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教训好了儿子之后,次日就抽空把他的计划跟顾骜说了。
乍一听到王安的安排时,顾骜还是略微懵逼了一阵的:
“你打算让家族势力彻底退出目前的公司、自立门户专心搞WPS软件?”
顾骜不能不惊讶,毕竟在他看来,王安是不会舍得离开他亲手创立公司的事业的,也不会舍得让他儿子彻底离开。
虽然王家人还持有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可以选择不管事只分钱。
“我想明白了。”王安语重心长地叹息,“我的崛起,我之所以当年能压过IBM,不是因为我电脑做得比IBM好——IBM是电脑行业的霸主,从巨型机到小型机,服务器,他们霸主了几十年了,至今没有人要超越他们的迹象。
我,只是在个人电脑这个细分领域,侥幸领先了IBM,并且把这个领先保持了十几年。
但是,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看的清楚。在个人电脑领域领先,这只是结果,是外在表现,不是原因。背后的原因是,我擅长做商务办公型功能的电脑,我善于满足高端商务精英的需求。
只不过,从1974年以来,过去的12年里,个人电脑的性能瓶颈受限,最适合它发挥的场景就是商务办公,所以我恰好天赐其便,暂时坐上了行业第一的宝座。
但是,CPU,内存,硬盘这些性能每年都在飞奔前进,个人电脑即将进入多媒体爆发的时代,在未来,商务办公只是个人电脑功能的一小部分。我的能力区间和年纪,注定了我们王家人不可能再开拓了,开拓是你的责任。
整机,已经不适合我们的奋斗方向了。我们就几辈子做好商务办公软件,成为未来多媒体整机某一方面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是最好的选择。我虽然不炒股,但我觉得巴菲特有一句话说的不错: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顾骜听了,不由得肃然起敬。
王安这人,自知之明的眼光,真的是非常了得。
当然,王安能够看到这一点,也要感谢顾骜把他们家从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赶了下来,让他有机会跳出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地旁观者清一下。
如果没有顾骜把他赶开那个位置,王安本来是要当局者迷、一直迷到死的。
“你肯这么想,那真是太好了,我相信令郎一定可以成就一番新的事业的。我也省了点心,不用太操心将来新一代的产品,没有配套的办公软件了。”顾骜豁达地说,不过也不忘补充一句敲打,
“不过,还请王叔谅解,既然你们是要在软件方面自立门户,我也不可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篮子里。首先,将来采购了你们的软件后,我们是要自己做多国语言化的,未来我们不会仅限于欧美市场,还要适配更多语种的办公环境。
其次,我们也会引入一定的内部竞争,可能会有两个团队,各自独立设计,最后评比优化、小范围投入市场测试反馈结果。不过你放心,我绝对是择优推广,不会看软件是出自谁手。”
在研发环节就搞内部竞争,这在87年绝对是罕见的,因为软件业眼下还没有形成垄断的超级巨头,光是外部其他公司的竞争,就足够鞭策软件开发者不断前进了。
后世内部竞争激烈的,主要是腾云这样的公司,已经形成垄断了,才自己搞自己。
要不就是华为那种因为供应链安全问题,需要备胎计划的,所以搞两套,一套留着。
但顾骜却很有眼光,他知道他接手之后的第一代乃至第二代电脑,都还需要这个过程。
因为一旦面临微软的开放式操作系统竞争后,如果封闭式操作系统品牌的生态还没起来,来捧场的外部分包商可能不够。这样,指望自然竞争是不可能的,不引入左右互搏的内部竞争,就有可能把比较残次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去。
当然了,顾骜也不会盲目持续竞争,那样既会过度浪费资源,也会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不够简洁。
试想一下,要是一群消费者,在官方的软件销售渠道里,同时看到一个OFFICE和WPS,然后各自做了不同的选购,将来却要面临不同的优化方向、不同的用户习惯,万一用到后面不顺手想换,还要付出重新学习的成本,那肯定会失人心。
