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三年四月,隋文帝任命卫王杨爽等人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出塞攻打突厥。杨爽指挥行军总管李充等四将由朔州道出塞,与突厥沙钵略可汗在白道相遇,以精锐骑兵五千人掩袭突厥军队,大败突厥,沙钵略丢弃所穿的金甲,潜伏于茂草之中才得以逃脱。
突厥军因为缺粮,只好死人尸骨为粮,加上军中疾病盛行,因此死亡极多。河间王杨弘率兵出灵州(今宁夏灵武),败沙钵略的另一部,歼敌数千人。
夏州总管豆卢勣出夏州(今陕西横山)。幽州总管阴寿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万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一带),攻打投靠突厥的高宝宁。
高宝宁向突厥求救,但突厥正在抵御隋军,无法救援。高宝宁无奈,只得弃城逃入沙碛,隋平定了卢龙各县。高宝宁在后为其部下所杀。秦州总管窦荣定率领九总管步、骑兵三万人兵发凉州,与阿波在高越原对峙,阿波屡战屡败。
长孙晟当时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他派人离间阿波,并促使阿波遣使随长孙晟入朝请和。沙钵略素来嫌忌阿波骁勇骠悍,他自白道败归途中,听说阿波向隋晴和,于是举兵掩袭北边阿波所部,大破之,杀阿波之母。
阿波向西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勃然大怒,就派阿波率军攻打沙钵略。阿波的部属纷纷前来,将近十万骑兵。阿波屡败沙钵略,重新收复了失地,兵势更盛。突厥贪汗可汗一向与阿波和睦,沙钵略夺了他的部落之后,贪汗也逃奔达头可汗。
沙钵略的堂弟地勤察因与沙钵略有矛盾,就率部叛归阿波。此后双方互相死掐,用兵不断,各派使节向隋请和求援,隋文帝理都不理,任他们狗咬狗。
开皇三年六月,突厥进犯幽州、总管李崇率三千人拒战,全军覆没。七月,任命周摇为幽州总管,八月,尚书仆射高颎出宁州道(今甘肃宁县),内史监虞庆则出原州道(今宁夏固县),两路攻打突厥。
此次出兵,以攻代守,阻止突厥南下幽州。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二月,达头向隋请降,沙钵略屡败于隋,也向隋请和。千金公主宇文氏也请求改姓杨氏,作隋文帝的女儿。
于是隋文帝派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出使突厥,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晋王杨广请求乘突厥内外交困之机出兵讨伐,隋文帝不许。
沙钵略既为达头可汗困扰,又畏惧契丹逐渐强大,于是遣使向隋告急,请求允许他率所属部落迁徙到大漠南面,在白道川一带暂住。隋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命令晋王杨广发兵接应,并供给他衣服食品,赏赐他车驾服饰及乐器。
沙钵略借助隋兵的声势,率军向西击败阿波。可阿波所部乘沙钵略可汗后方兵力空虚之机发兵偷袭,虏走了他的妻儿家小;隋军击败阿波,并将所缴获的人畜物品全部给予了沙钵略。
沙钵略大喜,上表说:“大隋皇帝真皇帝也,我情愿屈膝跪拜,永做大隋的藩附属国。”于是派他的儿子库合真入朝为质。不久,沙钵略去世,留下遗言令立弟弟叶护处罗侯为可汗,是为莫何可汗。
隋文帝派车骑将军长孙晟为使者,持节册拜莫何可汗,并赏赐给他鼓吹、幡旗。莫何打着隋朝所赏赐的幡旗,进攻阿波。
阿波的军队被隋军打怕了,远远望见隋军的旗帜以为莫何得到了隋军的助战,纷纷望风降附。莫何于是生擒阿波,并派使者向隋朝上书,请示如何处置他。隋文帝赦免了阿波。后来,处罗侯在西征中中流矢而卒,沙钵略子雍虞闾得立,是为都蓝可汗。
隋文帝依然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将宗室女嫁于都蓝之弟突利可汗,以此来离间都蓝可汗。都蓝果被激怒,都蓝与达头举兵攻突利,尽杀其兄弟子侄。长孙晟设计挟持突利归朝,隋文帝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居五原。
隋文帝派越国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姚辩出河州,攻打都蓝。师未出塞,而都蓝被其麾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屡屡为隋军所败。仁寿三年,步迦所部大乱,铁勒、仆骨等十余部归附启民。
步迦逃奔吐谷浑,启民成为**可汗,启民上表表示:“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至此,**完全依附隋朝,北部边疆基本安宁。
隋文帝的悍内助--文献独孤皇后
在我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颇有类似之处:都是在长期的战乱分裂中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都是延及二世被杀国亡的;并且都还有一个短暂的三世作为过渡;秦、隋之后的汉、唐都开创了长期稳固繁荣的局面。大的格局相似,其细节自然又各自不同。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差异,是秦始皇以其狼虎之性,淹没掩盖了整个六宫粉黛的声名;而隋文帝以其简约平朴,却独享和造就了一个仁慈明决的悍内助文献独孤皇后,令后世妇女扫眉而出。
