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会请愿,是清末立宪派人士所主张的一项政治运动。
他们希望清廷速开民选国会,实行内阁制,但是摄政王载沣一直拖延,先是与立宪派约定了九年的时间,而后又提前了三年,一直要到宣统五年才会设立国会。
随着国内外的局势发展越来越恶劣,立宪派人士对于开国会一事上始终紧咬不放,几次请愿运动的规模一次比一次浩大。
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的分配。
现在国内虽然没有大的动乱,但看不见的斗争却丝毫没有减少。
各地的官僚拼命寻求割据,朝廷上的各个派系相互争斗,若非朝廷勉强还能够掌握北洋六镇,恐怕内部早就反了。
但就算如此,现在也到了即将引爆的边缘。
一旦有人出手打破平衡,整个局势就会瞬间炸开。
这也是吴赫笃定载沣不可能杀他的原因,吴赫自己又不是什么小角色,那是朝廷里有数的封疆大吏,还是摄政王一系的有力支持者。
只要载沣不是杀死,就不可能做这种自断一臂的事情。
吴玄之和吴赫二人乘坐着轮船,沿着长江一路往东边而去。
夏季水灾的影响力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散去,两岸的田地荒芜,根本看不到人烟。一些原本贸易发达,人烟稠密的沿江城市,此刻也萧条了下去。
整个时代,都好似是灰色的。
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麻木和呆滞。
一直到他们的船只抵达金陵的时候,情况才好转起来。而等他们到沪上,整个世界才彻底改换过来,变得热闹繁华。
吴玄之他们在金陵逗留了两天,修整之后,便重新启程,沿着海路一路向北方进发。
其实本不用耽搁这么久,但吴赫毕竟是封疆大吏,沪上的官员听闻他在此逗留,纷纷上来参见拜访。
此时的沪上虽然开阜,且因为有大量租界的缘故变得繁华起来,但依然隶属于松江府管辖,这里最高级别的官员也比吴赫要低一大截。
离开沪上的第三天,船只终于在天津靠岸。
天津附近的官员早就有人在码头边上接应,在数十人的队伍簇拥中,吴玄之等人进入了天津城。
……
天津城繁华了很多年。
因为码头的缘故,整个城市异常繁华。
哪怕之前大水的缘故导致各地混乱无数,但似乎丝毫都没有影响到这里。
宽阔拥挤的街道,摩肩接踵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
与这里一比,蓉城虽然为川中首府,但也相较这里差得远了。
这是这个国家很少见的充满了活力的城市,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就是如此。虽然百姓依然贫穷困苦,但至少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饿死。
“吴大人,下官在松鹤楼给您定了一桌接风宴,还请赏脸。”天津府尹在前面引路,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
天津府尹虽然比不上顺天府尹,但因为位置特殊,完全用不上对一个地方总督如此卑躬屈膝。
但二人同属摄政王阵营,而且府尹也知晓这位爷虽然年轻,但却非常受摄政王器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未来绝对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重臣。
“许大人客气了,那吴某却之不恭了。”
吴赫拱了拱手,倒也没有拒绝。他从不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大清官,对于这些应酬之类的事情嗤之以鼻。
哪怕很多时候他内心不耐,但面上也不会表现出来。
松鹤楼位于天津钟鼓楼边上,楼高五层,位置极佳,站在顶部可以俯瞰各处。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