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辟闻诸将之言,心中一时嗤笑。
陛下?
狗脚陛下?
青州百万黄巾都没了。
区区两个郡的人马也敢称帝?也敢去攻兖州?
当真是不知死活。
他懒得跟这群部下多言,索性直说道。
“汝等要告便告去。”
“眼下再敢不从我令,定斩不饶!”
众将相互对视一眼,勉强闭口,但仍旧是面有不服。
刘辟也未计较,望向曹使,温声说道。
“足下请回吧。”
“告辞。”
曹使拱手而去。
当日。
刘辟便命部下撤去驺(zou)县之围。
在众将的不满声中,一意拔营,迅速启程,退往彭城。
却在当夜。
刘辟本已睡下。
忽有一心腹之将闯入帐中,急急来报。
“大将军,周将军不顾大将军之令,连夜调动兵马。”
“末将已经打探清楚。”
“周将军言大将军太过胆怯,不愿从大将军之令。”
“其人欲率本部四千兵马先行北上,趁夜攻克邹县。”
“眼下其部兵马还未出营。”
“大将军,是否要严令其回返营中?”
刘辟见这心腹满面慌张,本还以为是曹军趁夜来劫营,一时心惊。
待其说完后,心中顿时大松一口气。
刘辟问道。
“就他一人么?”
心腹答道。
“其余诸将虽然亦蠢蠢欲动。”
“但敢不顾大将军之令的,唯周将军一人。”
刘辟微微颔首,不以为然道。
“周仲弟自恃为阙宣心腹,素来不服于我,更想争这“大将军”之位。”
“有此一举,也是理所当然。”
提到“大将军”三字,刘辟心中更是觉得很有几分好笑。
一群盗匪、贼寇,竟然也称帝封臣。
东海郡都还未攻下,私下间便已开始争权夺利了。
当真是鼠目寸光。
摇了摇头,刘辟继续言道。
“我已与曹军相战数次,在我看来,曹军历次征战,无不是谋定而后动。”
“眼下我军探报虽然还未有消息传回,但辟敢断言,曹军必定已有兵马入鲁。”
“周仲弟既然一意送死,我又何必拦他?若是阻拦,回程途中,免不得还要听他聒噪。”
“随他去吧。”
“其人一死,余众想来定当不敢再有何异议。”
那心腹之将迟疑片刻,方才说道。
“大将军,周将军所部可是有四千兵马。”
刘辟闻言,抬头瞥了他一眼。
念及此人也勉强算是忠贞,刘辟有心提点一番,于是冷笑一声道。
“四千人中,有甲在身者,又有几人?”
“这等兵马,未曾经历过苦战,作战全凭一腔血勇,毫无章法,与流贼又有何异?”
“即便是换成我来,只肖给我两千甲士,我便可以堂堂正正之势将其击败。”
“我尚且如此,何况曹军?”
“邹县至此不过三十里地,周仲弟此时出发,想来明日正午,便当有败报传回。”
“汝去传令诸将,明日正午再拔营。”
“诺。”
翌日。
正午。
刘辟还在榻上酣睡,其人心腹匆匆闯入帐中。
“大将军当真神机妙算。”
“周将军连夜行兵,昨夜便至驺县,正欲攻城,忽有两千曹骑自城外杀出。”
“我军猝不及防,加之一路疾行,已成疲兵,遂是大败,周将军亦身死于乱军之中。”
“其人所部四千兵士,几乎损伤殆尽,眼下唯有数百溃兵逃回。”
言及于此,心腹更是满脸钦佩,说道。
“众将闻知此战经过后,如今皆是惊恐,再无半分北上之心。”
“全然不出大将军事前所料。”
“大将军当真神机妙算,智略如神啊!”
刘辟闻言,依旧是满脸不以为然,摆了摆手道。
“这哪里是什么神机妙算?”
“你若败上几场,再打仗时,自然也知道该去比较双方士气,披甲数量。”
“如此自然能清楚是该战还是该退。”
“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如周仲弟那般,不知死活。”
顿了顿,刘辟从榻上起身,穿上衣裳,随口吩咐道。
“将溃兵收入我营。”
“传令诸将,大军不得耽误,今日退往彭城。”
“诺!”
这一次,诸将慑服于周仲弟之遭遇,再不敢耽搁,更无人想着去为周仲弟报仇,纷纷拔营而走。
刘辟大军遂是尽数退出鲁国。
而赵云所部的两千骑,自然不可能就在这时回返州内。
数日之后。
由兖州州府所属任的五名县长及数十县吏,在千余兖州州兵的护卫下,进入鲁国,去往各县任职,
鲁国乃小国,境内唯有六县之地。
如今五县县长都由曹操属任,本质上跟易主也没有区别。
鲁国相对此自然不满,却也只能无奈接受。
鲁国遂就此归入曹操治下。
……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
二月下旬。
冀州。
奉天子之命来镇抚山东的赵岐,在达成使命后,不顾冀州牧袁绍的一再挽留。
其人几乎是以逃命般的姿态,一刻不停,迅速返回关中。
赵岐之所以有如此举动,原因很是简单。
李儒在年前曾出两策,一策用来对付曹操,另一策则是用来解决袁绍。
谋曹操之策,以陶谦被擒,袁术战败告终。
而图袁绍之策,却也已经开始施行。
他这时若是不走,将来事发,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话说,赵岐如此作态,倒也着实让袁绍感到惊奇。
不过,袁绍惊奇之余,却完全信了赵岐那番顾念天子的说辞。
感慨了一番赵岐乃汉室忠臣之后,袁绍便送上盘缠、粮秣,将赵岐礼送出境。
至于其它的,则并未想太多。
毕竟,赵岐乃是天下公认的德高望重之人。
此行又是堂堂正正。
乃是不忍青州百姓受苦,故奉天子之命来使袁绍与公孙瓒罢战。
谁会能料到。
关中朝廷竟然会以此为幌子,暗中联络黑山军,使其偷袭邺城呢?
便是偷袭,邺城墙高城坚,又岂是那么容易便被偷下的?
非止袁绍。
其人手下的一批顶尖谋士。
如沮授、田丰、许攸、郭图等,也都对此事全然未有预料。
辛评、郭图等,更是尽心竭力,一门心思为袁谭谋划日后的青州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