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万历四十六年沈磊就开始向台湾转移工业,并计划在台湾打造成一个比前口子村这里更大几倍、更全面的工业基地。这个基地就放在基隆,这是因为基隆港口条件好但四面属丘陵地带,这一来农耕不行办一些不大的厂倒是影响不大。
而且他隐约记得台湾矿产不大多也不大,但主要集中在那里,至少附近有个煤矿比较有名,仅为了煤将工厂设在那里也是合算的。虽然有人认为所有工厂放在淡水可以集中管理,但沈磊的计划比较宏大,所以暂时看不利一些仍然是决定将工业基地放在基隆。
只是为了防御他决定港口那个后来被命名为和平岛的地点马上建造一个棱堡,以保护基隆港安全。当然还有灯塔之类也是要马上建设,有了灯塔白天也能早一点确认目的地,至于晚上有没有灯塔对航行的影响更大。为此沈磊放缓一部分开垦荒地工作,也要先将基隆工业基地建造起来。
另外为建造工业基地沈磊在胶州、扬州、胶澳等处大肆招收工匠。虽然这些工匠是以合同制聘请来的,基本上独身或父子、师徒而来,所以不会安排进敏感工厂,但基础建设可以省出人手来。而且干完活也能动员他们举家来此定居,或告知他们遇到难处可以来此干活。
这一来他此时一下聘请了三四千工匠,干完活多少有些人愿意留下。至于干完活不愿留下来的,向他们宣传只要愿来随时欢迎,让他们转告同行或亲友到这里有活干、有地种。至时过不下去的人会自己找到前口子村要求过来的。为此目的沈磊特意从多地聘请了许多工匠,连路途上时间也给予一些工钱,就是为了扩大影响。
这个措施台湾还在建设之中一时间看不出效果,但因人手足六月时平地建厂房之类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连基隆港口棱堡及灯塔也建造了一半,建造的沈磊居住的小院及行政中心大楼也是如此。
知道台湾建设的速度沈磊打算在安排了前口子村这里第三营扩编事毕,二个教导连去台湾扩编,少先队也搬家台湾后,他自己也马上过去。这是重点将放到那里去了,前口子村这里第三营扩编完成,大珠山两侧各三道堡垒建造完成,就只剩下赚钱商品仍然是在此生产,加台湾所需物资采购、转运功能,是属于非必守之地了。
而且有青萍在此守着他放心,每月也能通几次信,加上路不算远,真是有事也可以赶回来处理。唯独让他一时没有动身的是青萍还稚嫩,沈磊只能多留些时间,不过乡试时间已近,他决定在这时间前去台湾避之,让青萍以自己外出受阻天气突变未归,逃避这次考试。
这个借口很烂,仅为青萍有个说词让众人有个台阶。其实沐县令今年会平调到其它地方当官,李琪身体不大好不再管事,对沈磊参加乡试虽人人关心却不可能干涉太大。
主要是台湾的建设他不去会影响不小,如造战船都是他在设计,不去现场或靠书面来回传达讯息会误事的,至少也会耽误时间。特别是武器生产方面厂房建造容易,但如三号甲型(重型、战船或要塞用),乙型(轻型、陆军用)火炮制造,炮弹设计等等非他去主持不可。
当然不仅是火炮,火药配比与颗粒化技术,弹药种类等也是如此。更重要现在只有外购的一些火绳枪,自己的火枪因为材料与加工水平问题还未定型,沈磊急于今年解决设计问题,明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至少生产出一千枝来。
对火枪沈磊的初步设想或要求是一百五十米外破普通甲,散布面低于十厘米,每分钟五发以上,燧发。其它方面的要求是口径在十毫米以下,整枪不含刺刀时不重于十斤,连刺刀总长度大于一米八。
这个要求放在这时代有点高,却不是达不到的。比如燧发此时已经研究出来,只是设计与材料方面还有点小问题,或觉得比火绳枪没什么优势,而单纯从点火上这个想法确实如此。
在排队枪毙作战时代大家采用一样的战术,燧发一开始发火率不及火绳枪是肯定的,这一来燧发随时待命击发与队伍更紧密及不惧风雨等的优点没有人在乎。而这一点放在非对称战场上就比较重要,因为中国这里的战场大家不玩排队枪毙,如此一来全天候全气象条件下燧发枪比火绳枪的优势就更大了。
