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淮胥走到应惜惜身边坐下。
“朕倒是不知,朕何时说过要扩充后宫这话。
王老爷不如说说,朕是何时说过的这话?”
殷淮胥也随着应惜惜喊王老爷。
至于岳父这个称呼,是不可能喊的。
欺负他家小姑娘,还想让他唤他岳父,做梦!
殷淮胥不喊平身,王富商也不敢起身,只能跪着挪动方向面朝着殷淮胥和应惜惜两人。
“陛下恕罪,您未说过这话,是草民胡说的。
但草民也是关心陛下和皇后娘娘才这么说的!
毕竟这后宫中只有皇后娘娘一人,陛下您.......”
“够了!朕倒是不知,你一介草民胆子竟如此之大,正一品的官员都不敢对朕的后宫指手画脚,你胆子倒是大!
莫不是你觉得你如今的地位都大过朕了?”
殷淮胥语气冷厉,周身散发出压迫感,王富商后背瞬间泛起了凉意。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草民绝无此意!”
“王富商,惜惜嫁给了朕,就是朕的人,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第一皇商这个位置,你王家若是不想做,大有其他人想做!”
殷淮胥冷声威胁着。
“是!陛下恕罪!陛下放心,草民绝不会再对皇后娘娘和您的后宫指手画脚了!
还请陛下恕罪!”
王富商非常识相地求饶了。
孰轻孰重,他分得清的。
“退下吧。”
“是!”
王富商麻溜离开了,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他离开后,殷淮胥安抚地牵过应惜惜的手。
“他是不是威胁你了?”
应惜惜摇头,“倒也没有,若早知他是要说这些话,我就不应该见他的。”
“放心,以后他不会再来见你了。
至于王家.......可想给他一点教训?”
殷淮胥在用他手里的权力安抚应惜惜。
应惜惜眨眨眼,“想!至少也要让王富商焦头烂额!”
“好,交给我,我给你出气!”
说完扫兴的人,殷淮胥看了眼自己的三个儿子。
“孩子们今日可乖?”
“挺乖的,他们都不怎么爱哭,饿了拉了只会哼唧几声,可乖了。”
提起三个孩子,应惜惜兴致高了点。
“还算他们听话,不然我就要打他们屁屁了。”
殷淮胥扬了扬眉头。
应惜惜哭笑不得,“打什么打,才一个多月的孩子知道什么?
对了,你突然过来,政务可处理好了?”
“还差一点,我听小福子说王富商过来见你,便连忙过来了。”
“那你快回去继续处理政务,等处理好了再过来吧。”
应惜惜推推殷淮胥。
殷淮胥垂下眉眼,“可我想跟你待在一块,难道你不想吗?”
应惜惜扶额,对殷淮胥这个狗皇帝的撒娇也是习以为常了。
“那你把没处理的政务搬过来处理吧。”
殷淮胥高兴了,“好!小福子!”
.......
应惜惜发现自从她生了孩子,殷淮胥比起以前更黏她了。
明明她也跟之前一样待在宫殿里的。
现在的殷淮胥除了早上上朝和必须要在御书房见朝臣商议政事外,其余时候都恨不得黏在应惜惜身边。
当然,殷淮胥在身边的时候也会照顾三个儿子,应惜惜还能偷下懒,也更自在。
对于殷淮胥的黏人,她便也不说什么了。
三个儿子周岁时,殷淮胥和应惜惜给他们准备了简单的抓周仪式。
除了一般的算盘,书本,毛笔,砚台,未开刃的小刀这些东西,殷淮胥直接把他的玉玺也放进去给儿子们抓周。
看到玉玺的应惜惜:“??”
“阿胥,你怎么把玉玺都放进去了?
你真不怕你三个儿子都去抓玉玺了?”
殷淮胥挑眉,“图个乐子罢了,他们要都抓玉玺也行。”
应惜惜嗔了他一眼,在孩子们面前拍拍手,引着他们爬到放着东西的地方。
三个小婴孩里,显然老大是总指挥。
老大一动弹,老二老三也跟着动弹一下。
三个孩子陆续爬到各种东西面前,一屁股坐下了。
“宝宝,这支笔挺好看的,要不要拿支笔呀?”
应惜惜试图引导孩子们。
但三个孩子对那支毛笔都非常地不屑一顾。
看都不带看一眼的。
应惜惜这个老母亲:“........”
三胞胎显然是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伸着有肉窝窝的小胖手摸摸金子,又摸摸算盘,最后葡萄大眼瞄向了放在角落的玉玺。
老二先看到玉玺,哼哧哼哧地就爬了过去,伸着小胖手要去拿。
但不等他拿到,老大老三也一起伸手去拿玉玺。
兄弟仨都瞄上了玉玺,直接抢了起来。
应惜惜和殷淮胥对视了一眼,“........”
“说中了,麻烦了。”
殷淮胥倒是挺淡定的,“没事,现在让他们抢玉玺,长大之后就不让了。”
应惜惜看着三个胖娃娃哼哧哼哧地抓着玉玺不松手,小模样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样子,哭笑不得。
她拍拍手哄着,“哪个乖宝宝要娘亲抱抱呀?”
兄弟三人都很喜欢跟娘亲贴贴,见到娘亲招呼他们,他们看了看手里的玉玺,犹豫了一下,一起放下玉玺就哼哧哼哧地朝着娘亲的方向爬过来。
应惜惜一张开手就抱住了三个奶香奶香的胖娃娃。
“真乖!”
应惜惜朝殷淮胥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把玉玺先拿走。
殷淮胥明白了,把玉玺拿走了。
应惜惜这才让三个儿子再抓周试试。
不过这次没了玉玺,三胞胎都兴致缺缺的,什么东西都没去抓。
应惜惜无奈,“看来只有玉玺最得他们的心。”
殷淮胥笑道,“可你这个娘亲一喊他们,他们就乖乖放下玉玺投入你的怀抱了。
这说明,只要你一直在他们身边,哪怕将来他们长大了真的想要争夺皇位。
只要你开口劝他们,他们一定会听你的话。”
应惜惜觉得有点道理,“说的也是,反正现在想这么多也没办法,阿胥,咱们好好教养孩子们吧。”
“嗯。”
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也一天天长大。
在三胞胎三岁那年,殷淮胥直接让他们去国子学进学了。
同时也让太傅来教导他们为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