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教在中国元前即有传播至元亡而夜,利玛窦等人将之重新引入,大明发展此时已陷入困境。实际上最早传教时就因严格教义发展不了还遭到禁止与驱逐,因利玛窦、汤若望等人持比较宽容政策加科技知识等传授才吸引了徐光启等知识分子加入。
但金尼阁等人主张严格教义,教皇也重申不准通融的决定执行后在大明传教就变得十分困难。不过在大明仅是上帝教自己将门关严,使入门更加困难而信徒发展不开,属纯洁队伍怨不得别人。
在大明这里上帝教是自己坚持原则、扎紧篱笆,只是影响的乃是队伍扩大。但沈磊的宗教法案却是主动规定各宗教在宗教活动时的行为规范与宣传口径,这一来让上帝教完全无法进行下去了。
如上帝教刚重申不允许教徒祭祖祭孔宗教法却规定所有宗教不可以禁止教徒参加祭祖等公序良俗活动。还有宗教不可对其他宗教进行恶意攻击,不能宣传末日论,宣扬教徒有原罪----即生下来就带有罪孽等等。
如此规定让上帝教还怎么传教,虽然绿教肯定也是同样会反对这个宗教法案,可绿教地区沈磊势力还未进入或只有边缘接触未引起什么冲突,但上帝教在澳门、马尼拉、巴达维亚发展了不少信徒又全在沈磊统治核心区内,宗教法案让一些传教人员动辄得咎,信徒大减,不少神职纷纷离开。
连爱琳娜的叔叔也是痛并快乐共存,快乐是小教堂有太多欧洲船员商人捐款终于建造起来了,这其中有大侄女的资金支援,小侄女的资金支援与侄女婿沈磊的地皮赠送。可教堂建造了起来虽开心新教徒却是发展不起来,另外与欧洲人教徒唱唱老调没关系,发展新教徒看了宗教法案他还不知道该怎样传教。
他的头痛上帝教教皇同样如此,宗教法案规定之下没有禁止却仍然只有撤退或妥协。撤退有些不甘心放弃南洋的基业,妥协属于投降更加不愿意,就算是在大明这样一块潜在大教区也不许半点迁就怎可能让步。
左右为难之下教皇接到报告也是只能先拖着再说,虽然宗教法案这个规矩太不合意却也没有规定禁止,同时也是对所有的宗教一视同仁,并非单仇视或限制上帝教的,教皇最多幻想一下十字军东征只能先拖一拖,不愿放弃先拖着让下面的人自己看着办。
实际上中国人此时已不大可能成为一个有坚定宗教信仰的民族了,因为大多数人宗教信仰比其他民族更功利的。比如徐光启等人时有一个小高潮乃是奔科学知识更多,鸦片战争后信教的人大增乃是为不受欺侮,受洋人庇护,改革开放后不少人为寻温暖与腰不酸了、背不痛了、癌自愈了的神迹。
上帝教的困境沈磊知道并有意为之的,为的是削弱宗教对华人的影响,同时执行了宗教法案宗教问题真和平共处了,反正不可能再因宗教不同闹矛盾了。
这些困惑与爱琳娜倒是没什么关系,她基本上放弃上帝教了,看到青萍对宗教的实用主义态度觉得更自由,所以才不久就变成一个白肤地道汉女了。
出行众人都很开心,另外所谓风险其实也真不大,船离开基隆从台湾以东洋面行驶离岸不大远,出了台南角不远就有岛链,不足二百海里就有七八个较大的岛屿,其中四个沈磊准备停靠一下,慰问安置的移民与视察一下当地情形。
不过也不是一次全走遍,而是去时视察二个回来再登岛二处,所以才最多七八十海里就会停下来一次,然后吊车放下交通艇众人分批上岸。这办法是这些岛屿此时的码头太小,而三千吨级船码头建造代价太大,暂时不是必需停泊小岛才能卸货,可以吊到驳船运输,人不能直接上岸也借用这个技术。
这次出行第一站是吕宋的伊瓦纳,这个岛不过四五十平方公里,但这样的岛虽小也是有二三万亩耕地,加滩涂养殖、渔业、牧业、林业、经济林经营等安置人口数在一万以上,如开矿、晒盐,办几个利用本地资源的加工厂能安置的人口更多。
这还是在保留一半以上森林的情形下可开发的资源,而且暂时是最多安置这数字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稍小的或条件差一点的岛屿还暂时不开发与单纯开发一下滩涂养殖或开个小矿,将森林整理一下种植一些经济类的木本植物如肉桂、腰果之类。