因为燧发枪在遭遇战、夜战、雨天、大风天、对付骑兵等等作战环境,可以发挥随时开火、不暴露目标、不大怕淋湿、引火药不易被刮跑、投射密度大等优点。而打仗往往差之一线胜负立判的,双方近距离遭遇一方据枪冲过来就开火了,还要点火绳一方大致上输了。
火枪除了点火用燧发更优越外,主要指标应该是射程与射速。射程肯定是最重要的,后世强大的标准就是对付弱者我能打你,你打不到我。而武器也是一样,我的炮可以在三十公里外打你,你只能射二十五公里只能顶着炮火向前机动,那知付出代价人家转移了,只能干吃亏。
而这时代为何火枪无法取代冷兵器?究其根源一是射速慢,一是射程近,而且是射程近占六成因素。为何如此说?这是因为如射速不变,有效射程(对轻甲有效杀伤)达二百米,也少有军队敢冒着十几轮枪弹(三段击),排列整齐拎了冷兵器向前冲锋的。
这不是说有了射程二百米的枪就天下无敌了,而是至少对方不会用冷兵器与你打列阵战了。更可能对方也是用枪对射,或散骑骚扰四面游击,或狭谷设伏之类,而最可能双方慢慢都将冷兵器淘汰了。
可惜火枪从元末到明末进步实在不大,靠西洋传来的技术好一点,但仍然不能彻底胜过冷兵器。如射程只比弓远一点,如此武装了火枪等于采用比弩射速更慢武器,唯一优势是比弩造价便宜,使用更省力些。如此的武器要胜过冷兵器军队靠严格训练、严肃军纪是可以的,但牺牲会较大。
如果火枪无法改进沈磊当然也只能接受现实,而实际上仅这个时代的人对此时的火枪改良比较成功的。比如说文人论密鲁铳最毒,这毒乃毒辣之意,其实也就射程比普通铳远二三十米而已。但这铳枪管为六棱形,装弹药处最厚,所以能多加些火药罢了,按照这原则改良火枪射程不就是有了方向吗?
这时代的火枪火药与弹丸都在枪管里,但沈磊不懂枪至少知道后来的枪子弹都是在枪膛里的。所以完全可以在枪管后面也搞个锻造枪机,再加上火药颗粒化缓燃技术,再拉了膛线,二百米杀伤力根本不成问题。
射程方面四百米沈磊不敢想,二百米觉得还是有希望的,不过仅解决射程,射速太慢对付骑兵及决死冲锋的步兵都有点麻烦。为此他决定比纸包弹更进一步,采用纸壳子弹,再用斜楔锁填充孔。如此一分钟五发肯定能达到的,再三段击四秒一射还有谁能冲阵。
当然刺刀仍然不能少,这是因为执勤、解押俘虏、进城镇搜查、遭突然袭击、低烈度任务之类有没有一把短矛式武器不大方便,也比另配单刀简单实用。
对火枪沈磊的设想如此,为这个比这时代火枪先进一二代的武器他这些年也一直在作相关准备。比如已从澳门采购来一些簧片、簧式燧发短铳及一些火绳枪,找到军器局贿买了一些鸟铳。今年还弄来了军器局专门生产鸟铳的匠人施大毛一家及二个徒弟,现在让他们已经去台湾组建一个生产鸟铳的工场。
有了这些样品,再加上沈磊的设计思路,褚阿六、崔新根、吴法成等人的研究小组已经开始在试验样品了。当然尝到木模好处的沈磊这个试验也是从木模开始,而且是放大了几倍。放大了试验主要是如此试验大概结构更容易,等觉得可行再按实际大小制造木模,成功了才打制铁质零部件研制时容易许多。
到今年六月这项试验已经基本成功了,试验情况比较理想。如三个设计无膛线最好成绩一百米散布率在三厘米,二百米也不超过二十厘米,这个精度放在此时完全可称之为能百步穿杨,搞定点清除了。而杀伤力用猪试验能够在二百米处左右击中头部而死,百米完全能击穿重甲。
有这个结果加试验时每分钟最高射击七次,接下来是建立生产线与完成整枪进一步优化完整了。优化再改良一下试验时的问题,完整是指配上刺刀,瞄准器,捅条等小配件,背带等等。
只是这些将在去台湾后解决,与生产线设计一起解决。而且沈磊觉得八月底去台湾,到年底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了,所以没有再思考太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