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农门娇女 > 第1804章 门前车马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人私下就道,“太后这么多年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倒是一个好帮手。怪不得她不是皇上生母,却极得皇上敬重。”

“是啊,太后这么一病,解决了朝堂上的大问题。”

“我倒是觉得,太后也是冒了风险,万一太子妃过了这一劫,以后总要做皇后的,到时候太后在宫里,总要看人家脸色。如今她这般…以后就不怕被找后账?”

“不能,太子妃明理孝顺,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太后这么做,还是挺冒险。”

林家大院儿里,因为所有人都退回来闭门思过,家里倒是难得热闹了几分。

老爷子坐在廊檐下的椅子上,问道,“大海和保哥儿呢?”

“当然是下田了,”老太太正给念慈梳辫子,随口应了一句,“好在封村是从山神庙那处开始,否则整日蹲在院子里,怕是老大和保哥儿就要憋疯了。”

老爷子也是笑道,“他们爷俩就是喜欢庄稼,这马上要插秧了,耽误了农时,就是耽误了一年的收成。”

林仁从城里回来,闲着无事,烧起院子角落的烤炉里给孩子们烤点心,一阵阵甜香。

林佳闲不住,也是心里烦躁,就拉了哥哥弟弟们比划。

他们也不过是自小学过一些简单的拳脚,后来被疯爷折磨了一段儿,学了些保命的本事,其余就没什么了。

这会儿说是比试,其实同小孩子打闹没什么区别。

栓子和喜子几个小子也跟着闹腾,就是越发老实稳重的果冻儿和小鱼儿都被牵扯进去,一时间院子里烟尘四起,喧闹的差点儿掀开了房顶。

从来都是这样,再大的愁事,只要听着孩子的笑声,也会烟消云散。

过日子很多时候就是过人,无论再艰难,有人就有希望。而林家最不缺的就是人,希望自然也是满满。

冯氏同刘氏,还有周心秀这三妯娌从外边回来,见得这般,微微皱着的眉头也是松了开来。

“爹,娘,今日又有乡亲送了粮食等东西过来,我都让人记在账册上了。”

“好,秋日时候,咱们就双倍还回去。这个时候还能给咱们送东西来的,可见是心善又明理的。”

董氏招呼儿媳们上前坐,细细问起村外之事。

老百姓们不懂什么叫殿前失仪,按照他们的理解,就是林家老太爷惹皇上生气了,被皇上关在家里反省。

不,不只老太爷一个,还有整个林家的人,甚至一个村子的乡亲。

人人都知道,林家的粮食先是捐了一大半给西征军,剩下的又送去湖州赈灾救人。甚至老太爷还出面借了很多,陆续都送出去了。

如今,林家被封村,不能出去采买,这不是要把林家人饿死吗?

于是,不知道是谁家第一个带头儿,陆续有人开始往粮囤村送东西。家一袋子白米,我家一袋子土豆,他家两串干蘑菇,甚至还有进城买了油盐酱醋等物送来的,还有城南的烧鸡,城西的卤肉,城北的武记烧饼…

当真是应有尽有,送到粮囤村外,直接给了把守的侍卫 ,说明原委,百姓们转身就走,根本不留姓名。

第二日,又开始陆续有更远地方的百姓赶来,比如福来县。林大山实干,林家做后盾支援,不过三年就把当初人人厌弃的穷县,变成了如今富足之地。即便如今林大山调走了,但所有百姓也都记着林家的好。

他们结队,送了十几车粮食,土豆,粉条,地瓜,各色干货,吃用之物,简直应有尽有。

林老爷子听说,亲自出面接待,说服这些乡亲都留下了姓名和住处地址,以便后报。当然,林家的报答不是银子,那真是侮辱了乡亲们一片真心。林家承诺,再有新粮食推出,必定派人去福来县教授,赠送种子。

农人们还有什么比田地里出产更高兴的,更何况林家俩字就是活招牌。老爷子的承诺,更是响当当的一块牌子,天下谁都可以说话不算数,但林家老太爷绝对不包括其中。

虽然不求回报,但有这样的好事,也是人人高兴的回去了。

这么陆续忙了两日,老爷子就吩咐村口的茶馆,安排专门的人手做统计,来者不拒,却要记录清楚。

冯氏等妯娌三个在家闲不住,就每日过去看看,把乡亲们送来的物资分配一下。

方便存储的就存储,容易腐坏的,就分去学堂给孩子们加餐。

当然,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在这样的时候。

外边进来的东西,都是要经过验看的。

花婆婆被从宫里请了回来,专门负责这个。除了疯爷,也就是她和胡天明最擅长验毒。

胡天明忙的整日不见人影,就只能完教给她了。幸好老太太还有几个小徒弟,从医学院招过来,当实战演戏了。

京都里有人想知道林家封村之后如何,坐着马车晃悠过来探看。倒不是同林家多大的仇恨,想要看林家倒霉落魄的样子,也就是好奇而已。

结果,林家不但没有门前冷落,反倒比之平日更热闹。茶馆里坐满了人,村口路旁排满了牛车马车。

村里是一个人都没有出来,但一袋袋的粮食,菜蔬,用物,却从木栅栏上,源源不断的送进去…

有人以为是林家再采买,但是问了几句,朴实的农人抹着头上汗珠子,一脸奇怪的问回去,“俺们怕老太爷没有吃的,从家里带了一些过来,要什么银子啊!家里的米粮都是老太爷给的稻种种出来的,鸡蛋也是大少爷派人帮忙建鸡舍养蚯蚓喂出来的,干菜是去年秋日山上捡的。俺家老婆子蒸的馒头最好,我也送了两锅过来。都是自家的,要什么银子?老太爷说了,我们是自家人,自家人在为难的时候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啊。”

老农说完,从管事手里接了单子就笑呵呵放进怀里,要赶回家去,“多谢管事,过几日家里棚子的菜蔬就要下来了,到时候再给老太爷送几筐过来。”

登记的管事想说村里的菜棚子不少,也不缺这两筐菜,但老太爷早吩咐过了,无论乡亲们送什么都高兴收下,不能让乡亲们觉得被嫌弃。

于是,他就笑道,“好啊,虽说种菜技术是大少爷传出去的,但我可听说了,们村里的春菜种的最好,比我们村里都好,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