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武侠修真 > 九剑行歌 > 第62章 闻人氏惨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下,这就是记载了神医闻人氏的卷宗。”吏员领着姜赟,来到了一片密密麻麻的书柜旁,准确的找到了姜赟想要找的东西,恭敬的道:“共有上下两卷,殿下您慢慢看,属下这就去给您煮茶。”

“多谢。”姜赟抽出了那两份卷轴,找了张凳子,用袖子将凳上的灰尘扑掉,然后坐在上面看了起来。

上下两卷看起来还真是要不少时间,期间那个吏员来送了六次茶,姜赟专注于翻阅卷轴,没有察觉。

直到他来送饭的时候,姜赟才惊觉道:“现在几时了?”

“回禀殿下,已经是快申时了。”

姜赟连忙起身,心说怎么都这个时候了?天都要黑了,自己可得赶紧去找到闻人妙才行。

否则的话,自己漏了一天上药,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殿下,您不用膳吗?是不合口味吗?”吏员见姜赟抬腿要走,便急忙问道。

“不是。”姜赟摇了摇头:“我得去救人,不然的话,我可能会出问题。”

“……”

姜赟这话说的像谜语,吏员愣了一下,不知该如何作答。

等他回过神来,姜赟已经离开了。

匆匆走出了后院,路上看到秦若素正在很敷衍的给奄奄一息的谢山河上药,一旁是面色不善的天监丞刘法背着手看着,想来这也是刘法强迫秦若素做的。

没有多理会,简单跟刘法打了个招呼,姜赟就出了都水院。

见姜赟匆匆上马,白守贞也跟着上了马。但姜赟一言不发,白守贞就有些莫名奇妙。忍不住问道:“殿下,咱们这是要去哪儿?”

“回药院。”姜赟微微一笑:“我要找的人,现在就在药院里面。”

“……”

白守贞心头觉得奇怪,也没多问,只有跟在后面。

闻人氏,从二百年前,忽然崭露头角的一个医生家族。

据说他们秦朝一直延续到现在,只不过以前没什么名气,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民间,还是老家行医,所以外人很少有听说过他们。

倒是镇江的那边,提到闻人都是耳熟能详。

让闻人家族崭露头角的原因,是当时的一位从闻人家族里出来的年轻大夫,行医至太安府,在不知其身份的情况下,治好了最受皇帝宠爱的公主所患的顽疾。

公主芳心暗许,皇帝也愿意成全这门婚事,但是那个大夫却拒绝了。

本来这件事应该是就这么算了,但是那个大夫离开之后,公主却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终于再度卧榻病床,不久之后,便一命呜呼。

其实姜赟看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奇怪。天下真有这么莫名奇妙的病?人在能治好,人走了就要活活把自己饿死。与其说这是生理上的疾病,倒不如说这是心理上的变态啊。

而且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无论是传闻,还是前朝的宫廷记录,上面对于这位公主所患的疾病皆是语焉不详。

倒是有几条关于这位公主美貌的记录,说什么当时京城里的纨绔为了争夺谁能做这位病美人的驸马,一度搅得整个太安府鸡犬不宁。

言归正传——这件事发生之后,皇帝自然愤怒无比。

他认为,那个大夫能够治好自己女儿的病,是用了巫术。等他一走,巫术就失效了,自己的女儿就又病死了。

于是他发布通缉令,捉拿那位大夫。

那位大夫已经从太安府走到了应天府,被抓回来的时候一脸的茫然。

后来皇帝质问,他自称无辜。于是皇帝恼羞成怒之下,将其推上刑场。

时值六月,到了闻人大夫人头落地之时,天空忽然从晴转阴,鹅毛大雪纷纷飘落。

见状如此,百姓齐齐跪地喊冤。

而这位闻人大夫此前在太安府逗留之时,不分贫富贵贱,出手治好了不少人的病。

此前迫于皇帝的淫威,众人不敢言语。

这一次,倒叫他们抓住了机会。

百姓推举出一位代表入宫请愿,不求别的,只求皇帝能够昭告天下,说闻人大夫是受到了冤屈。

然而皇帝肯定是要面子的,之前他不顾旁人劝阻,执意斩了闻人大夫。现在又要昭告天下,说闻人大夫是被冤枉的,那岂不是在天下人的面前,打自己的脸么?

于是他说什么都不同意。

本来这也就是一个民间的传闻罢了,真正让这件事被载入史册的原因,是因为闻人大夫的死,正是之后不久,一场政变的导火索。

当时的宰相李安,心存野望。他勾结宫中的宦官,蒙骗皇帝,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欲图独掌朝政。

等到他实现了这个目标,连皇帝都差不多成了他的傀儡时,他又对此感到不满,想要自己做皇帝。

于是,他就拿这件事来做文章。

说六月飞雪,此乃天大的冤屈。陛下知之却不为,实乃天子之失职。苍天震怒,则我等凡人受罪。还望天子罪己以示苍天,告天下。

听到没,这是要皇帝下罪己诏。

本身皇帝就是个要脸的人,那老百姓推出来一个代表让他说一句闻人大夫是被冤枉的他都不干,还下罪己诏?这不是开玩笑么?他说什么都不干。

于是李安谎报灾情,说江南大涝,河北大旱,除开太安府,天下就没一块好地方了。

皇帝知道他说的是假的,叱责了他一番之后,也就没当回事。

但是李安脸上又挂不住了,某一天朝会,他跳出来指着皇帝说你残暴不仁,造成如此之大的冤屈还没有丝毫悔改之意,你不配当皇帝。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已经被李安买通的侍卫们杀入大殿,眼看就要把皇帝当场杀死了。

这时,之前跟李安勾结的那个太监反水了。

他之前被分享了李安欲图谋反的计划,所以特地请来大内侍卫中武功最高的高手来假扮宦官,贴身侍卫皇帝。

其他侍卫们冲进来欲图杀死皇帝的时候,他就护着皇帝拖延。直至同样埋伏好的永安卫突然杀出,将在场参与政变的人尽数缉拿。

后续如何处理,并非是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这件事,闻人家族才被注意到。

在这之后,皇帝依旧没有道歉。不过他倒是召闻人家族的家主入京,之后闻人家族举家搬迁至太安府,闻人家族成为了宫廷里的太医。

还被皇帝赐予天下所有的医生都求之若渴的金匣药方。

要说闻人家族的崛起,是因为陆家的皇帝。

那么闻人家族坠落深渊,也要拜陆家的皇帝所赐。

前朝末帝陆庸,屠杀士族期间曾大病一场。当时太医院的院监闻人霆没能治好陆庸,便被陆庸下令满门抄斩。

而宫中有人提前通风报信,使闻人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人得以逃离。

在逃走的这些人当中,他们还带走了金匣药方,陆庸曾派人搜找,但一无所获,为此,陆庸一怒之下又杀了不少人。

此前姜赟对这些并不知情,前朝那场政变,并不算是什么重要的事件,古往今来同样的事情多了去了,做的比李安巧妙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就算要学习借鉴以提高警惕,也轮不到这件事。

至于姜赟为什么会认为人就在药院里,理由也很简单。

天监府的记载中表示,知道闻人家族有人出逃这件事的人,屈指可数。

当时大部分的闻人家族成员都选择了牺牲自己,以营造出他们并不知情的情况。

所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闻人家族在那一天就已经被杀光了。

而知晓闻人家族有人出逃,并且还携带了金匣药方的人,毫无疑问,就是协助闻人家族成员逃跑的人,也就是那个给他们通风报信的人。

当时就职于太医院的一名太医,严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