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武侠修真 > 九剑行歌 > 第23章 嫌犯之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快,姜赟就列出了一份名单。

一共四个人,每个人都是父皇之死的直接受益者。

第一个人是嫌疑最大的,楚王姜怀平。

高祖皇帝姜烨的长子,当今皇帝姜怀安的亲哥哥,同时,也是姜赟、姜念等人的伯父。

二十三年前,当时还是河西望族的姜家第三子姜烨,因难以忍受前朝末帝陆庸的残暴统治,揭竿而起,饱受其害的人民群众一呼百应,纷纷加入了造反的大军。

但陆庸虽然喜欢昏庸无能,纵容手下聚敛财富,但对于军队他是一点都不亏待。

兵强马壮的前朝军队遭遇乌合之众一般的叛军后,自然是猛虎入羊群一般,将叛军打得节节败退。

可纵使前朝军队实力强大,陆庸好利而暴虐的行径,还是让百姓极度痛恨。

在姜烨揭竿而起之前不久,黄河附近曾因泛滥导致当地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在得知当地人饿的都开始易子而食都情况下,陆庸依旧毫无作为。整日在宫中与宠姬美妾过着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其下官员也大都忙着敛财,当地官员请求朝廷赈灾的奏折竟都落了灰。

此事一出,天下人皆痛恨陆庸。姜烨也正是因为此事,才举旗造反的。

虽然他只不过是凉州刺史而已,但他本身好以天下为己任。再加上二儿子姜怀安一顿蹿腾,他就立刻造了反。

总而言之,陆庸已经惹的天下百姓都恨不得生食其肉,生饮其血。所以全天下的百姓都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反当中。

而且不仅只是姜烨造反,与此同时,江南六地纷纷响应,河东节度使,辽东节度使,等等各地节度也都加入了进来。

陆庸听从手下谋士的建议,以优厚的待遇拉拢了一匹造反的头目,对姜烨等最开始造反的一众头目予以严厉打击。这样才算是将全民造反的情况暂时抑制住了些许,之后,双方寸步不让,展开了长达七年的战争。

在七年之后的某一日,原辽东节度使张裕年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接替了他的位置。

陆庸觉得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个好机会,毕竟河东,江南的敌人有天险相拒,自己不必太担心。唯独辽东一带的叛军,非常让他头疼。

于是他就派出二十万的精锐,想要趁其病,要其命。

张裕年出身士族,其子张敬天从小接受的就是士族教育。他一面派人通知姜烨等人,一面率军出击,在柴郡以西的白鹿原处,率领辽东军八万余,阻拦着前朝的精锐部队的前进。

但人数的劣势难以弥补,最终前朝军队还是攻破了张敬天的防御工事,双方在白鹿原激战数日,张敬天最终拖到了援军抵达,里应外合将这二十万前朝精锐全数歼灭。

不过辽东军经此一役,也是全军覆没,张敬天战至最后一刻,最终力竭而亡。他英勇的事迹被那些唱戏的人编成故事,如今依旧在坊间流传。

白鹿原之战彻底打垮了前朝的部队,叛军从此一路高歌猛进,以姜烨为首的叛军一路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径直杀入太安府,七日攻破临安城,最终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下了京师永安。

陆庸拒不投降,城破之时,举家投火自焚,姜烨气的够呛,特地派人把陆庸的尸体找出来鞭尸。

之后众人拥戴姜烨为帝,随后姜烨登基,国号大晋,定都永安,年号永安,希望天下从此永远平安,百姓安居乐业,再无糟心之事。

然而三个月之后,姜烨便身染重疾。临死之前,姜烨召来宰相与三个儿子。

长子姜怀平本以为自己会继承皇位,却没想到父亲当着他的面,说要自己的弟弟,姜怀安来继承。

最气人的是这王八蛋竟然连推辞都没有,还答应了。

此事让姜怀平异常不满,不过既然这是父亲的安排,姜怀平也捏着鼻子认了。

姜怀安即位之后,最尊贵的秦王之位,姜怀安竟然还封给了一个外姓人,而封给自己的则是第二的楚王。

这件事又把姜怀平气得直哆嗦,心说咱们俩不是亲哥俩么?你凭什么这么对我?

于是姜怀平一气之下,眼不见心不烦,举家搬到封地去,从此在封地里关起门来过日子。

不过,对于姜怀安的不满,他却从来没有一天消退过。

即便是姜赟的耳中,也经常能够听说姜怀平在封地又说了什么父亲的坏话,又说这皇帝本该是他当之类的话。

姜赟从没见过这位伯父,从姜赟记事起,他似乎就已经在封地生活了。

如果不是逢年过节,能见到他派来送礼的使者,姜赟甚至对他这个人都没什么具体的印象。

不管怎么说,姜赟觉得他是头号嫌疑人。

按照祖制,父死子替,兄死弟及,但自己的爷爷却跨过姜怀平,让自己的父亲当了皇帝。姜怀平想要弄死父亲,然后用祖制作为理由自己当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的三个人,比起姜怀平来说,嫌疑就不是那么大了。

一个是因为总觉得父亲的决定非常不切实际而经常跟父亲争吵的左丞相冯凝,其手下从者甚众,独党专权,对权力有着异于常人的渴望。

对现在位极人臣的状态,似乎还有些不满,刺杀父皇从而制造混乱,他趁机篡位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一个是原河东节度使,今骠骑大将军、太师赵守信。居功自傲,为人嚣张。经常欺负其他的官员,为此没少被父亲训斥,兴许也是因为这件事而怀恨在心。

关键是他现在仍是手握兵权,河东地区更是跟他家后花园一样,父皇就是想要安插人手,都插不进去。

有兵有地,对父皇也有所不满。倘若刺杀父皇是他一手策划,那么接下来他的行动就该是举兵造反了。

最后一个,并非是某个人,而是一个整体,那就是所有的皇子。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姜赟虽然是姜家的长男,但他来继承皇位也并非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陈贤会在姜赟选择秘不发丧,调查凶手的时候,会再三询问姜赟是否要这样做的主要原因。

因为一旦这件事被翻出来,其他的皇子以不孝之名来攻击姜赟,那么就算陈贤和皇后站在姜赟这边,其他的大臣们也会认为姜赟不成熟,不太适合当皇帝。

就算强行把他推上去,恐怕也会因为不能服众,而被那些大臣们换着法来刁难。

虽然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何况以这些大臣们的士族精神,想让他们乖乖服软,除非是真有那个本事,不然的话,他们才不会低下他们那高贵的头颅。

再加上姜赟是个被赶出宫的皇子,当初那些还凑在他身边想要有朝一日乘龙而上的家伙们早就跑没影了。

就连这群趋炎附势的人都看不上姜赟,其他的人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件事是那些皇子做的可能性也不小,不过姜赟还是不愿意相信他们会有着弑父的嫌疑。他宁愿相信他们自己并不知情,都是他们的手下瞒着他做的这件事。

总而言之,目前姜怀平在他的封地居住,自己不方便调查,眼下也只能针对赵定邦和冯凝行事了。

想到此,姜赟便把那张纸折叠起来放进了抽屉里。

本以为还会有更多的,但自己能够想到的嫌疑人就只有这些了。

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与皇位有关的,这名单并不全面。

看来自己要找时间去问问义父,父亲在外面有哪些仇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