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武器这时代算得上武装到了牙齿,加上特制波纹钢胸甲、臂圆盾,及比蒙古马高十五厘米以上的杂交混血马,这支骑兵第一期虽然只有一万多却是不仅武装到了牙齿,也是够神气奢华的。
只是因为马不足加这支奢华骑兵定位遮断战场;保护步兵;追杀逃兵;短途突击;袭击敌行军、运输队,暂时不会遂行长途奔袭的,所以除少许备用只有一人一匹。
除了武器装备好这与蒙古马高大俊逸外,这新编骑兵从马鞍、辔头开始,马蹬、马靴等无不精美,连马蹄铁也比一般铁匠锻造的耐磨坚韧,还有防滑纹。还有帐篷、炊具、皮包、刀鞘等无一不精,服饰统一,一看就比这时代骑兵精神许多。
只是这骑兵少有人知道,见到的除了骑兵本人剩下不多几个也是身在澳洲,其他人欲见一面可能性不大,连沈磊想去看看也因路远而不曾动身。
骑兵开始扩编证明沈磊第四步计划到了军队正式扩编阶段,因骑兵训练时间长而先行一步。而到了崇祯十五年大明的形势也每况愈下,越来越显颓势。
如十三年关中、河南大饥,人相食。十四年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大旱,饥民骚乱。而另一方面满清扫荡后方顺利;张献忠在四川发展顺利,李自成屡败朝廷大军,已经成势不大好制了。
到十五年形势愈加加速败坏,正月李自成败左良玉于郾城,至此此前追杀义军的几支官兵已成疲顿羸弱畏缩之军,军头已军阀化,朝廷对他们缺乏管束手段,成为打仗用处不大又甩不掉还不敢甩掉的负资产。
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只能算坏消息之一,更坏的消息是二月洪承畴与清兵相持松山失败被俘投降。这消息不仅是兵败松山还是洪承畴投降都是极坏的,因为此次支援锦州乃是还有战斗力的十三万边军,因失败不久锦州守将祖大寿也降清了。
至于洪承畴确实是个人才,但此时战役上说或存在着前进速度快的冒失还不如说是大明军队中普遍畏战。正因为如此勉强保持在辽东的军事存在,一次次投入兵力维持成为大明最大的失血点,而三饷中最大的是为辽东支出大量银子也更激化国内矛盾。
这场相持战崇祯与大明朝廷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意识到此时应该优先解决内部动乱。更没有决断力索性退至长城一线暂时守住,先解决国内矛盾,训练足够的军队再来解决辽东问题。
同时辽东问题大明应该发挥水军强大的优势,反击时不是步步逼进,而是乘船直接包围一处攻打,另还有游击支队随时登陆突然袭击各处中小目标,让满清处处设防顾此失彼,先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再说。
不过这也是沈磊看到大明形势越来越恶劣心里想想的办法,他不可能向大明朝廷或崇祯建言,也没有人会接受这个忠告,所以此时除非沈磊愿意上阵大明已经逃不过灭亡命运了。
大明内部形势恶劣,年底清军再次入侵,闻讯沈磊只是长叹一下并不打算插手,他这时其实想插手兵力也是不足,冒冒失失插手也会引起大明疑,反而不好。
过了年真正为介入国内战争的步兵开始扩编了,这次扩编召集了五万年青人,加骑兵将组建十个师,加后勤工兵守备等接近十万。
扩编计划如此但扩编后的人放什么地点训练成为难题,骑兵此时再放在澳洲临战时运回来运输量太大,至于步兵同样如此,最好放在离战场近一些地点才能投入战场快一些,乘船时间短也可一下船就投入战斗。
这一来这个训练场地不好找,在台湾此时已经被满清盯上了,本来清除几个满清间谍不难,就怕打草惊蛇又不大好动手,对此沈磊早决定将济州岛拿下作为骑兵、骑步对抗训练场地,放六个师在日本九州岛一角训练。台湾也放一些后勤营、工兵营等在此训练,只要规模小,又说为南洋训练问题不大。
除此之外在吕宋与澳洲也可以放一些部队训练,因为一部分部队本身属为守卫这里训练的,另一部分晚一点加入战事不影响什么,毕竟第四步第一阶段作战有六个师已经足够了。
