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427章 刀光剑影,你来我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7章 刀光剑影,你来我往

朱瞻墡无奈的说道:“那他们怎么就可以交税造反呢?”

按照大明斩首族诛的律法,十五岁以下一律降罪,南下平叛多了三个庶人。

“因为殿下是嫡皇叔,他们不是。”罗炳忠笑着说道。整个天下,能跟陛下盘盘道的只有襄王殿下了。

朱瞻墡离皇位最近的一次,是第三次监国,陛下带领大军南下平叛。

但即便是看似一步之遥,其实却是远在天边。

他当时还缺一个大明皇帝兵败被俘的机会,否则朱瞻墡还没发动政变,就被人摘掉了脑袋。

这个人可以是罗炳忠,可以是唐兴,也可以是天子缇骑,也可能是锦衣卫。

朱祁镇都被俘虏了,还不是有袁彬忠心耿耿护持左右?

朱瞻墡那时候,看似是离皇位最近的一次,其实也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毕竟朱瞻墡只要有确凿反迹,人头就可以换奇功牌了。

退一万步讲,朱瞻墡如果细细谋划,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南衙到北衙,有十五天的时间缓冲期。

也就是说朱瞻墡可以从发动政变到彻底掌握权柄,有十五天的时间去彻底掌控军权、财权、人事权等等,然后陛下盘盘道,试问天下,鹿死谁手。

如果搞得过陛下、于谦、石亨、京营十几万训练有素的大军的话,朱瞻墡的确有可能坐稳皇帝。

那要是皇帝南下平叛战败被俘或者干脆被杀了呢?

那朱瞻墡做监国,本身就是储君位,登基便是理所应当,并无问题。

朱瞻墡为何不一不做二不休,夺了皇帝的鸟位呢?

嫡皇叔又不蠢,要真的能成,前两次监国,他就那么干了,还等到现在?

活着不好?非要给自己办个加急?

朱瞻墡犹豫了下说道:“孤在准备准备,再见这几位地方官吏。”

他以为自己在贵州可以悟道。

再过五十年,会有一个王守仁的人,在贵州修文县龙场驿悟道,朱瞻墡人在大明贵阳府,他以为自己悟道了。

但是他做了那么多,想了那么多,兜兜转转,却没绕开管子的合集。

没办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太长了,总能在犄角旮旯里找到类似的学问加以佐证。

这一点并没有让朱瞻墡感到绝望,因为他十分专业的长史罗炳忠也说了,殿下虽然句句话话离不开管子,但是结合大明的实际政务,完善了大明的财经事务。

仅凭这个,价值一个邸报头版,是没问题。

毕竟陛下对财经事务十分的关注,而且陛下和李贤那些似是而非的财经事务奏对和题注,也曾经上过头版。

朱瞻墡要知道,南衙有一群笔正诗豪写了狗屁不通的万言书,逼得于谦、胡濙等国朝重臣,也写了一片万言书,他就知道…他在讨论轻重缓急论之前,内心深处的那些不安,是对的。

当然,此时的朱瞻墡已经完全顾不上头版的事儿了。

陛下赋予了他在贵州除造反以外,一切的权力,这些权力来自于他的血脉,他是大明当下唯一的嫡皇叔,更来自于陛下的倚重和信赖。

此时的他必须要做好贵州事务,因为陛下对他有很高的期待。

滇铜厂、六枝煤铁厂已经完全建好了,有钱、有权、有粮、有军队,谷、币、金、衡样样在手。

但是云南布政司和贵州布政司,要和朱瞻墡谈一谈,这两个厂归属的问题。

官厂,是特区,是直属于大明工部的特殊行政区域,大明朝廷埋在地方心口上的钉子。

任何一个地方的官员,都不会允许自己心尖尖上,埋上这么一颗钉子。

云南布政司左布政使贾铨,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进士,进士出身第三十六名。

这个贾铨是当初随王骥麓川之战到了云南,在云南做知府,随后万人称颂,胜任布政使。

王骥造反的时候,这个贾铨并不能造反,因为黔国公府还在镇守云南。

云南布政司右布政使陈文,正统元年丙辰科第一甲榜眼,景泰元年出任云南右布政使。

这个陈文,精通国家之制,比那个贾铨还要难搞,他手中掌控着几乎所有的商贾,曾经多次组织百姓纳钱免役,每人一千钱。

董和永乐十六年进士,范理宣德五年进士,两位是景泰四年贵州左右布政使。

董和一直在谋求致仕,如同老好人一样,对政务几乎什么都不管,漠不关心。

范理却是个强人,事事都要掺和。

朱瞻墡到贵州之后,做了这么多事,但是一直没见这四位。

官厂的归属问题。

朱瞻墡并没有和他们沟通过,用的都是京师带来的人,他打算能混多有混多久,不跟地方谈这个问题,避其锋芒。

等到三年结束,他滚回朝廷了,让新任巡抚去头疼。

朱瞻墡准备溜回自己的府衙,继续处理诸事,朱瞻墡刚坐下,就听到了外面吵吵嚷嚷。

朱瞻墡在京师装病,陛下可以让人一探究竟。

但是他在贵州装病就是耍无赖了。

云南左右布政使、贵州左右布政使,被随行的锦衣卫铁林军拦住了。

“殿下!怎么又病了!”一个粗狂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四个人终于忍无可忍,这怎么到了贵州第一天就病倒了!

