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恶霸地主 > 第170章 始有高端人才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罢总结表彰大会算四国联军入侵一战彻底解决,基本上所有的士兵不受到奖赏都拿到了参战特别补助,整个年节是喜气洋洋。而且胜利如此巨大让台湾不管工人农民与有荣矣,虽然都是移民对台湾的认同感也一下高涨到满值。

不过也有个小小弊病是一些辽东移民的杰出人才成了干部与沈磊有接触时会建议反攻辽东。这倒不是他们完全为私仇,也有人认为那里可以安置更多移民。

因大明朝廷在辽东实在不咋的,到台湾的移民对朝廷多少有些怨言与离心的。而在台湾的生活比在辽东九成九的人是大幅度提高的,加现在如此强大的四国联盟也被打得无还手之力归心于这里也是正常的。

只是他们其实高估了护卫队的战斗力,低估了辽东的形势复杂性。护卫队在台湾的胜利不是轻易可复制的,如满清扎根颇深却是地地道道纯陆军,还是骑马陆军。护卫队在台湾打的是防守反击;在辽东可是纯进攻,而对战骑兵并不怕,怕的是兵力不足连后勤线也保护不了。

对这些沈磊也没一一解释,而是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大讲戒骄戒躁,台湾的基础还薄弱,大陆上现在战争难民,因灾灾民、失地流民很多,需要将他们移出来送到南洋去。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移民政策与行动方针,并解释为何下南洋的原因是土地肥沃人口少;物产丰富矿藏多;零星岛屿逐次取。至于辽东并非是放弃,而是整训成十万大军后才可发动雷霆一击,而不是拉据战增加民众伤亡与财产损失,还影响到其它地方有好的发展机会。

这个报告听到的人不少,传达后众人才知道沈磊的意思,辽东的人也不再提出护卫队去辽东的话题,但要他登上王位的人再次多了起来。这时代直到后世这称王还真最宽松,大肚番王只有如此实力也敢称王。

对此沈磊再次否定,称王只有虚名没什么实际好处。另外从大明移民他这里尽量低计调才顺利些,高调了大明可是有宁肯让百姓饿死也卡住的官员,他现在只要移民这实利而不是某王的虚名。

有了前面报告的效果沈磊也公开解释了为何不称王的理由,不过没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名句,而是说明对移民不利,只要大规模移民达到规模他才好名正言顺称王才是。

就这样崇祯三年的日子就过去了,只是这场大胜还带来一些副作用,作用之一日日念叨着只愿回到家乡的罗志祥在得到允许回家时却愿意让家人来台湾他也不走了,并举荐了他的一些同年来台湾干事。

罗志祥的变化最主要当然是台湾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实际上他也是台湾发展的见证人与元老。作为见证人他是从淡水开始清理杂草时就到了这里,这完全是一干二净的从头开始,到现在淡水虽比不上京师人口多,可多姿多彩与发展前景却是非常大的。

作为见证人罗志祥是最早来到台湾的人之一,作为元老他在银行职位不低收入不少却一直念叨着死也死在故乡,但真让他走时才发现他回到家乡并没有好出路,这些年是魔怔了,确实还是在台湾机会大生活安定。

临走梦才醒让他啼笑皆非,好在银行的职位一时也无人代替,一说他回家一趟还会来的银行也非常欢迎。另外他还去求见了沈磊,大谈昨非今是,言自己垂垂老矣,愿意回家乡一趟带一个儿子过来时在家乡找一下俊杰带来,为沈磊的事业出力。网

对罗志祥的幡然醒悟沈磊只能无语,这种钻进执念与漠然之人都是一个毛病,手里握着宝贝找宝贝,等失去才知道珍贵。

不过此时罗志祥愿意带三个儿子中一个在台湾发展,还愿帮助拉来人才也没什么可责备的。毕竟他只是担心暴露而扣留下来的,现在当时的官员早换人了,这些年因欲抢劫反被抓的人已经都释放了,有的人混上不小干部了,或寄钱回家或将家人搬迁来了,事情也算过去了,只是罗志祥的转变主要是这场大胜又是一个意外、

