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124章 天狗食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平四年,正月。

鄄城。

兖州兵士纷纷返乡省亲之际,郭嘉亦是向曹操辞行。

曹操闻之,大惊失色。

郭嘉解释道。

“嘉幼龄之时,双亲俱亡,多承家岳之恩,方才得免劳体之苦。”

“心中实为感激。”

“今嘉离颍川已有四载,未能为家岳、双亲坟茔添抔(pou)新土,栽植新树,委实不安。”

“望明公准许一月之期。”

曹操闻言,面色稍松,言道。

“奉孝纯孝,操又怎会不允?”

“不过,陈留乃孟卓所辖,稳妥起见,奉孝此去,当与李太守同路。”

“有子孝领我军五千虎士随行,孟卓必不敢拦。”

“回程之时,为防万一,奉孝当取道陈国,走梁国入兖。”

“另外,地方不靖,路多盗匪。”

“操再令徐左领两百兵士,随奉孝一同归颍川,如何?”

郭嘉心中一暖,言道。

“多谢明公。”

曹操微微颔首,沉思片刻,意有所指道。

“颍川风景甚佳,李太守又极重奉孝。”

“奉孝回兖时,想必李太守会极力挽留。”

郭嘉会意,轻笑道。

“嘉昔年北上,乃是欲报明公厚恩,辅佐明公成就大业。”

“李太守待嘉虽厚,却不及明公之恩重。”

“明公在兖,嘉难道还能一去不返么?”

曹操闻言,彻底放心。

数日之后。

曹仁、史涣已挑选好五千兵士,以护送颍川太守李旻为由,开往颍川。

郭嘉携妻刘芸亦于同日启程。

曹操另拨徐左领两百军士随从护卫。

李旻闻郭嘉同行,大喜过望。

其人深觉自己当初不降袁术,转投昌邑之明智。

月前,袁公路领六万兵马北上,声势何其之大?

结果不过数月,就被曹军一路赶至沛国,兵士死伤大半。

而他,本已想好在昌邑了却一生了。

结果兜兜转转,居然又成了颍川太守,而且还有五千曹军精锐随行。

当真是世事无常。

一连数日。

李旻皆邀郭嘉同车,细加询问安身保命之策。

郭嘉有感于李旻昔年信重之恩,亦是为其细加分析局势,劝其勿要争权,将军权尽数交予曹仁。

李旻本非独揽大权之人,又不喜军事,对郭嘉所言,深以为然。

离开济阴,曹军进入陈留郡内。

陈留与兖州不和,已渐浮于表面,州内有识之士皆能看出。

尤其近日曹操以州府名义,不惜粮秣,屡屡派人前往陈留征兵,私下间常有龌龊。

虽然以张邈之性格,不大可能突然发兵攻之。

但曹仁稳妥起见,依旧是广撒斥候,密切关注陈留动静,唯恐有何漏洞。

好在一路无事发生。

大军顺利通过陈留,进入颍川郡。

将过长社时,郭嘉却是忽然皱眉,心中甚是不宁。

“夫君?”

车内刘芸几乎是瞬间发现郭嘉之异状。

“无事,阿容且安坐于车内。”

郭嘉离开马车,举目而眺。

片刻后,其人神色微变,当即喝令一骑道。

“速去告知曹仁将军,全军止步!”

骑士面色微怔,当即奔向曹仁。

不过多时,本来还在赶路的大军便渐渐停于原地。

曹仁匆匆赶来,朝郭嘉一拱手,满面疑惑道。

“军师,我军何故止步于此?”

李旻亦是遣人来问。

郭嘉却已顾不上太多,其人远眺天穹,眉头已是越蹙越深。

“传我之令,兵士燃起火把。”

郭嘉声音急促道。

“此外,檄令诸部司马,约束兵士,不得擅动。”

“有胆敢喧哗作乱者,立斩不赦!”

如此举动,却是让曹仁更加疑惑。

其见郭嘉神色甚是严肃,不敢多问,匆匆传令。

全军将士,五千余人,遂是在平原野地之间,严阵以待。

仿佛面临什么大敌一般。

兵士听闻点燃火把,更是满面狐疑,看着红日当空的白天,心疑听错。

几乎是其等满腹疑窦的将火把尽数燃起时。

天穹之中,异象突现。

一团弧形阴影陡然出现于烈日之上。

随着弧形阴影不断扩张成圆形,地表之上,也是渐渐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唯有曹军阵中,因为已燃起火把之故,还能存有些许光亮。

曹仁面色顿时一变。

连其都是如此反应,更不要说别人。

深信谶纬之学的李旻,满面惊恐,赶紧喝令奴仆拉住缰绳。

那奴仆惊恐之下,却已是瘫软在地,叩首不止。

“夫君。”

刘芸亦是被此番异象吓的面色煞白。

“日食而已。”

“阿容安心待在车内,不要看天。”

郭嘉安慰了番刘芸,心绪却是绷紧。

他无法跟众人解释日食的原理,心中更是清楚,此时最大的危险,恰恰就是来自于人。

五千披甲执锐的兵士,还有数百牲口,一旦失去秩序,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如现下,哪怕他早有严令,此刻军中依旧是喧哗声渐起。

郭嘉见状,厉声大喝道。

“全军肃静!”

“但敢有再作喧哗者,立斩不赦!”

郭嘉的大喝声,终于令众人回过神来。

曹仁、史涣,以及军中的诸多司马都开始借着火把的光亮,纷纷约束起兵士。

曹仁所领的五千兵士,皆是老卒,军纪严明。

于诸将校的约束下,喧哗声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但这种宁静之中,更是充满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气氛。

好在日食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

数十息之后,阴影便渐渐退去,红日再现于世。

天地之间,光明大放。

众人皆是忍不住大口喘气,仿若经年。

曹仁眉头大蹙,犹豫片刻,问道。

“上天降此异象,必定是有灾祸将生,以作预兆。”

“军师学究天人,可能看出此象乃是预示何灾?”

郭嘉注视天穹。

隐隐之间,有疾风吹来,数团云气当即被风吹散。

不多时后,竟然散布于天穹之间,星星点点。

远远观之,有如密密麻麻的蝗虫。

郭嘉面色微变,联想起史书所载,轻声答道。

“明年或生蝗灾”

“蝗灾!”

曹仁面色大惊。

纵观古今,蝗灾但生,无不是饿殍千里,惨状难言。

郭嘉见曹仁面色大变,微蹙眉头,提醒道。

“此事不宜宣扬,子孝心知便可。”

“蝗虫成灾,尚需时日。”

“子孝至颍川后,当先收集粮草,修筑粮仓,早做准备。”

曹仁拱手应诺,心中却仍是忧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