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收起长弓,望着折断的将旗,心中对赵云彻底服气。
他收敛心思,举枪高呼道。
“杀!”
夏侯渊与赵云并骑突阵。
沿途但有阻拦者,即刻身亡。
两千袁骑稍作冲杀,便再无战意。
有过逃窜的经历,再逃一次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于是,大半袁骑都纷纷调转马头,不顾将校的呵斥声,纷纷奔向西南,仓惶而逃。
赵云与夏侯渊对逃骑不作追杀,整顿阵势,突向乐就军阵。
“弓弩手!”
“射!快射!”
杨弘、袁术面色惊慌,连连高呼。
然而,在朱灵所部的奋力突击下,乐就所部的盾阵、枪阵已经散乱不堪。
这般情形下,阵中的弓手便是能造成部分杀伤,又如何阻挡的了曹骑的突击之势?
“轰!轰!”
数以百计的战马在箭雨的攻击下,一头撞上最外侧的南阳步卒,并且头顶着步卒继续往前推进。
为战马所撞倒的甲士,基本没有活下的可能。
马背上的曹军骑士也是纷纷用枪,或刺或劈,不断屠戮着南阳兵士。
一时之间,残肢乱飞,鲜血四溅。
曹骑所过之处,宛如波开浪裂,南阳军没有半点抵抗之力。
曹阵之中。
眼见赵云、夏侯渊部已经成功由东南入阵,配合朱灵,只一瞬间,便将乐就军阵给彻底吞没。
曹操大喜之下,从身后力士手中抢来鼓槌。
在力士愕然的目光中,又将力士一把推下战车。
其人撩起衣袖,探出双臂,亲自击鼓。
“咚、咚、咚!”
鼓声顿时变的格外急促起来,有如疾风骤雨。
此声正是催促诸将进兵之意。
诸将听闻鼓声之变,不敢怠慢,本来就极为猛烈的攻势,更是再上一层。
乐就所部彻底崩溃。
阵中兵卒,由最开始的不过数名逃兵,短短时间内便发展成了数百上千名逃兵。
几乎所有逃兵都在往西南边逃窜。
便是乐就,见机不妙之下,也是顾不得军法了。
其人唯恐被曹军察觉,当即便脱下身上精甲,一股脑的往西南奔去。
这也是南阳军士唯一的生机。
乐就所部兵士一逃。
雷薄、纪灵、桥蕤等将压力顿时大增,在曹军的猛攻之下,再难坚守。
“撤!快撤!”
袁阵之中。
抢在金尚、杨弘开口相劝之前,袁术便已做出决定。
如此果断的做法,倒是让金尚、杨弘二人颇为意外。
袁术一走,中军处的数千兵士,也是跟着一窝蜂的往西南逃。
张勋本来还在奋力坚守,抵挡戏志才所部攻势。
听得身后声响嘈杂,其人讶然回望,正见后方兵士已经一窝蜂的逃了。
其人心凉之余更是气的连连破口大骂。
“将军,我等该如何?”
张勋亲卫慌张问道。
“是战还是逃?”
“废话。”
张勋没好气道。
“汝继续战,本将先走一步。”
言罢,其人亦是未有半点迟疑,带着部分兵马,转身便走。
将前方还在与戏志才部鏖战的兵士弃之不顾。
至此,袁术军全线崩溃。
两三万兵马拼命往西南逃去。
夏侯惇、乐进、李乾等将见状,急忙各领兵马,追亡逐北。
曹操丢下鼓槌,大喝道。
“传我将令。”
“有获袁公路者,生死不论。”
“操必赐千金,另表奏天子,请列侯之封!”
“诺!”
谚云,兵败如山倒。
此语用来形容袁术军当下状况,最为合适不过。
两三万兵马一窝蜂的往西南逃,乱成一团。
这般情形下,想要分清其中谁是袁术,无疑是不可能的事。
溃卒奔逃之时,没有半分秩序可言。
若有不小心摔倒在地的,立刻就会被无数人用脚从身上踩过,绝无生还的下场。
甲士一边逃跑,还会一边脱下甲胄,丢弃兵刃,以减轻负重,使得自己能跑过身边袍泽。
于禁、潘璋彻底击溃眼前之敌后,不顾疲惫,急忙来追。
此战其等已有陷阵之功,但比起擒获袁术的大功而言,却是不足一论。
一路之上,不知有多少人死于踩踏。
甚至曹军之中,都有数名脚力甚健者因此而亡。
冬季日短。
两军追逃了二三十余里后,天色便已彻底昏黑。
大功尚未到手,曹军士卒皆不愿休憩。
燃起火把,强打精神,继续在后追击。
“袁术何在!”
于禁每每俘获袁术军中将校,必会喝问一声。
无奈袁术逃遁之时不仅果断,还特意脱下了甲胄,藏身于乱军之中。
是以袁术军中将校,亦不知其人现在何处。
连问数人,都未能得到结果,于禁大为焦急。
潘璋亦是如此。
其人不知从何地抢来了一匹快马,骑在马上,一边向西南狂追,一边四处搜寻溃军之中那些甲胄明艳者。
两三个时辰之后,袁术军终于奔逃至济水边上。
阎象早已等候在此。
其部似乎经历过一场苦战,略显狼狈,但精气神却是远超前方逃兵。
眼见溃卒一路奔逃至此,阎象顿时痛心疾首。
他虽然对袁军战败有所预料,却更宁愿自身猜错。
奈何天不遂人愿。
阎象令兵士守在济水渡桥上,待溃兵将至时,亮出兵刃,齐齐高喝道。
“有胆敢推搡、争抢者,定斩不赦!”
溃兵见其等皆是甲胄严整,心有顾忌。
虽然依旧慌乱,但好歹还是存了几分秩序,不敢再胡乱争抢。
阎象在战前建议袁术广建浮桥的好处,这时彻底体现出来。
一队又一队溃兵快速通过浮桥,返回封丘城中,未曾堵在济水河边。
万众南逃之时,阎象却是不顾年老体衰。
其人以文士之身,手携长剑,领着近千兵卒逆流北上。
阎象视力不佳,此刻又是夜晚,火光憧憧,难以辨物。
故他只能强忍着眼中酸涩,努力辨认逃兵之中是否有体形似袁术者。
而其人最过担心的莫过于袁术还在后面,或会被曹军围困。
于是阎象不顾部下劝阻,领着千人,一路向北。
“明公何在?”
阎象高呼不止,并令手下兵士一同高呼。
“汝等可曾见过明公?”
其人不断询问路过的溃卒,却始终未能得到结果,心中一时大为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