有自己的运输船罗志祥回一趟天津老家快捷方便,与家人相见虽知各自还平安,罗志祥还寄回家信与一些银子,还是相拥大哭了一场,未曾一日离开差点儿人鬼二途,也是分离十年多时间,连大孙子也做了父亲怎不令人感慨。

低调地走一圈亲戚与访友后他带了小儿子一家及一个人回到了台湾,到达第二天即带了同行之人来见沈磊。沈磊知罗志祥求见便让人放行,见他带领一个四十多岁文士打扮的同来知道这是他欲推荐的人也不是太在意。

因为他手下确实缺少惊艳绝伦的人才,发挥集体智慧的机制建立起来了,并且很管用,陌生之人不可能有人推荐就当宝贝的。

其实沈磊已不迷信智谋人士的超能力了,因为他自己就站在历史高度在谋划战略,这个高度实在是太高了,这时代的人能判断出十几年后李自成能成事,又在进北京后戏剧性地被吴三桂勾结满清给打败,最后让满清坐收渔利的。

若此时真有那么一个人要么是妖精或者是同为穿越人士。这份认识这时代的人不可能有外沈磊还有这时代不可能有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武器改变战术,这二者都是他无可代替或有人能达到的优势。

加上集体决策模式的条例化与基本成熟让他对指点江山的谋士确实是没太大需求。不过这不是说沈磊不需要高端人才去独当一面,最好是军政双全的人才。

这是因为参谋部将所有的可能性列出,战术方面的细节考虑周到却是比较机械、呆板,少一个决定的人。另外民政事务千头万绪,特别是新占地区情况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程式,主要工作才是将这地方慢慢套进自己一系列政策的筐子里。

这中间如何套是关键快慢与暂时某些方面妥协一下都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他手下这样的人才大猫小猫三五只,一旦下南洋终究还缺少一些这样的人。

因缺这样的人才加罗志祥的目光应该不错,于是沈磊与胡文东的先交流了对辽东局势的看法。这方面作为天津附近地区的人应该比较敏感与有较多信息来源。

此时沈磊尚未知胡文东身份经历,既然老于世故加文史功底不错,有些见多识广的罗志祥看重就考上一考。若只是死读书的老古板他也不需要,至少在办起文学院前不需要,而且今后这样的人不担心少的,因为此时最高端的知识分子就纯研究这个。

还好胡文东一开口给沈磊的影响是这人有些孤傲愤世后久经挫折的圆滑,但在见识上还是有一定的独立性,比如他对大明目前的形势并不看好,前途堪忧。

当然胡文东也不可能跳出历史局限,对大明的弊病主要还是认为土地兼并、吏治败坏、宦官专权、文官党争之类。这些是封建皇朝历朝历代的痼症,而大明其实还有不是禁海就是放任自流,及宋传下的文贵武贱、军制不合理等的内伤。而且经济上与宋相比差了不止八条街,致使财政危机全压向农民。

对话虽泛泛而谈仅不久沈磊觉得胡文东还是可用的,因为此时能看到大明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人实在不多。另外胡文东认为现行辽东策略也是浪费金钱而无实效,这辽饷榨干了大明却完全看不到希望。

谈话至此罗志祥精明人情世故这才寻隙介绍了胡文东的身份经历,听到介绍沈磊才知道他竟然是位进士,还从话中听出他少年时恃才傲物,中进士外放为知县后得罪士绅与上司以贪墨去职。

因家庭并不大富裕并没有太多的钱活动,与座师、同年关系也不大好或很淡,一直没能再起复,听罗志祥闻名专程拜访才决定来台湾看看。

从这话中沈磊知道罗志祥在这事上比较用心,原因有二,一是确实是看到台湾前途,其次是小儿子将在这里讨生活,交好沈磊终究不吃亏。

这些用心人之常情,关键是沈磊看到胡文东确实是高端人才还是经过挫折有些独立思考的人才,比他现在手下的余承业等人起点高,于是邀请他先在自己身边当个参议。

对这个邀请胡文东没有拒绝,在罗志祥拜访时就介绍过台湾的发展史与一系列做法,这让本来十分高傲的胡文东也惊艳不已。他当过亲民官知治理政务繁杂,况一个小孩自创了整个民政体系,还在工匠方面有如此骇人的创造,及军事方面的谋略,与之一比觉得自己还真算不上什么有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