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产作物的推广上沈磊知道不容易,所以先自己进行了适应性种植,选育种等工作外还有一项是种植技术研究。这方面就是密植度、垄沟形状与大小、套种方式。
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相差20-30%产量也看不出,至于套种影响更大,比如玉米苗、番薯苗都很疏朗,套种一下多半亩地一季收入也容易。
除了以上的研究还有就是作物本身的利用研究,如番薯藤当青饲喂猪,及制成发酵饲料喂猪;玉米秸杆喂牛,窖藏发酵喂牛等。这是一物多用增加收入。
另外乃是因不断扩大种植后产品的销售问题,这方面沈磊的经验不少,如玉米榨油、爆玉米花、番薯粉丝、烤白薯、芝麻番薯片、炸土豆片等等。
不过最大的用处是这些年在生产低档压缩饼干,生产压缩饼干乃是沈磊为军队准备的,乃是用黄豆、淀粉、肉类加盐糖之类蒸熟压实烘干备用,只是这些年护卫队打仗的地方距水面近有船运输基本上没用上,沈磊也知道这情况一在试验口味、营养,只少量生产一些。
倒是利用薯粉、黄豆粉、玉米粉、好一点的鱼粉之类加盐生产的低档压缩饼干随着番薯等扩大种植也扩大了生产。这个产品乃是为此时救济所用,给受灾地区运去低价出售只要用二两一块加上些野菜煮一下几个人能抵当一餐了。
另外移民途中炊事不易,烧几锅开水煮成面糊让加入移民队伍的人也开心不已。虽说这东西如后世饲料,但灾荒年代有这吃已经不错,况还是咸咸的口味蛮好。
这些还仅是沈磊为引进番薯等高产植物的前戏,亏得他资本大,开发了不少副食品在自己区内与几个大城市销售,总体上是赚钱的,但现在他觉得向四周与西北地区推广这些植物的时机到了,原因是在种子性能与种植技术上都已成熟,另外北方灾荒不见缓和。
虽然如此做对沈磊没什么好处,完全是为缓和一下灾情,减少一些平民死亡,只是比移民他这样做同样为挽救民众无辜惨死,但他自己收获更少一些。
如此做吃力好处少的事也是没有太多选择,他不可能真为了多一些移民就罔顾其他人的生命。更关键在于让他运粮食供应所有的灾民做不到,但此时开始推广高产作物乃是一切齐备,独等行动了。
这就如挟泰山而越北海不为是不能,此举虽不是拔一毛以利天下,但他的能力已经有了再不为良心不安。为此沈磊召来了完成长江移民通道整个系统的大表哥晓英,让一直担负自己警卫的晓杰接手他的工作,晓英将负责高产作物的推广。
让晓英办这事因为此事比较复杂,拿一样种子言产量高让人种别人信你才是怪事。土地种粮食西北地方一年才一季到二年三季,听人一说就种陌生植物空口说白话不行。
另外西北地区也少有散居农民,不是聚众的半匪半农团伙,就是土地主们的邬堡,向他们推荐可不大容易。晓英这些年尽办这些繁杂无头绪的事,沈磊就将之安排由他办理了。
晓英接手此任务后主要安排运送各地销售粮食者以内外勾结形式,算是''盗卖''番薯、玉米之类向各处推销。这办法其实也是沈磊出的,如此做因为低价出售种子可信度低,还是反其道而行之为好。
再说那压缩饼干味道不错,知道原料就是盗卖的种子,还可提供种植技术等,所以高价也有人愿意试试。这一来西北不少地方开始种植起少量高价或较高代价搞来的番薯、玉米良种,一时间虽对缓解灾荒作用不大,三五年应该有些效果。
如此行事属于无可奈何,不过晓英倒是效率颇高,在山东、陕甘、山西卖出了不少种子,而正经推销可能远不如这个效果。当然从年初开始启动,晓英的这个盗卖工作还会干上好几年,不是一阵子的临时工作。
崇祯七年大明那里属于陈奇瑜功败垂成为大事,沈磊这里是移民来源地更扩大及开始推广高产作物,加不断有读书人到台湾寻找机会,为历年所无。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崇祯七年过去了,崇祯八年至十一年大明这里的主题义军与官李自成军互殴,一时间义军活跃官军受到重挫,一时间官军剿匪形势非常好,到了大多数义军包括张献忠也投降,李自成只剩下十八人躲进商洛山中。
