上徘徊。

他眼前的这位副都知,平日里与他关系倒还可以,公主殿下也极为照顾他,虽然他是朝廷派来的监军,但也都以礼相待,此人也没过分的向朝廷打小报告,说公主殿下的坏话。

今日却突然来访,提出了让他归降朝廷的惊人建议。

“蓝都知是在开玩笑吧?”王善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话语中的迟疑却无法掩饰。

蓝圭却是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王将军,咱家是奉了皇命,焉能开玩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是官家的意思,也是为将军的前途着想。”

王善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想起当初自己走投无路时,是公主殿下收留了他,给了他重新开始的机会。

如今,他怎能背叛殿下的信任?

“蓝大人,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王善缓缓开口,“但当初我想投靠朝廷时,他们视我为草寇。是公主殿下不计前嫌,收留了我,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我怎能忘恩负义,背叛殿下呢?”

蓝圭并未放弃,他继续劝说道:“王将军,公主殿下固然能保证你衣食无忧,但朝廷能给你的远不止这些。凭你的功绩和能力,朝廷定会封赏你高官厚禄,让你直上青云,荫及后世。”

王善沉默了片刻,内心跌宕起伏,一方面是对公主殿下的忠诚和感激之情;另一方面是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追求。

但是他并没有贸然下决断,“蓝大人,您的劝说我很感激。但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我王善虽然不才却也知道知恩图报的道理。请回吧!”

蓝圭见状,也不过分逼迫他,便站起身来告辞离去。

在临走之前他还不忘回头劝说一句:“王将军你好好想想吧!机会难得啊!”

说完他便转身走出了军帐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蓝圭离去的背影在夜色中逐渐模糊,而王善的内心却依旧波涛汹涌。

他坐在军帐中,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投降朝廷的念头,像一颗毒种,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却又被忠诚与操守的荆棘紧紧束缚。

他想到了平阳府,那片曾经属于他的土地。

如今,却因为公主殿下的退让,而拱手让给了郭炎。

每每想到此事,他都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憋屈。

投降朝廷,或许真的能够如蓝圭所说,封妻荫子,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

但公主殿下的恩情与期待,他又怎能辜负?

他又有何颜面去面对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天下群雄?

在投降与坚守之间,王善摇摆不定,彻夜未眠。

他的内心仿佛被撕裂成两半,一半是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一半是对忠诚与信仰的坚守。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王善终于做出了决定,升帐召集核心将领,将昨晚蓝圭的来访和盘托出。

“诸位,对于此事,你们有什么看法?”王善的声音有些沙哑和低沉。

他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乎他自己的命运,更关乎这些兄弟的未来。

先锋将军朱震海率先开口说道,“诸位,我认为我们应当接受朝廷的诏安。我们这样一直作为公主殿下的私兵,名不正则言不顺。”

校尉张飞虎闻言,立刻表达了反对意见,“朱将军,你怎能如此说?公主殿下乃大宋的支柱,朝廷却一味向金国屈膝投降,这样的朝廷,值得我们效忠吗?”

参军刘睿则持中立态度,“依我看,我们应当保持目前的局面,静观其变。如今公主殿下势力强大,且有明显增强的趋势。而朝廷和金国则势力渐衰。此消彼长之下,各方势力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此时做出选择,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这三人一表明态度,军帐内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

其他将领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支持接受诏安,有的主张忠于公主殿下。

王善坐在主位上,默默听着诸将的争论。

他的内心也充满了纠结和挣扎,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将对自己和这支军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终,王善深吸了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我决定采纳参军刘睿的意见。我们暂不理会朝廷的诏安,继续保持目前的局面。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的到来。”

……

关于派蓝圭招降王善的消息,被捂得严严实实,身在开封的赵璎珞自然无从得知。

她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战略筹划中,与完颜宗懿的交易成功,为她赢得了一万匹珍贵的战马。

在她府邸的议事厅中,赵璎珞与岳飞商讨着这批战马的分配。

她眉头微蹙,问道:“岳将军,这一万匹战马如何处置为妥?”

岳飞沉吟半晌,他的目光在地图上徘徊,最终落在了西京洛阳的位置上。

“公主殿下,邢州兵强马壮,暂时无需增援。倒是西京洛阳,距离开封较近,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我们可以考虑将这批战马交给驻守洛阳的王将军。”

赵璎珞闻言点头表示赞同。

她当即下令主簿李琰带领五千精兵押送这批战马以及新造的一百门火炮、一千支火铳和十万石粮草前往西京洛阳。

在临行前她特意叮嘱李琰要沿途小心确保这些物资能够安全送达。

李琰满口应承下来,“公主殿下放心有这五千兵马压阵定能保物资万无一失。”

送别李琰之后,赵璎珞站在城门口,看着远方渐渐消失的队伍,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她摇了摇头试图将这种情绪甩去,却发现这股不安如附骨之蛆般难以摆脱。

“或许是最近太累了吧。”她在心中这样告诉自己。

……

李琰带领着五千精兵,押送着粮草物资,一路向西行进。

两日后的黄昏时分,他们顺利抵达了虎牢关,通往洛阳的咽喉要道。

一路行来,风平浪静,李琰逐渐忘记了临行前赵璎珞的严肃告诫,下令安营扎寨,让士兵们好好休息一晚。

夜幕降临,营火熊熊燃烧,照亮了这片临时的营地。

将士们围坐在火堆旁,享用着简单的晚餐,谈论着家乡的趣事。

李琰则独自坐在一处高地上,眺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虎牢关,不禁想起了赵璎珞临别时的叮嘱,“务必要沿途小心,确保万无一失地将这些物资送抵西京。”

他们已经走过了大半的路程,而且一直都很顺利,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在这样的自我安慰中,李琰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

他命令士兵们加强巡逻和警戒后,便回到自己的帐篷中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