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约莫舞勺之龄(13)。
唇红齿白。
目光清朗,站如青松,风仪极佳。
正是诸葛亮。
“叔父。”
“先生。”
诸葛亮朝诸葛玄及其友人一礼。
行礼之时,一丝不苟,很有一番“小大人”的模样。
友人面有诧异,问诸葛玄道。
“君献。”
“卿先前所言,便是指此子乎?”
诸葛玄微微笑道。
“不错。”
“此子何名?”
“此子名亮。”
“我兄病笃之时,忧心不能见其长成,故提前赐字孔明。”
“孔明、孔明。”
友人喃喃了两声,看向诸葛亮,笑道。
“孔明,汝叔父言汝之天资,应在子瑜之上。”
“以我观之,子瑜已是郡国之才。”
“汝叔父之意,岂不是指,汝日后可为天下才?”
“我欲考校汝一番,如何?”
诸葛亮恭声答道。
“兄长敦仁弘雅,德才兼备,远胜于亮。”
俯身一礼道。
“请先生考校。”
友人极喜诸葛亮这番稳重却又谦逊的作风,不似寻常少年。
其人遂将此前与诸葛玄、诸葛瑾所言之语一一道出,末了问道。
“曹操身为兖州牧,却擅杀兖州名士。”
“边让,许汜者,传名州郡,先后遭其屠戮。”
“为屯田一策,其人更是族诛数十大族。”
“依孔明之见,此人是仁,还是不仁?”
诸葛亮沉吟片刻,从容答道。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此意乃是指,如有王天下者兴起于世,亦需三十载,方可推行仁政。”
“以孔子之为人,尚觉如此,何况曹兖州?”
诸葛玄闻之,顾视友人,面有自得之色,抚须而笑。
其友则是面露诧异,跪坐之姿,愈发端正。
诸葛亮继续言道。
“如今诸侯相攻,小民多受屠戮,百姓多有破家而亡者,”
“曹兖州却能首开屯田之制,赖之而活者,何止百万?”
“以亮观之,曹兖州可谓以霸者之道,行仁者之事。”
“其人之仁,不及于世家,却及于小民,不及于名士,却及于黔首。”
诸葛亮开口之时,诸葛玄之友便是屡屡颔首,此刻见诸葛亮说完,却是故意再问道。
“然则,孔明,汝叔父,亦可谓徐州名士。”
“若依孔明之言,曹兖州之仁,不及于名士。”
“汝叔父此去,岂不是亦有危难。”
诸葛亮笑道。
“先生何故捉弄于亮?”
“观曹兖州之举,分明是对兖州名士豪强极有防备之心。”
“他州名士若是至兖,以曹兖州过往举动,只肖持身以正,其人必会扫榻相迎。”
“叔父为人素来清白,又有什么需要顾虑的呢?”
“哈哈哈——”
友人一时大笑不止。
片刻后,其人笑罢,却是再三惊叹道。
“小小年纪,能有这般见识,实在不易。”
“难怪君献言孔明之资,犹在子瑜之上。”
“此言果然不虚。”
“若能勤学不倦,假以时日,孔明必可为天下才。”
“诸葛氏有此麒麟儿,何愁他日不兴?”
摇了摇头,其人念及族中的那些愚钝后辈,顿时大为感慨,忍不住与诸葛玄抱怨道。
“君献,我族中子弟,与子瑜、孔明相比,当真就如朽木、粪土一般。”
“每见族中那些愚钝儿,我便深忧我族之将来。”
“如今看来,我此番回去,势必得再纳一妾,以免我族日后毁在愚才手中。”
诸葛玄闻之,亦是大笑不止。
……
冀北。
龙凑之战后,公孙瓒势力收缩,开始逐渐撤往幽州。
袁绍亲手送予公孙瓒的渤海郡,在经数年鏖战,损失粮草、兵士无数后。
终于被袁绍夺回大半。
与此同时。
奉关中朝廷之命,前来镇抚山东的赵岐。
远行数千里之地,时隔月余,终于抵达。
袁绍出城百里相迎。
赵岐与其相见后,即以朝廷名义,劝袁绍罢兵。
其人言道。
“将军与公孙太守,连年鏖战,士卒尽皆贫困,粮食亦是耗尽。”
“百姓遭受劫掠,野地之间,甚至见不到青草,青州几乎沦为鬼域。”
“天子闻之,甚是哀伤,特遣岐来此,欲使将军与公孙太守重归于好。”
“且数日之前,皓日有食,想必是上天亦哀痛于青州之民,故降下此兆,欲使将军罢兵。”
“未知将军意下如何?”
数年鏖战,不仅使公孙瓒不堪重负。
素来兵粮优足的冀州,也是损失惨重。
袁绍心中亦有暂时罢兵,与民休息之念。
其人遂是答道。
“天子之命,上天之意,绍岂敢不从?”
“然而公孙伯圭猖悖狂乱,不顾百姓死活,擅起刀兵。”
“今绍虽将其驱逐,难免其人死性不改。”
“罢兵之事,只恐绍一人所言,不能作数。”
赵仆闻之,遂以朝廷名义,主动书信与公孙瓒,劝说其与袁绍罢兵。
公孙瓒得信之后,亦是大松一口气。
其人近来屡遭败绩,兵马亦回退于幽州,本就处于下风。
尤其幽州牧刘虞,还对其屡动刀兵不满,常有斥责之言。
这几月在粮草上,更是屡有掣肘。
公孙瓒亦有意暂做休整,遂而主动去书一封与袁绍,信中有服软之意。
其人信中写道。
“赵太仆有周公、召公那样的品德啊。”
“今其奉天子之命,来宣召朝廷的恩德,写信与我,劝我与将军和睦相处。”
“我得信之后,真如拨云见日,欣喜不已。”
“昔年光武帝时,贾复与寇询因为争执而相互加害,光武亲自出面,两人遂消除误会,相互友善,受到时人的称赞。”
“今瓒远居于边郡之地,能够有幸和将军和睦相处,这是将军眷顾的结果,也是瓒的幸事。”
公孙瓒信中言语如此谦卑,袁绍阅后,当真大喜不已。
于是,双方之间,口头约定了儿女结亲之后,便纷纷罢兵。
翌日。
刘备即从全据徐州,汇合青州刺史田楷尽占青州,而后与幽州南北夹击冀州入手。
成功说服公孙瓒。
此时公孙瓒与袁绍已经罢兵。
公孙瓒遂与刘备四千新募步卒,一千幽州突骑。
并表刘备为徐州刺史,表臧霸为琅琊太守,表原琅琊太守阴德一朝官。
刘备得五千兵马之后,即趁着渤海郡尚未尽数沦陷之机,迅速南下,欲图赶往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