只是朝廷对投降的张献忠、罗汝才只是削弱后独立成军驻守各处,给他们复反提供便利。加最关键时满清入侵京师,让围剿的军队左右为难,给剩余的义军予喘息之机外,还因调这些疲军长途支援京师途中因畏战、欠饷与缺粮等散去不少。
而这些逃兵不少加入了义军,使义军不仅获得喘息之机,更因有经过军事训练、携带武器装备的原官兵加入战斗力提升了一个台阶,让大明的努力在看到希望时再次没能克尽全功,虽然此时人不清楚但沈磊知道不久后的义军复起大明完全无力再取得过如此接近胜利的一刻。
义军在这几年从高潮走向差点儿完全覆灭,而满清在完善政府架构制度外,主要仍然是在清除周边隐患。首先是在草原上打得察罕儿部远遁荒漠,然后完全占领辽东仅剩的一些岸边据点后,在崇祯十年又攻打了东江镇的最后据点皮岛。
此时的东江镇总兵沈世魁为人虽然品德差一点儿,但骨头却是硬朗,在皮岛守卫战中,拼命抵抗用大量台湾造佛郎机予清军沉重打击,还在粮尽弹绝后毁了火炮用冷兵器作战宁死不屈。
对沈世魁不大熟悉历史的沈磊而言难预料他的行为,只能大致上判断他不曾投降,理由是只有三顺王而没有沈世魁的名字。
因这个原因虽然尚可喜及这些年不少东江将领被沈世魁排挤投了台湾,双方关系比较敌对。好在沈世魁没有强大的水军,加有些物资短缺还要找海洋岛解决,不然早出兵攻打海洋岛了。
就算是如此双方虽然未曾决裂也是非常冷淡了,但沈磊因他不曾投敌决定对沈世魁大力援助。一方面将东江镇百姓撤到已经空置的大小长山岛、广鹿岛等岛屿上,承诺东江镇不失败不会主动移民,其次支援了沈世魁许多粮食、火药、炮弹等物资。
但就算如此东江镇仍然不能坚持住,因为毛文龙一死内耗严重,等沈世魁接手实力已只剩下三分之一。沈世魁上台后急欲树立自己的权威,排斥异己。对不投靠者用种种手段刁难、克扣,使仅剩下的兵力也无法同心合力作战。
这一来面对满清攻打仍然如历史上一样败下阵来,唯有在攻打皮岛时因遭大批佛郎机炮击死伤惨重,差一点就放弃了,只因有内奸出卖知沈世魁贮存的火药、炮弹已不多才咬牙坚持了下来。
因沈世魁不得人心守卫皮岛的军队太少,许多中层军头一见满清势大都退到附近岛屿,不管畏敌还是不愿总而言之没有去支援皮岛的。就这样满清终于达到了战役目的,东江镇被彻底打掉了建制外,满清还再次痛击了朝鲜彻底解决了这个方向的潜在威胁。
东江镇在满清攻打前还有二十多万人,被满清掳走一部分,逃到登莱一部分,战死一部分,逃避在沿海岛屿的人达到了十万多人。这时候各岛屿缺粮严重,沈磊决定不再管逃到各岛屿中级军头的意愿一方面向各岛屿运粮救济,一方面将所有的人作为移民运走。
此乃是沈磊第一次下强迫命令,不然还是有人不愿意走的,特别是有的军官还幻想依靠朝廷接济坚守在各岛屿上,不过这不是他们真坚决抵抗,而是到了山东有孔有德等人的例子外,他们觉得自己守在这里应该能升下官了,毕竟仍仍然可以顶东江镇名义。
但他们这些人的愿望被彻底打破,对此普通百姓倒是反应不大,因为他们也就是对自己家乡比较眷恋,能不走才好,留不下来只有遗憾而根本不恨沈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多半靠对方运来的粮食与运走不少人,另外也知道移民走的人日子挺好过,心里不愿走只是觉得不踏实。
主要是有几个野心勃勃的军官才对沈磊的决定不满意,但他们也知道仅凭自己守不住岛屿,朝廷的接济一直是给沈世魁的,沈世魁一死一时间很难搞到,所以对海洋岛传达的意愿再不满意也不敢反对,因为逃到岛屿的军人也八九不愿留下,问题还有台湾这个退路,没有太多的人肯陪军头赌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