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放弃那么多城市让护卫队大队人马到来的脚步快了一些,赶到南京的护卫队是五个师,包括了之前在南京及附近几处筑预设阵地,此时归建的二师加二个新建师共五个师。
用五个师攻打南京是此事肯定不急才如此安排,在清军忙碌调整布置时这个消息已经报告台湾,清军如此安排因属于战役中发生重大变化,路程又近照例由参谋部与沈磊下决断了。
对此参谋部与沈磊的判断就是满清在南京留下重兵并非是必保南京,而是弃车保帅拖延时间的一类打算,当然也是清军越退地盘、人口、财赋越少,放弃一部分清军乃是废物利用,属于一举两得的打算。
满清如此打算倒不必急于求成,反正守城清军只剩下一处,又无处逃窜,让新扩编的二个师练练兵也是好的。于是决定用更多兵力布置在与清军对峙的前线,南京这个半死不活的敌人不如让陈近仁带领试验一下清军此时的守城战术,为下面的战斗有所准备。
一场战事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护卫队在沈磊策划下总是尽力将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这个态度或风格从计算荷兰殖民者开始,此次江南战事的第一战役也是如此。
兵出不意让满清的迎战护卫队的整个布局如同一个笑话,造成清军被动拼命却诸将领不应和而无法进行后果断撤退。因而此时对清军残留南京、意图复杂的局面,护卫队的五个师并不急于赶路,只有原来就布置在这里的第二师先『逼』近南京下营挖掘封锁壕起来。
二师的全军会师后就在原来预设阵地方向向南京『逼』近了就在中山门外五百米处开始挖掘起战壕,这个距离城墙上清军的火炮完全能够上,可挖战壕仅一条线,一个人占一米长度,要打中连护卫队老炮手也不敢说十发就能达到目的,清军留下来的炮手更差劲又没有那么多炮弹浪费,因而双方一个挖一个看相安无事。
二师的到来让四处而来的清军吃惊一下后仍然忙碌着自己的整编,与加强城防的工作,对城外万人护卫队并没有出动、包围、强攻,先灭杀之,反而双方各干各的清军连火炮也不响一下实在是有些不大可思议。
二十多万对一万就这样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或许因清军刚从各处来南京,整编没有完成,但畏战而无人敢请战肯定是最关键的。
当然护卫队这里也不会长时间让一个二师挑战二十多万清军的,其他四个师只隔了二三天也到了位置。于是后来的四个师从二师两边继续挖战壕,并用交通沟向前延伸,从五百米挖到距城墙百米才止步,等完成了这些工作就成了一个大c型将南京包围了起来。
给南京留下一个口子不是兵法的围三阙一,而是长江那边让清军逃也没有船可逃,再在江水与城墙之间挖战壕就不必了。
在护卫队挖战壕期间城内清军倒也是整编完成,城墙防御的安排也随着护卫队的兵力布置,地势因素调动定当,此时南京攻防战就正式要上演了。
南京清军自己见外面只有五万护卫队已经将心态调整了不少,有一些中下层军官,甚至是被委托带领这支弃子心理多少有些怨气的高级军官心里还有所期待,这个期待就是打上二三年为满清为天下人打破护卫队总是以少胜多的神话。
而护卫队当然是将眼前的清军视为死老虎,不过知道清军在武器与战术上都有进步,加上还要让二个新编师练练手,于是陈近仁干脆让二个新编师轮流着向南京的清军发起了进攻。
护卫队的进攻当然是以炮击开始,这一天五个师的一些主要干部站在十一师进攻方向后面的小山上,用望远镜观察十一师组织的进攻。
实际上十一、十二两个师主要也是老干部老士兵调拢再加近半经过训练的新兵组成,战斗力弱一些也是大家不大熟悉,配合不够默契。
不比老部队人员虽经常流动,毕竟大多数时候调动的人不会太多,新战士来了也只有三分之一可干部班子互相配合已久,而十一师的干部都是一下从各师凑集的,配合不够默契才正常。
