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贵州之行,陈昱部与播州杨家的战斗,可以说是非常激烈。
杨家损失惨重,陈昱这边也吃了不小的亏。
水西安家出兵帮助陈昱镇守乌江关,也损失了一些兵马。
大明那边虽然后期泸州卫、永宁卫望风而逃成,但是前期增援杨纲、攻打乌江关的明军损失也很大。
只有田亦峰收获最大。不仅重新夺回了银矿,而且还占据着石阡府龙泉县以及银矿西边从播州杨家拿过来的一块地盘。七八中文天才 卓不凡、余庆、陆有兵等人都认为,此行是在给田亦峰做嫁衣。这小子日后如果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的话,那己方就损失大了。
甚至有人提出疑问,好不容易得到的这块地盘,为什么不由侯爷亲自占领呢。就是田亦峰也说不出来什么。
诚阳子早就有这种担忧,也曾和陈昱谈过。
陈昱就在回程途中,向大家进行了耐心讲解。己方现在占据着广西思明府和大越北部地区。与贵州方面根本连不到一起。
另外自己堂而皇之地占据贵州地盘,必然会引起周边的土司,以及朝廷的注意。这对己方十分不利。
由田亦峰占据这里,那就好说了,因为本身石阡府就是人家田家土司原来的地盘。当地的百姓对于田家的统治,还是有记忆的。所以田亦峰再扶持一下百姓生活,他们自然是感恩戴德,愿意接受田家的统治。
己方就不具备这个条件。作为外来户,不仅龙泉县的百姓又抵触情绪,就是周围的土司、大明的官府也是心有余悸。
培养田亦峰就是要让贵州的局势趋向于平稳。促成一种平衡状态。
原来四大土司,田家被朝廷搞掉了。剩下三家,播州杨家一家独大,势力越来越强。仅凭水西安家和水东宋家根本不是其对手,田家又没有力量。整个贵州的局势就有失控的危险。
尤其是在水西安家与己方联姻,朝廷站在了播州杨家那一半,加剧了当地各方力量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先后出现了两场战争。
现在田家虽然仅仅占据了龙泉县及余庆司的一块地盘。但是就如同一把剪刀插在了播州杨家与大明州府之间。这会让播州杨家河大明如鲠在喉。
陈昱要得就是这种效果。现在的贵州有五方势力,四大土司以及大明。犹如三国时期一样,关系错综复杂,形势自然也非常复杂。
在西南这边,大明朝廷自然会把注意力放在贵州这边。那么陈昱占据的广西思明府自然就不会成为大明朝廷关注的重点。那么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听了陈昱这番话,大家才明白陈昱这么做,是有如此深意。
从长远来看,对己方是非常有利的。最起码野心勃勃的播州杨家被限制住了。
客观地说,这也是为大明做了一件大好事。播州杨家如果将水西安家、水东宋家打败了,定然会向四周扩张,到那时,大明围剿起来,会非常困难。
万历年间的杨应龙叛乱,就印证了这一点。
那场战争虽然以大明获胜,杨家覆灭结束,但是却掏空了大明的钱粮。令大明的实力削弱了。这也为后期后金崛起,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陈昱将从播州杨家要来的银子,赏给了参加此次战斗的诸位将士。这令大家欢欣鼓舞。
在侯府待了几日,准备去大越那边转一转。
陈昱最为关心的村庄改造工程,各州府还在进行当中。
尤其是陈昱通过黎玉吕向大越检举了一些官员,新任的那些官员还是非常心的。那些没有被换掉的官员,自然也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参与村庄改造工程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也提高了村庄改造工程的速度。78更新最快 ωωω.七8zω.cδм
其实,这也是陈昱所要看到的。这些州县的官员是不是自己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按照自己的部署,予以落实,让百姓得到实惠。
由于谅山王黎宜民的缘故,陈昱并没有在谅山城做过多的停留。
他除了与黎宜民简单见了一个面后,就是到谅山军事学院看了看。随着第一批五百学员陆续分配到各个卫所,以及船厂、水师进行实习,第三批学员也已招募完毕,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这第三批学员有一个不同于前两批的特点,那就是特意从现有军队中挑选了一批平时表现突出的士兵。名额不多,只有八十人。
这个想法还是陈昱提出来的。他觉得这些在部队中的士兵,已经有了对于战争、战斗的理解,再经过一番系统地学习,必然成为可造之材。
在军事学院,陈昱不仅见到了张义,还把班泰等人也都叫了过去。听了大家的汇报,也对下一步工作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谈完之后,陈昱就离开了谅山城,继续南下。
黎宜民特意挽留陈昱在王府多住几日,他还有很多需要向陈昱请教的地方。
陈昱委婉地拒绝了黎宜民的挽留,谎称自己此次南下有非常急的事情要办。不然自己也不能刚刚结束了贵州战事,就急忙南下。
黎宜民葫芦里卖得什么药,陈昱非常清楚。无非是想想方设法拉拢自己。即使不能成为自己夺回皇太子之位的助力,也不能成为绊脚石。
对于黎宜民、黎邦基皇太子之位之争,陈昱不想参与其中。因为他不想通过站位来谋取个人利益。他只是想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而已。
另外,黎玉吕也与陈昱谈过此事,希望他不要参与皇位之争。陈昱也答应了。置身事外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虽然陈昱翻阅脑海中的资料,知道这位谅山王黎宜民发动叛乱,杀死了登基当皇帝的黎邦基。后来他也被杀,结局十分惨。
这种皇室争夺皇位,兄弟相残的事情不断地重演。陈昱对历朝历代的历史都有所了解,对于这种争夺皇位,打得你死我活的情况,也是见怪不怪了。
那些依附在皇子周围的文臣武将、太监、外戚等各方势力也参与其中,使得事情变得非常复杂。而争斗的结果就是胜利的一方,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而失败的一方不是被杀死、流放,就是被关入大牢、贬为庶民。
虽然大家都知道风险很大,但是还都乐此不疲,积极参与。
更为严重地是,这种争斗形成的内耗,对国力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确切地说,是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