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城。
郡府大堂。
曹操一入府中,即令侍者从车内取出一件锦袍,亲手递与夏侯惇,笑道。
“愚兄此来,未备它物。”
“唯独你嫂嫂念及冬季甚寒,遂亲手缝了一件锦袍,托我带来。”
“吾弟且穿上,让愚兄看看是否合身。”
锦袍论价值当然比不上白玉珍宝。
但其中关怀之情,又岂是区区“阿堵物”所能比的?
夏侯惇感动不已,恭敬的接着锦袍,而后拜倒在地,感激道。
“兄长与嫂嫂之厚恩,愚弟当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曹操连忙又将夏侯惇搀扶起,面有无奈道。
“吾弟为何如此多礼?”
“快快穿上。”
“诺。”
夏侯惇遂将锦袍披于身上。
曹操将其上上下下,仔细打量,又不时踮起脚,帮夏侯惇整理一番。
片刻之后,曹操方觉满意,遂问夏侯惇道。
“此袍如何?”
夏侯惇点头不止道。
“极为合身,甚有暖意。”
曹操闻言,不由失笑。
夏侯惇先请曹操坐于堂上,又请郭嘉坐于上首,而后即令侍者在郡府之内摆宴。
赴宴者或为曹氏、夏侯氏族人,或为曹操、夏侯惇之心腹。
曹操数月之前便已在州内下过禁酒令。
先前在陈留、颍川也就罢了,毕竟是大军征战之时,又处异地。
但如今既已回返州中,此令自然还是需要遵守的。
宴中虽无酒,但因与会者多是亲近之人,因而气氛倒也十分欢快。
曹操亲自下堂,与夏侯惇盘旋作舞,歌乐府之诗,言荤俗俚语。
兴致浓时,曹操还将郭嘉拉起共舞。
郭嘉啼笑皆非之余,亦是欣然从之。
是夜,众人皆是兴尽而归,大感快意。
次日。
由夏侯惇作陪,曹操、郭嘉赶往曹军屯田区中,查看屯民之生活。
现居于兖内的百万青州民,方是曹操立足于兖的最大根基。
曹操、郭嘉皆清楚于此,平日对此事亦是极为关心。
东郡乃是曹操起家之地。
此地的屯田制度,亦是施行的最早,最为完备。
而夏侯惇治郡,素不贪于钱财,因而东郡屯民之生活,较之其余诸郡,无疑是要富足许多。
一行人先是进入一处屯田区,而后又随意挑选了一间土屋,步入其中。
郭嘉揭开屋内数处陶瓮上的盖木,见里面装着的小麦无不是满满当当,不由一笑。
郭嘉望向夏侯惇,称赞道。
“元让当真治郡有方。”
“此户屯民存粮如此之多,想来是不用担忧过冬了。”
夏侯惇谦虚道。
“惇自知天资不佳,故自到任东郡后,便将昔年军师所书之《屯田策》反复研看,以防治郡有失,损及兄长、军师之声名。”
“军师学究天人,《屯田策》亦是详细至极,惇只是依策照做,便已有如今之情景。”
“以此说来,此功当在军师,末将实不敢居功。”
郭嘉闻言,摇头道。
“元让实在过谦。”
“元让善用民力,仅是在农闲之时,方才征发各县民夫。”
“并且元让以两千石之身,亲自负土,兴修水利。”
“百姓见之,皆欣然而从,这岂非元让之功乎?”
“军师过誉,惇愧不敢当。”
夏侯惇面上依旧谦虚。
心中却是因得了郭嘉之赞誉而甚感欣喜。
曹操、郭嘉一连查看了数处屯民。
基本每户屯民家中存粮之陶瓮都被装满。
这些粮食,都是其等纳税之后的自留之粮,尽归其等所有。
所存之粮,足以让其等度过冬季,甚至等到初春之时还能有不少余粮。
但行到第五处民户家中时,出乎意料的是,瓮中居然见底,未有多少粮秣。
曹操一时奇怪。
夏侯惇也是一怔,面上更是一急,正欲将此地之屯田司马唤来询问,郭嘉却是叹道。
“人必先自助,而后方有天助之。”
“自弃之人,天亦弃之。”
曹操若有所悟。
下一刻,郭嘉却是干脆俯身从床榻之上取出数枚投子(骰子),示与曹操、夏侯惇,说道。
“此户人家,足可称家徒四壁。”
“家中又有投子,可见户主好于博戏。”
曹操、夏侯惇皆是颔首。
郭嘉又指了指破出数个洞口的屋顶,言道。
“如今冬季将至,屋顶有洞却还不修补。”
“以此说来,此人生性亦是极为懒惰。”
“懒惰之人,又好博戏,家中如何能存粮?”
民屯相对于军屯而言,管理之上,要宽松许多。
有人在此博戏,亦是不足为奇。
曹操闻知后,却心生怒意,冷哼一声道。
“州府数次减负,如今兖州之赋税,较之其余各州,都要宽松数分,仅过于幽州刘伯安(刘虞)。”
“此人若是勤恳,度过冬季亦不为难。”
“未想其既懒且愚。”
“这等风气,莫非可以任由其传开么?”
“元让,待寻到此人,卿务必要当着此地众屯民之面,予以惩戒,狠刹此风!”
“愚弟遵命!”
夏侯惇当即抱拳相应。
郭嘉想了想,又道。
“若仅仅惩戒,或许难见效果。”
“明公不妨对先前几乎存粮优足之家,大加褒扬,赐以酒肉。”
“其余屯户见之,必生慕羡之意。”
郭嘉言罢,曹操更是连连颔首不止,言道。
“奉孝此举极为妥当。”
曹操遂又唤过数名从吏,让其等从车上取出数匹绸缎以及数块肉食,送至先前几户屯民家中。
又去了数处屯民家中,见大半都有存粮后,曹操、郭嘉再无顾虑,离开此处屯户区。
路上,夏侯惇将主管此地的屯田司马唤来,询问先前之事。
一如郭嘉所料。
那懒户乃是屯民之中有名的无赖子,平日极为好赌,但有钱粮,即被其人输与他人。
若是无饭可用时,便做些偷鸡摸狗之举,名声极臭,以至屯中无人愿意嫁女与他。
夏侯惇叮嘱此地屯田司马,务必要严惩屯民。
黄昏之时,屯民陆续自田中归家。
懒户自然是被屯田司马狠狠教训了一通。
而那几户被曹操赐以肉食、绸缎的屯民,得知是本州方伯亲至,皆是大感欣喜。
其余屯民见状,亦不免心生慕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