不过已经合练了几个月,加作战至今没什么硬仗配合上也十分到位了,比老部队仅差一二分而已。因此此时进攻章法不『乱』,步兵在前沿壕沟等候,炮兵为了准确一点都是在千米左右布置着。
只是此时清军火炮也不少,火炮的布置前面左右叠了二米高装了土的草包袋中间开口的半围墙。这是学后世麻袋土包的临时工事,可以大幅度减少伤亡,不直接命中不会有事。
准备定当护卫队火炮开始试『射』,虽然有测距仪与老炮兵攻打城墙比大面积炮击要求高太多,移到直『射』位置仍然要依次开火校准。
等三发校准护卫队开始有节奏,以每分钟二发的速度一下打了三十轮才停顿。在护卫队炮兵试『射』时间清军的火炮也开始开火,于是相隔千米的两支炮兵发生了双方至今最大的炮战。
只是这场炮战极不公平,护卫队十米一架炮三百米布置了三十架,清军城墙上拼命要多布置但城墙的宽度不够,要安放火炮得从城墙底部开始夯方台砌外框,等于额外建造一个个炮台才能架炮。
这样的工作量不小又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了炮台才能架炮外连火『药』炮弹也得放在一起,同时炮台的密度也达不到十米一个,如果这样密还不如城墙加宽一倍。
双方这样的条件下清军在火炮布置密度上完全无法比,如此时护卫队就占了三比一的优势,这还是仅单列而已若双列、三列仅数量优势清军是打不赢炮战的。
当然护卫队炮兵比清军不仅数量多,『射』速上的差距愈加明显,护卫队全力『射』击是清军五倍以上,此时以比清军快二倍以上速度发『射』,如炮弹一样重护卫队就是清军六倍以上投『射』量,优势巨大。
实际上这六倍以上投『射』量还是纸面数据,相比护卫队的测距仪清军的葡萄牙人炮规更差一些;相比护卫队炮兵的训练有素清军炮兵甚少训练;相比护卫队一切准备工作有条有理清军对护卫队火炮阵地直到护卫队架了火炮才知道,也没有及时测距。
硬件差距大软件也没有好一丁点,还有炮弹方面清军是从明军那里学到爆炸弹的,这技术在时间控制上比护卫队差不少,早炸迟炸比例大。而且是火炮的炮管与炮弹清间隙大,造成『射』程近还散布率比护卫队大几倍,一千米距离上护卫队火炮圆周率在二十米以下,清军在五十米以上。
这样对比下来双方炮战清军的劣势并非是一点点,完全是没什么还手之力,因而才几分钟清军的还击稀疏了许多,证明满清方面准备以火炮对付火炮的策略因清军火炮铸造、火『药』制造、炮弹制造的技术太差,炮兵训练不足、技战术水平太差,根本是想当然了。
一场炮战才十几分钟清军已经败下阵来,不过护卫队此时并没有乘机进攻,这个原因是沈磊指示不急于夺城而是『摸』清满清方面守城的新装备、新手段、新战术,『摸』索自己的新战术、新装备。
根据这个孑指示护卫队将在评估炮击效果后才会决定下面行动,毕竟清军的底还没有『摸』清楚,只知道他们从护卫队这里学到一些战术与手段,在未搞清之前不急于进攻。
三三九百颗炮弹落在南京城墙三百米一段此时硝烟未散,五个师几十个干部在山坡上用望远镜望去一时间只知道落在城墙上的比例约四成,这个成绩不算差,至于城墙上成啥样还要过一会儿才看得清。
等硝烟稍淡望见南京城墙虽然已经残破,对面十个炮台因引燃火『药』桶七个炸成一片废墟,垛堞也是炸毁了不少。只是此时才看清城墙上清军的布置,原来他们也真学护卫队在炮台与垛堞下堆了许多袋土布包,因而城墙上炮台与火炮基本上全毁了,可垛堞虽破躲在土布包堆成的小垒中的清军应该伤亡不大。
对此几十个干部讨论一会儿觉得还是再进行一轮炮击再进行一次佯攻为好,因为望见的清军伤亡似乎是并不大。。
这些人属观战,虽没有决定权与提议权但十一师干部觉得有道理,于是护卫队的火炮在休息了十分钟后再次发威,轰隆隆的炮声又响动起来。
只是这次炮击在十分钟后开始向城墙两侧移动,也就是后世战争中的炮火延伸战术,放城墙上就是向两侧平移,不让清军从两边支援中间受到炮火洗地之处,这个战术已经是护卫队运用成熟、每次获得巨效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