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之意未能达成,兖豫之战想来也无法避免。
郭穆忧心之下,实在无意于州府久留。
稍坐片刻后,郭穆即告辞离去。
好在此行其也并非毫无所得。
曹操既然当众有言,欲等夏粮入仓再发兵,联想起曹操昔日征陈留之举,想来应不是虚言。
如此,梁国倒也还有备战的时间。
若能准备妥当,未必不能在兖州大军之下保全梁国。
郭穆走后。
曹操留下众人继续在堂中酣饮,与郭嘉、荀彧二人,转入府内一处偏院。
“依卿二人之见。”
将窗户推开,借着寒气提了提神,曹操回身顾视郭嘉、荀彧,问道。
“郭贡既知操欲于夏收之后发兵,其人该会作何应对?”
郭嘉沉吟片刻,从容答道。
“以愚意度之,郭豫州当有四策可行。”
“哦?”
曹操微有讶色,言道。
“奉孝请试论之。”
“诺。”
郭嘉拱了拱手,说道。
“以梁国一地之力,绝非我兖之敌,郭豫州亦是深知于此,故才遣郭穆向我兖求和。”
“既知兖豫之战不可避免,其人定会于州内继续扩充兵马,以备战事。”
“此其一也。”
曹操闻之,面露认同。
其人之所以当众说出于夏收之后发兵之语。
本就是为了逼迫郭贡不顾民力,于州内大举征兵。
故而此事倒也不足为忧。
郭嘉显然也知晓这点,遂是继续往下说道。
“淮南袁术,占据九江、沛国、广陵及汝南东部。”
“地跨三州,战兵数万。”
“加之沛国、梁国相邻,袁公路亦与我兖有仇隙。”
“郭豫州定会向袁公路求援,试图共抗我兖。”
郭嘉言罢,曹操顿时一笑,满脸不以为意道。
“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其人又与吕奉先有仇,纵然应郭贡所请,当真发兵,亦不能齐心。”
“在操看来,若郭贡当真向其求援,以袁公路之为人,反倒更有可能趁火打劫。”
“何况操还听闻,袁术如今一面在与刘玄德争夺广陵,一面发兵庐江,一面竟然还在攻打丹阳?”
“三处用兵,粮秣消耗,其人如何能供应的起?”
言至于此,曹操也是不免一叹,言道。
“袁公路并无治政之能,麾下亦多阿谀奉承之辈。”
“昔年其在南阳,便使南阳成为人间鬼蜮。”
“淮南虽是富庶之地,但如今遭逢此路中悍鬼,淮南之民将遭难矣。”
郭嘉闻言,亦是一声轻叹。
然而淮南终究离兖州太远,眼下也非征袁术之时。
顿了顿,郭嘉继续开口。
“陈国富庶。”
“弩器之利,闻名于天下。”
“想陈国本就处豫州治下,素来兵粮优足。”
“郭豫州岂会不向陈国求援。”
回想起陈国之地理,郭嘉言道。
“此战若我军得胜,占据梁国,则陈国将被我兖三面围困。”
“以形势而论,于陈国颇为不利。”
“陈王刘宠、陈国相骆俊,其心亦势必不能安。”
“好在吕布数次劫掠陈国,陈国之人,大多厌恶吕布。”
“而我兖州兵马,军纪素严,并无越境劫掠之人。”
“由此入手,明公不妨再遣一使入陈,以免陈国插手此战。”
曹操微微颔首,言道。
“临战自当料敌以宽。”
“可如奉孝所言,遣一使入陈,言明利害,避免陈国插手梁国战事。”
“除此之外,操当再传檄于子孝(曹仁)。”
“倘若陈国敢有异动,汝南兵马当即刻北上。”
“想子孝所部离陈国国都不过一日距离,若子孝北上,必可使陈国投鼠忌器。”
曹操所言,可称妥当。
郭嘉、荀彧闻之,也无异议。
郭嘉最后说道。
“前三策乃是守御之策。”
“但以嘉之见,郭豫州或会趁我兵马尚未聚集之际,再次图谋汝南,以作将来退路。”
“若其得汝南,纵然梁国有失,也不至于无立足之地。”
“且汝南与梁国之间,有陈国、沛国阻隔。”
“我兖州想要自梁国追击,必得先经此二地,如此免不了将与袁术、刘宠冲突。”
“若走陈留、颍川入汝南,粮道又着实漫长。”
曹操眉头微蹙,想了想,说道。
“奉孝此言确实不可不防。”
“可仿照此前奉孝之策,提前去书于子孝,令其小心守境。”
“再去檄于妙才、子龙,让二人随时率兵入汝南。”
郭嘉思索片刻,点了点头。
曹操见郭嘉再无它话,遂是转视荀彧,问起州中储粮之事。
“文若。”
“州内数处粮仓,储蓄如何?”
“以卿之见,若当真有蝗灾发生,是否可供赈灾之用?”
荀彧从容答道。
“去岁以来,明公已禁酒一载。”
“其间,明公又多遣商队去往他州寻购粮秣,再加上州内数次丰收。”
“如今各处粮仓,储蓄都极为丰足。”
“彧前番甚至还令济阴、山阳等郡长吏,再建新仓,用以纳粮。”
“以彧之见,以州府现今之积蓄,足可供赈灾之用。”
曹操面色一松,笑道。
“既如此。”
“待夏收之后,且将部分新收之粮运至考城,供操征梁国之用。”
“其余诸郡粮仓,则皆不动,用以备灾,并令诸郡小心看管。”
“若有失火,损及粮仓者,必重罪之。”
“诺!”
郭嘉犹豫片刻,想起己氏县与梁国之距离,略有不安,遂是开口道。
“明公。”
“考城与梁国相邻,距梁国边境不过二十余里。”
“我军存粮若囤积于此,务必谨慎。”
“若是让吕布引骑将粮秣烧之一空,我军届时将不战自退矣。”
曹操面色亦是肃然,答道。
“奉孝放心。”
“粮秣关系一军之安危,操又如何能不重视?”
“操当请允诚(鲍信)亲自为操坐镇此城,又以韩浩为将。”
“有他二人在,纵然子龙去援汝南,亦可保此城无忧。”
鲍信、韩浩皆忠诚稳重之人。
有他二人接替赵云坐镇考城,郭嘉思虑片刻,亦认为当无差错。
而后,曹操又就军械、辎重、钱财等事细加询问荀彧、郭嘉。
二人亦皆是对答如流。
曹操心中遂是大定,于是即书信数封,分遣快马送予曹仁、赵云、夏侯渊等将。
众将得书之后,亦是各自按曹操所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