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是后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与杨坚同朝奉君,那杨坚却天生异相。《隋书·高祖本记》称其“文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哟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即使不懂相面之术,也知定是无比尊贵之人。
独孤信欣欣然便把女儿嫁给了他。独孤氏初入杨门,年才十四,但也柔顺恭孝,不失妇道。杨坚与之两情相洽,立誓不与其他女子再生孩子,这在封建社会也算得誓约非小了。
独孤氏一门亲贵,她的姐姐后来成了周明帝的皇后,再后来,她与杨坚的大女儿又成了周宣帝的皇后,贵戚之盛,莫与之比。
周宣帝朝,杨坚作为国丈,官拜上柱国、大司马,位尊望隆,宣帝是既忌之且恨之。独孤氏却偏能谦恭自守,当世称为贤妇。及周宣帝崩,周静帝以幼冲践祚,杨坚便以假黄钺、左大丞相职入总百揆,掌理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
独孤氏居处闺闱,却也明辨时局,力劝杨坚即皇帝位,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杨坚遂三辞三让而受禅,建立隋朝,独孤氏理所当然成了皇后。这独孤氏即了皇后位,也确能母仪天下。
当时突厥与中国互市,尝有明珠一筐,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就撺掇皇后买了它。
岂知皇后凛然道:“这些东西不是我所需要的。现在边患无穷,将士疲劳,不如拿这八百万分赏前方将士吧。”此言一出,百官莫不钦服。另外,每年在大理决囚时,独孤皇后总要涕流满面,悲不能已。仁慈如此,却也明决是非,不枉私情。
大都督崔长仁是皇后的表兄弟,犯法当斩。隋文帝认为是皇后的亲戚,就想赦免了他。
皇后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于是崔长仁就依法斩了首。还有一个异母兄弟独孤陀,以猫鬼巫蛊,厌咒皇后,也当斩首。皇后三日不食,为之请命,说:“独孤陀假如是蠹政害民,按律斩首,我不敢说什么。
但现在是诅咒我个人,我不忍心以此害了他。”于是独孤陀就被免除了死刑。
所以说独孤皇后既明决,又复仁慈,深晓事理,是个很不错的皇后。在辅佐隋文帝执政中,独孤皇后也颇有作为。
文帝每次临朝,皇后必与皇帝一起乘辇车同去,到了朝阁外,皇帝进去了,皇后就留在外面等候。等候的同时,也颇不清闲,常使派宦官传递朝会信息,“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
皇帝退朝回宫,两个人就“同返燕寝,相顾欣然。”纵观中国历史,两口子如此共掌朝纲,恩爱无加,可说是绝无仅有了。夫妻俩经常在一起讨论政事,对问题的看法经常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隋文帝对她是既宠之,又惮之。当时宫中称为“二圣”。这种情形,偏没人说她是妇人干政,原因在于独孤氏只做襄助参谋,而决不揽权御事。当时有司奏请:依《周礼》,“百官之妻,命于王后。”岂料皇后回答:“这是妇人干预朝政的开端,此例断不可开。”
当即就一口回绝了。故“内助”之名切实,之所以加一“悍”字,是因为以下的缘故。独孤皇后虽然贤德,妒忌之心却不稍逊。隋文帝的五个儿子,都是她一人生养,此外再无异生之子,这在封建帝王中是十分罕见的。绕是如此,独孤皇后依然监督弥甚。
**佳丽无数,隋文帝终日面对,却不敢稍所幸御。终于有一天出了意外。时叛臣尉迟迥的孙女被没入宫,颇有美姿,杨坚见而大悦,一个把持不住,就临幸了她。独孤皇后知道后,就趁着文帝上朝,偷偷把尉迟小姐给杀了。
文帝散朝,兴冲冲跑回**,满拟重弹佳调,再付巫山,却不料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不由得悲极生怒,怨愤无名,就一个人骑了马,从苑中突骑而出,也不择路径,顺着山谷一直狂奔了二十余里。此一节,很像现代爱情电影中的某一个情节了。
后来左丞相高颕、右丞相杨素等一路追踪,扣马苦谏,杨坚才长叹道:“吾贵为天子,则不得自由!”高颖劝道:“陛下岂得以一妇人而轻天下!”这才怒意稍解。驻马良久,到半夜这才策马返回。
来到宫中,独孤皇后却还在宫中端坐等待,并且专门摆下一桌酒席,向夫君“流涕拜谢”,高颖、杨素乘间调和,这一段醋海风波方才平息。
但高颖因说皇后是“一妇人”,从此便得罪了皇后,由亲到疏,渐见冷淡,尤其后来高颖的小妾生了个男孩,这个古代的女权主义者勃然大怒,从此就在隋文帝的耳旁多所僭毁,高颖由是竟黜。
其他朝中大臣如妾怀孕,独孤氏照例受不了,必劝文帝申斥之。其“悍”劲之足,不但是严管夫君,竟连别人家里的事也要横加干涉。太子杨勇却偏多内宠,且尤其喜欢小妾云氏。
后来正室元妃因心脏病发作死了,云氏更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这就正好触了皇后的霉头。
又偏有二儿子晋王杨广,非常善于矫饰,刻意地不喜欢侧室,而只与正室萧妃一人共居,独孤皇后就大大地喜欢。两相比较,优劣立判。后来杨勇终于被废,杨广如愿以偿地做了太子,盖兆于此。史书称,“皆后之谋也”。
可以说独孤皇后的“悍妇”本色也算发挥得淋漓尽致了,竟波及到皇位继承的废立大事。独孤皇后五十岁而崩,比隋文帝早死了两年,谥号文献。合其一生,能博“悍内助”之名,千古之下,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