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苏厨 > 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五十六章建设

“这个人,很危险。”沈括来到了交趾,能给蔡确上上眼药,他一分钟都不能忍。

要不是被蔡确坑到了宣州,落到苏明润的眼皮子底下,他能被抓包到这里来?!

官越做离中书越来越远,“万里觅封侯”,从路程上看,不是夸张,是实数。

他如今成了大宋最南边州郡的知州。

从汴京出发,下汴河,入运河,到钱塘,然后上海船一路过来,刚刚万里。

历史有一种神奇的必然性,这片幅员辽阔的疆土,被赵顼命名为湄州,取“在水之湄”的意蕴。

苏油接到朝廷通报都有些恍惚,以后这里是不是会出个名臣叫湄公,然后九龙江最后被改名成湄公河?

甩甩脑袋抛下这种无厘头的想法,对沈括笑道:“方圆千里的大州太守,存中你算是混出头了。”

“少说得这么好听!”沈括收到任命的时候真是大哭了一场的:“少保你怎么能如此坑我?”

和范师哲已经谈好了新地界,西贡原辖地以西,九龙江北江干流为边界,切割出来的整个南部三角洲沼泽地带,直到海滨,都归西贡管辖,属于宋地。

真腊放弃对这片土地的争夺,换到的,是七万多件兵器,其中包括三千柄新款骑刀,以及从交趾军中收缴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武器。

交趾军器,在整个中南半岛都是上乘,真腊觉得大宋真是财大气粗,大家做起生意来,相当划算。

真腊人自己都不知道这片雨季全是水,旱季全是泥,鳄鱼和蟒蛇横行之地到底有多大,只有苏油旗下的地理考察小组才清楚——整整四万平方公里,而且海口面积,每年还在往东南推移八十米。

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种花家插手,就凭中南半岛上的人群,千年之后这一片土地也还有不少处于蛮荒。

这一片地界的外海叫做昆仑海,南边就是一些群岛,岛上很多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人种,从唐朝起就深受中国土豪们喜欢的昆仑奴,就来自那些岛上。

说起来疆域挺广大的,不过现在真正能住人的地方,还是嘉定村周边地区。

上万人的到来,给西贡注入了蓬勃的生机,这真是一个鱼米之乡,移民们还没有体会到台风和酷暑的威力,都觉得自己来到了天堂。

军事化管理是必须的,好在几位都是干臣,又多了大象的帮助,工程进展突飞猛进。

真腊有一种神奇的稻子——浮稻。

元人在《真腊风土记》中记录,“又有一等野田,不种常生水,髙至一丈,而稻亦与之俱髙,想别一种也。”

古书将这种稻田称为“雒田”,记录水稻“从潮水上下”,正是其特殊的生长特点。

浮稻在深水条件下种植,采用撒播形式,雨季来临时,稻田积水,水位上升,稻茎也逐渐伸长,雨季浮稻有时一天可长高三十厘米。

在发生大暴雨、大洪水和急流时,浮稻的根会脱离土壤,上部的叶子浮在水面,整株浮稻随水漂移,吸收水中的养份,继续生长,水退后,根部又扎入淤泥。

整株茎长可达五米以上,到一月份洪水全部退出,浮稻也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苏油在访问真腊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宝贝,这下就更爽了,真腊人那是自己不会玩,对于种花家来说,拿竹子编成带浮力的巨大竹筐,放到沼泽里,再将这种稻子丢到竹筐中,就能形成一片片稻田。

苏油知道,福建路,广南东西路普遍种植的空心菜,其实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种法栽培,是种花家玩老了的路数。

这种稻子种植期比较长,脱粒比普通水稻麻烦,但是有个好处——粒大,产量高,一亩水面可以收获五百斤!

有脱粒机械的帮助,稻农们最大的麻烦已经被苏油解决了,现在的西贡旱地和水田还很珍贵,但是洪泛区,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

郏亶没有闲着,第一批圩田三个月下来已经收了六十万斤稻米,土壤的肥沃程度,让他恨不得能把这片土地搬到两浙路去。

第一片圩田周围区域,已经种上了甘蔗和金合欢树苗,还有一些咖啡,低处的水田已经开垦了出来,正在养水肥田,中心地区的池塘里,种植了莲藕,鸡头米,百合,菰米,另外还养了数十头水牛。

沈括一来,大工程建设就交给他了。

北方流民们对这里四季常青,温暖适宜的冬季惊讶莫名,开始在理工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大建设。

四月雨季就会到来,因此圩田和造屋的工作必须同时进行。

好在这里都是原始雨林,木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范师哲对宋人砍树的本领非常吃惊,因为真腊没有大片锯这样的神器。

一万多人,被沈括和苏油分成了伐木队,水利队,基建队。

以嘉定村为中心,二期工程就像一个巨大的半圆,在九龙江北江的南岸展开。

而同样的,还有几个圆点,在九龙江平原上的高地和石场上展开。

当然麻烦也有很多,蛇虫野兽,现在还是这片大地上的主人。

连鳄鱼都有两种,就问你怕不怕!

苏油带过来的第一批鸡雏,几乎全喂了这些东西。

除此之外,病痛也是一项挑战。

虽然是水乡,但是苏油和石薇还是以军法行卫生条例,石薇要负责治病,而苏油则负责挖井。

井是苏油设计的,先挖出大坑,然后加上柳树段围出井来,在周围埋上木炭,河沙。

然后在井底同样埋上这两样东西,铺上石板,连续淘两天之后,一口干净卫生的水井就造好了。

之后修建井栏,搭建凉亭,避免雨水污染。

虽然经过木炭与河沙过滤得到的井水已经非常卫生了,苏油和石薇依然要求移民们饮用凉开水。

为了养成移民的好习惯,石薇干脆教会了移民们煮凉茶。

这里的大竹子多的是,将竹筒锯下来一节就是水壶,干活时携带倒也简单。

还有藤蔓,芦苇,移民里多是河东人,他们玩芦苇编和柳条编本来也是行家,这方面不用教。

倒是修房子比蜀中麻烦,需要修建类似后世云南傣族那样的竹楼。

不过有巨大的云邱竹,毛竹,箭楠,以及水力木工坊和轮锯,大工地上每天都能出产无数的竹材。

竹材都是标准件,同样可以使用榫卯结构,只不过需要在开孔处的上下用麻绳缠绕扎紧。

为了高效生产,一万人是按照屯田军团来组织的,先期抵达的廖恩和他的族人,成了小组长,同样五人一保十人一队,组织严密,每日里集体上工集体下工,在郏亶,沈括,苏油的带领下大力建设。

很快,陶坊,盐场,渔场,船场,村落,仓场,晒场,官衙,采石场,木料场,草料场,牲畜棚……纷纷修建了起来。

最危险的是伐木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故伤害,还有老虎,豹子,鳄鱼,蟒蛇,甚至野象和野牛,也常常伤人。

苏油从交趾调来一支神机铳队,对他们实施保护,孙能和王韶听说之后,轮流带队前来进行轮换,围猎如今在各国,可都算是军训项目。

丛林里枪声不断,苏油倒是因此得了不少的好皮张。

这里本来就是得天独厚的盐场,当食盐储备达到三万斤以后,苏油组织了一次海捕。

南海鱼类甲壳类贝类品种之丰富,那是叫人叹为观止的,如今的外海是占城真腊驾驶独木舟的渔民们所不敢涉足的区域,苏油随便找了个洋流交汇处围了几网,就捕到能让两艘眉山型满载的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