等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完成将会休息半年,然后才会进行第二阶段作战,同时第二批扩编部队才会投入战斗,前后衔接不至于一下训练太多,又不至于战事开始后半途缺乏兵力。
为了这个计划的济州岛沈磊已让海洋岛的守备队早占领了,实际上这岛还是大明从蒙元手上夺取的,原来也不属此时的韩朝地界,乃是以养马名义从大明讨取的。此时韩朝投降了满清,沈磊重占觉得程序上道义上并无不妥之处。
本来这岛有一千八平方公里这扩编部队全放那里也行,主要是沈磊觉得新鲜蔬菜供应有困难,也为了减少动静,就将人数最多的步兵放在了日本九州训练。
这训练场地离济州也不过三百海里,战时运输也不大费事。另外日本德川幕府已经彻底成为江户区的一个小霸主,与几个友好大名合作还是日本第一势力,可大多数大名已经独自行事,虽不免受到德川联盟的压力,但他们自己也组织联盟外,还极力交好台湾。
有台湾撑腰这些九州、四国大名获得不小自主权,连天皇也在此时的状况下取得了一些权力,或在解决各方矛盾时的调解权。
因此护卫队为扩编的军队借地当地大名持欢迎态度多于疑虑,因为就算是沈磊图谋日本他也挡不住,还不如爽快点为好,保持友好肯定不吃亏,这一来崇祯十六年六月各处征集的新兵士不断乘船来到了九州。
此时来九州的新兵从十六岁到二十四岁之间,因为是大扩编有的还是刚移民不久。另外因工业上需要大量识字青少年,加技校、师范学校、干部考试、大学等将绝大多数文化高,从小学开始读起的人差不多全收走了,这批新兵识字超过一千的只有近半,而且不少还是夜校读出来的。
还有一些人刚移民未久,连才上几个月夜校者也不少。不过就算是如此这样有文化的军队在这时代是找不出来的,何况进了部队也会在新兵训练三个月后按程度不同开办夜校让士兵读书的。
其实还是属于前几代士兵才最艰苦,他们进入护卫队时大多数一字不识,都是在护卫队里夜校学习才识字起来的,他们中大多数此时担任民兵队长;农庄庄长;工厂保卫干部;巡警;守备队军官等等,虽然算是出息了,但他们最痛心的是学习能力不强。
送别新兵时挂在他们嘴边的话往往是:某某与我当年同一个班当兵,现在是营长了,不久当上师长也可能。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去了部队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当个营长以上的干部回来。
征兵的干部们大多这样勉励,他们父母的勉励词却是比较杂乱无章。如王三对小儿子说:''我们一家现在不是生活过不去,放过去我怎么也不可能让你去当兵的。但沈公子将我们从差点儿饿死中拯救出来,还给了我们这样的好日子,你不愿去当兵我也不依。不要担心家里,在部队要听话、、、''
李四对儿子最后喊道:''好好干!别给老子丢脸、、、''
张母对大儿子说:''不是娘狠心,咱老张家向来恩怨分明,你弟弟还小,本来长子不在征兵范围,你爹刚强一世你也不该孬呀,是娘求征兵干部将你的名字报上去的,你、、、娘、、、心、、、''
这样的嘱付话说得最多,每个家长虽然不舍,但征兵是半强制的,还有报恩;当兵大小有些出息;历年伤亡实在不多;烈士遗族有特殊照顾;部队生活不错等等因素,让刚从生死线挣扎时被移民来后过上丰衣足食生活的民众怎可能拖儿子的后腿。
而且这次征兵主要还是新移民为主,这个原因是台湾教育水平高,沈磊将这些小学毕业、初中生水平的青少年送去当兵可不舍得,大多数以再培养或当技工培养了,征兵了也多为炮兵与工兵中的技术人员培养。
这次大扩编虽然大多数民众支持,但最主要还是半强制的,独子不征外多子者只要年龄合适大多数被应征入伍了,除了身体条件不合格或有培养前途的人除外。
现在沈磊辖下已经有四百多万人,实际上征二三十万兵也容易,但他先仅在他组织来的二百多万人中征集兵员,并没有主动遍及已经依附他的台湾、南洋原居民与早期华人、自发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