办公的东西,简洁统一最重要,这是工具,不是游戏,工具要的就是垄断和标准化,而不是花里胡哨可玩性。
所以,这种内部竞争,应该是只持续到小范围试点投放结束后、分出优劣胜负,就立刻中止。
然后All-in支持那款在小范围试点内测时表现胜出的产品。
这种思路,有点儿像后世互联网时代的A/B测试和“尽快投放,快速迭代”研发思路。
A/B测试这玩意儿,不是互联网行业圈内人,或许不太了解,稍微说几句。
这玩意儿主要是FACEBOOK的小札用出名的。在21世纪初之前,软件行业是比较讲究理性设计的,早期研发完成后,后续的测试也是很严谨的,基本上项目经理怎么要求怎么来,跟设计不符的就是BUG。
但是随着互联网产品更多偏向娱乐消费和社交,偏向“体验”之后,其实最初设计得太严密就不是好事儿了。因为100%项目经理前期论证的模式,只适合那些对错分明的问题。
可是体验这玩意儿,是没有对错的。就像很多公司的测试部门,对着TEST-CASE的时候,你能说出一个功能错没错,但你说不出一个功能漂亮不漂亮、舒服不舒服。
这玩意儿太主观太见仁见智了,你指望不了项目经理每次都跟主流审美站在一起,所以哪怕你希望你的人都跟腾云的工程师一样,“每次都刻意站在小白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也不一定奏效。
这不是同理心的问题,而是精英是无法靠意淫来意淫出小白究竟是如何想得。
后世大约06年前后,FACEBOOK流派开始扩散出来的A/B版测试,这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了。它不需要项目经理再去设身处地把自己装作小白,而是直接把好几个各抒己见的外观、UI更新内容,小范围投放给几千几万个用户去用。
比如,当时几千万的FACEBOOK用户里,会有千分之一随机收到一个升级提醒,要升级他电脑上的FACEBOOK客户端(后来是手机上的APP),而事实上,他们不同的人拿到的是不同的测试版升级文件。
最后统计一两周,看哪个版本大数据表现好,就统一确定升级成这个版本,这招大约在09年前后,就逐步扩大到所有互联网巨头了,大家都不再去花心思揣摩“什么才是真小白”,从此都开始借鉴A/B版测试这种研发方法。
直接让大数据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小白吧。
至于前文说的“先行推出、测试市场反馈,再快速迭代”这一招,只是A/B版测试的前置思想基础,这个手腕90年代末腾云就在用了,那个是加快调试和响应周期用的,让你测试不太充分就先投放市场。让市场反馈你有哪里不行,再快速升级,就省掉很多测试工程师的工作量。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次升级的内容不一样,有好几个对照组,那才是“A/B版测试”。
对于即将到来的1988年,眼下的微软工程师们都还是很端着架子的,他们绝对理解不了这样的研发方法。
而且以现在商业机密的扩散缓慢程度,只要顾骜保密工作做得好,同时不对内解说这个方法的好处,这些先进的研发管理思想,保密到互联网诞生,估计都是可以的。
(历史上FACEBOOK的研发管理思想,都花了两三年才蔓延到所有行业巨头,那时候信息比现在灵通好多倍。)
只不过,因为如今还没有网络下载那么便捷的软件升级渠道,所以顾骜没法通过远程的操作模式,大规模使用小白鼠。
但这都只是技术手段上的问题。顾骜完全可以稍加修改,弄成只在公司核心势力范围的地域内,找关系最铁的渠道经销商,和最脑残粉的铁杆用户,来当A/B测试的小白鼠。
当然,为了把这个制度长久稳定地运行下去,消费粉丝激情肯定是不行的,必须给好处反馈。比如那些主动用测试版并且报BUG、反馈意见的用户,将来可以得到免费获得正式版、不用购买的好处。
相当于是用测试劳动换来的软件使用权。
这些都是后话,暂时还没实施呢。
……
跟王安的转型谈判,还有最后一个细节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原先顾骜已经收购了王安电脑的大部分股权,而王安公司的品牌资产,无疑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顾骜前前后后花了12亿美金,这里面大部分的钱就是为了这个牌子,以及牌子背后的市场认同、消费者惯性。
现在王安要拆分一家他自己家人掌控的纯软件公司,那就面临着依然要用王安的名字,和WPS这个系列软件的品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