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
安车之内,曹操顾视郭嘉,笑意吟吟道。
“我知卿素来通晓人心。”
“若依卿之见,操此次行县,当先至何地?”
郭嘉闻言,一时沉吟。
即使不算上汝南六县,曹操手中此时也已握有十郡之地。
身为十郡之共主,曹操之一举一动,自然都深受时人关注。
行县时曹操最先去往之地,落在他人眼中,即是曹操最为重视之事。
故而此地绝不可胡选一通。
曹操见郭嘉半晌未答,也未催促。
片刻后。
郭嘉透过窗牖(you),却是正好看到远处的瓠(hu)子河,心中立有所悟。
郭嘉因而笑道。
“明公乃重贤之人,求贤之心,天下皆知。”
“鄄城州学建成,已近一载。”
“其间多有徐兖贤士前往州学,或为讲师,或任文学掾史。”
“我料明公此次行县,必当先至此地!”
顿了顿,郭嘉满脸认同道。
“远近贤士,若见明公此举,定能知晓明公求贤若渴之心。”
“天下贤士,必将络绎来投!”
“卿果然能解操之意。”
曹操不由抚须大笑。
鄄城州学距离鄄城约莫十余里,处于瓠子河河畔,周边风景极佳。
州学建有墙垣,东西、南北之长、皆各有数百丈,立于平原间,隐然如同一座小城。
州学乃是兖州储才之地,能入州学者,只需过州考,便可为官主仕一方。
如此重地,曹操显然不可能不做干预。
州学讲师,皆是精挑细选,亲近于兖州者,日常之中,亦有人时刻注意州学动静。
但明面上,州府至少是对州学放任自由,借此来招揽贤士。
曹操车队尚未抵达学城,便有骑士奔马来禀,言道。
“将军!”
“州学诸掾史、讲师,皆已出学城数里而迎。”
郭嘉闻言,当即转视曹操道。
“明公。”
“州学乃传道受业解惑之地,教书育人之所,故此地多论师生,少论君臣。”
“尤其诸多贤士,仅愿为讲师,不愿为掾史,非是明公之臣。”
“以此论之,明公切不可高坐于车辇,以免世人误以为明公傲然怠士。”
曹操闻言,深以为然,颔首不止道。
“奉孝所言是极。”
于是。
曹操先令车队、仪仗在此等候。
其人只携郭嘉等数名文士,在典韦及十余虎士的护送下步行赶往州学。
不多时后。
曹操一行人便出现在州学众人视线之内。
见曹操竟然是步行而来,众人都是赞叹不已,议论不止道。
“久闻曹兖州求贤若渴,礼于下士。”
“今日一见,果知此言不虚。”
“战乱之际,犹能如此重教者,依在下之见,或仅荆州刘景升可比,冀州袁本初尚且不如。”
“此言是极。”
待曹操行近后,众人齐齐下拜一礼道。
“我等拜见曹将军。”
曹操见状,连忙小跑上前。
却是抢先搀扶起为首的一名老者,语气看似抱怨、实则亲近道。
“元方公乃颍川之望。”
“操何德何能敢受公一礼?”
“公快快请起,诸君亦快快请起。”
“多谢将军。”
众人齐齐道谢。
被曹操亲手搀扶而起的老者,名唤陈纪,出身于颍川陈氏,如今已是花甲之龄。
其人之名,或许并无几人知晓。
但其子陈群却因建制九品官人之法,在后世广为人所知。
“纪这一礼,非是因为将军之职位。”
陈纪年岁虽大,身体却极为硬朗,由着曹操将其扶起,摇头道。
“想如今海内乱战,诸侯相攻,尽以兵戈争强,以至王道不行,教化难申。”
“唯有将军与刘镇南重贤重教,使天下文士皆能得一庇身之所。”
“此恩之大,莫非还不足以让纪一拜么?”
曹操闻之,顿时一笑,谦虚道。
“元方公着实过誉了。”
“此操分内之事耳,又如何敢当公之赞誉?”
由陈纪引路,众人往州学之内行去。
州学所教极为繁杂,君子六艺,尽有涵盖,城中甚至还有专门用来练习御、射的校场。
此时理应是早课之时。
但州府学子以及诸多讲师,闻知方伯亲至,皆是纷纷赶来,翘首而望。
一时之间,观者如堵。
更有甚者,不免要故意择一适中之地,故作大言,高谈阔论。
既确保自己之高论能够传入曹操、郭嘉一行人耳中,又不显得喧嚣市侩。
如今考课之法初行,时人大抵还是习惯于往日之察举做法。
若是能有一言为曹操所喜,从而得其青睐。
于仕途之上,无疑是要快人一步,甚至还可能当场得到任命。
这种机遇在前,众人如何能够等闲视之?自然要剑指偏锋,各行奇招。
郭嘉不喜此地之喧哗,遂是寻了个机会,脱身而走。
其人循着学城道路,随意而行。
望着一栋栋新建之学舍,郭嘉心中极为满意。
无论如何,他终究已经迈出了这第一步。
接下来当是让考课之法逐步成为时人之共识,进而成为常例,如此当可制止九品之法重现。
行过数处小巷之后,郭嘉步入藏书楼中。
有赖于郭嘉所献新式造纸法,楼内书籍,大半都以纸成册,少见竹简。
却是才入此楼,郭嘉便是微微一怔。
原因无它。
空旷而寂静的藏书楼中,此时竟然有一少年人端坐于位上,手捧一本书籍静读。
那少年读书极为认真,即便是有人入楼,少年亦无半分察觉。
郭嘉见状,脚步愈轻,选了一本书籍之后,便也坐下身来,静静读书,逐渐沉入其中,不知外事。
藏书楼内,唯闻书页翻动之声,除此之外,便再无杂音。
多时之后。
曹操已准备返程,却见郭嘉仍未归来,顿时大惊,急忙遣人去寻。
曹兵苦寻之下,终于是在藏书楼见到郭嘉。
其人哪还顾得上礼仪,连忙隔着窗牖高呼道。
“军师!”
“军师!”
少年人此时方才有所察觉,看着不知何时入楼的郭嘉,心中不免一怔。
郭嘉对其微微颔首,将书册放回原处后,便往外走去。
少年于是又收回目光,未去多想,依旧沉浸于手中之书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