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武侠修真 > 白袍小武僧 > 第21章 解剖大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既然是必须要知道先后,才可以稍微懂得修行之道,那么,当然就必须要把顺序搞懂才行。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既然作者用了一个在于的在字,当然也就说明,这三者之间,其实是没有什么先后顺序的,也就是说,这三者是同等重要的,或者说是,可以同时一起进行的。

勉强安排一个顺序的话,也可以,明明德先于亲民,而亲民呢,又先于止于至善。

因此,“知止而后有定”中的知止,当然也就是知道了止于至善之后,才可以有定。

也就是说,知止其实是一个,然后继续向后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虑而后能得!

所以,知道了止于至善之后,人的内心便会不动心,不动心之后,才能获得宁静,而获得了宁静之后呢,便可以得到一个安,它就是这么一个顺序。

止于至善,就是能否有得的,那好,既然如此的话,明明德的,又是什么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段话非常的重要,作者也清清楚楚的说明了,格物,就是明明德的……,!

由于这段话太重要了,因此,作者便再次反着叙述了一遍。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接着,作者还嫌没有说透,便再次进一步解释了一遍。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从皇帝到平民,全都是以修身为,如果搞错了,最后国家却治理的风调雨顺,是不可能的,对于首先该下功夫的,却根本就不下功夫,而对于暂时不必下功夫的,却着急上火的硬要下功夫,这种道理显然是没有的。

最后,讲了这么多之后,真正最重要的东西,作者终于是透漏出来了。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就是知道,这……,就是智慧的来源——!

为什么一句话很重要,就单单用原文来解释,不再添加任何的额外说明,就已经可以很好的讲清楚,这句话为什么如此重要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物格一直讲道了天下平,这些话讲的是什么,不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中,开篇所讲的明明德的顺序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篇讲完了什么叫大学之后,作者紧接着就仔细的概述了一下,从“止于至善”这个出发,最后一直到“虑而后能得”,这中间的一系列过程。

讲完了这些呢,作者就仔细解释了一下,自己说这些话的用意,“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明要想明白修行之道,就必须要明白什么才是。

好,既然如此重要,那当然是要详细说一下,如何才可以明明德的。

于是,又来回反复的讲了两大段话之后,终于算是把明明德中的一系列顺序,统统都给详细的讲述了一遍。

因此,读者便明白了,物格就是这一系列的。

那好,既然是物格而后知至,那么,这个很重要的“物格”,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换句话说,如果连物格的意思都搞不懂,那么,知怎么至、意怎么诚、心又怎么去正!

心不正,如何能够身修,身不修,如何能够家齐,如果连自己的家都齐不了,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呢?

因此,想要达到明明德的境界,便非要把“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搞懂不可!

后世的高人一大把,名头牛哔的也是无数,对于物格的意思呢,也统统都是慷慨激昂的各抒己见。

唉……,累不累呀,人家作者在两千年多年以前,就已经说的很清楚啦!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真心是没什么好再嘲讽的啦,作者已经明明白白的点出来了,这就是知本,这是就是知至,难道长着两个眼睛是出气用的吗?

什么叫知之至也,作者在前面已经讲述的很清楚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各位前辈,这他妈就是知至呀——!

没错,又骂人啦,不服是吧,那好,晚辈后学之人……,就只好说到……,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物格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先放一放,把目光向往后面放一放,看看作者讲完了知至以后,又到底是都讲了些什么。

后面的文字很多,如果全都照抄的话,显然就有骗字数的嫌疑,因此,略抄一下好了。

从“所谓诚其意者”到“此以没世不忘也”,将的全都是何为意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接着,作者又连着讲了三个概念,自明、新民、知本,为什么要在中间讲了这三个概念,仔细想想就明白了,答案一目了然。

再然后,从“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到“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是何为心正;从“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一直到“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清楚的阐述了何为修身与齐家。

最后,从“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到“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直接把到底何为治国,为什么一定要治国,怎么去治国,全都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为止于至善,在开篇就已经讲了,而何为亲民呢,作者在整篇文章中间,也略微的介绍了一下。

接着,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一直到文章的最后,全部讲的都是……,何为明明德!

这就是作者全篇的思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全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而明明德中的一系列过程,作者讲完了知至以后,接着马上就开始讲了意诚,中间夹杂了三个概念之后,便又把心正、身修、家齐、国治,这四个概念,给非常清楚的讲了一遍。

如果这些统统都没有错误的话,那么,便有一个大问题了!

为什么……,作者偏偏就不讲解“物格”与“平天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