如伊瓦纳此时就仅安置四千人,这还是因这里设了一个避风港,有些仓储及码头设施。沈磊一行人陆续上岸时岸边聚拢的人主要是港口方面的人,因为了望塔早看到是自己人的旗帜,通过旗号联络才知道这艘他们从未见过的大船乃是沈磊来慰问视察目光中只有自豪,心里只有感动。
因警卫连先上岸一个排沈磊上岸时这岛屿上的一些干部都到了,他们的级别最高只有筹备乡级,平时开大会才可能见到过沈磊,大多数村级干部更是新提拔的,这次面对面让他们真是太激动了。
在沈磊这里如一个数百人小企业不足十年挤身世界五百强一样,这里的干部或是前几年的童生或普通移民而已,现在童生经干部培训班做了乡级干部,差点儿饿死的灾民成为了村干部,他们对沈磊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而这个岛屿已建造了几个小水库,开垦了上万亩土地,加渔业、牧业、养殖业除了岛屿的雨旱两季还不习惯外,生活状况只能说天地之别,别说他们移民前已挣扎在垂死线上,即便是灾前丰收年成的日子也不及这里三分之一,那时糠菜半年粮不是虚构,而现在天天有荤富人也少有。
因是救命之恩等沈磊见了干部听他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形,安置在这岛上的人一知道差不多全都来了,并且有一些人一跪其他人也跟着如此,沈磊只能大呼他这里不行跪礼让大家起身。
另外当然简单说几句话,表示他的移民措施虽然将他们将饥荒中救了出来,给了他们畜力、工具、粮食、种子,但建设新家园还是他们自己的努力。而且中原地区土地不再如以前肥沃,人口也太多,根本承受不了太多人口了。
他们移民这里虽然不习惯这里的气候,但树挪死人挪活,这里将成为他们的新家乡,成为他们子孙万代的繁衍生息之地,所以在开发利用上要保留余地,做到可持续发展。
沈磊的话没什么人全都听懂,但他们对自己能见到恩人已经满足,另外他们是第一批安置的,这里人虽然不多有农庄;有渔业牧业;有养殖业等等,生活方面丰衣足食水平蛮高,还有一个小型商业中心与小学都在港口,除了婚姻圈子小一点,气候还不大习惯其它一切满意。
见过众人说几句话劝退了大多数人沈磊在几个干部陪同下边听他们的介绍,边看了这里的农庄、渔村、水库等,一边也与他从报告上获得的情形进行了对比。觉得报告上的文字不及现在看到的生动外,数据上不存在较大的偏差比较满意,因为报告是有截止期的,与现时存在一些差额也正常。
除了了解这里已开发情况沈磊还询问了可开发的情况,即这个岛屿及这岛屿周围一些还未开发岛屿的土地资源;渔业资源;养殖牧业资源等情形,有无矿产或特色种植项目可能等情形。
这些关系此时为以后移民留下的余地多大,虽然此时南洋地广人稀也是会有一天人口增长飞速的,只要粮食充足再医疗卫生进步人口翻一番只需五十年,为此沈磊将人口安置定为十分之一可利用土地资源,这也就是说这里按此时劳动生产率可养活一万人此时只安置一千人。
这个安置率只是个毛估估的要求,实际上刚安置时心里无数,直到此时也仍然如此,根本没什么精力去调查核算,基本上都是先估算保守一点,但也可能局部地区会超出一点,如这里的岛屿为每处有足够自保之力及规模效应,加物资集中供应可能会超过一点。
只是这个不重要,大多数地方连5%的安置率也不到,沈磊是觉得此地安置已久,干部虽已经有过提拔轮换但周围情形应该比较了解了,让这些基层干部参与调查会省力一些,因而他试着询问一二,发现他们对周围岛屿果然熟悉,就是不懂测量与计算及地质方面的东西他觉得以后干部培训班带一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