一病不起不说,这事儿都做了这么多了,还要病下去?

说话的是范理,做事总是火急火燎,嗓门最大。

朱瞻墡看着罗炳忠说道:“有什么好法子吗?”

“要不,把他们抓了吧。”罗炳忠犹豫了下,出了个好主意。

朱瞻墡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这么想我死啊!”

罗炳忠赶忙摆着手说道:“那不能够啊!”

无缘无故擅自逮捕地方布政司大员,这是想做什么?谋反。

董和之前的贵州布政使叫萧宽,永乐二年甲申科,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二十四名,从湖广左布政使调任,因为不肯依附王骥造反,被王骥一刀砍了…

外面还在吵闹,朱瞻墡看着面前的疏浚图,知道不能再躲着了。

他继续躲着可以,但是只会是一事无成,什么都别想做了。

既然来叫门了,那就证明,这些地方官已经忍到了极限,若是再不出面,地方官们,可就不会那么配合了。

比如煤井司里的窑工突然消失不见,畅通的商路突然没有了商贾,更没有力夫搬运码头,甚至连船工都屈指可数。

李贤曾经问什么叫侵占劳动力本身?为什么隐瞒成丁。

这就是侵占劳动力本身。

朱瞻墡必须要见他们一面,在见面之前,朱瞻墡已经明确了他们的诉求,他们的斤两、人脉、关系,所以见面之后,所有人坐下来之后,他对会议走向有着很确凿的把握。

这方面罗炳忠就不大行,罗炳忠没有把握会议风向的能力。

朱瞻墡来到了偏厅,请他们过来。

“参见殿下!”诸多臣工入厅行礼,八九个人依次入座,第一次六枝厂、滇铜厂、疏浚司沿江码头、贵州造船厂等归置谈判开始了。

朱瞻墡等众人坐定,才开口说道:“诸位,孤至贵州已经一月有余,各大官厂、码头、造船厂在孤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承蒙诸位通力配合,顺利竣工完成。”

“不负陛下所托。”

贾铨满是笑意的说道:“殿下,这都是我等臣工应做之事。”

“应有之义。”诸多臣工应和着说道。

朱瞻墡继续说道:“同样陛下谕旨,这些工程皆归工部直接管辖,孤无权处置。”

明确此次恳谈的主旨,确定恳谈基调,先把皇帝这座大山搬出来压在了这些人的头上。

众人似乎毫不意外的说道:“应有之义。”

这是必然的,这些地方的归属,必然属于朝廷,这是新朝雅政,不服可以造反,不敢造反只能闷头认了。

事实上,明旨是不会违背的,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门道了。

贾铨满是笑意的说道:“殿下,云贵蛮荒,百姓未曾王化,生苗、熟苗、汉民,各有不同,民情复杂多变,殿下,是不是可以在这些工程安排地方官吏,配合朝廷管辖?”

朱瞻墡不动声色的说道:“贾左使所言有理。”

贾铨说的很有道理,无论是工坊、码头都是需要成丁去劳作,有一部分的地方官员,是必然的。

范理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题本,递给了罗炳忠,罗炳忠递给了朱瞻墡。

朱瞻墡打开了许久,放下之后说道:“这名单,不行。”

陈文满是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从说话的顺序来看,贾铨为首、范理次之,陈文再次。

董和眼观鼻、鼻观心,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发,这是个装糊涂的高手。

朱瞻墡看了一圈,心里却已经尽数了然,又看了一眼董和,这个人大概才是主心骨。

“土司世官不得充任任何的工程的任何吏目。”朱瞻墡抿了口茶,回答了陈文的问题。

“改土归流是国策,是戍边国之大计,是绝对不允许土司世官充任吏目的。”

大明的改土归流从景泰三年起,又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大明军就在乌江,给世官更多的权力?

褫夺他们世袭的权力,是朱瞻墡来贵州最重要的事儿。

贾铨这本名单之上,可是有不少的土司世官。

贾铨还想争辩两句,却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董和,这一眼,更加肯定了朱瞻墡的猜测。

按照襄王的猜测,那个不说话的才是真正的管事的人。

有些慈眉善目,不动如山,一言不发的董和,才是这些人的主心骨。

这一眼证明了朱瞻墡的猜测是对的。

董和依旧没说话,只是睁开了眼。

贾铨无奈的说道:“殿下所言有理,等我回去重新拟定一份。”

朱瞻墡则是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没准备好,他会见这四个人?

虽然他时常觉得陛下料敌从宽,有点太宽了,但是他可是大明嫡皇叔,多少也沾了点料敌从宽。

景泰朝做事,不沾点陛下的习惯,那能做的成事儿?

他拿出了一份名单,笑着说道:“这是孤这些日子,遴选出来的吏目,诸位可以看看,都是贵州的本地人,沟通往来,绝对够用了。”

朱瞻墡的这份名单上,绝大多数都是戍边军卫卫所儒学堂的军生。

就像是贵州唯一一名进士张谏一样,应天府句容县戍边军生,考中了进士。

除了这些军生以外,只有少数几个熟苗。

他们要地方官僚,朱瞻墡当然要给,这是应有之意,否则很难管理,但是人选上,就很值得玩味了。

卫所军生,和府州县学的那些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多数都是军户出身。

就像是,牛津只能教出汉弗莱(英剧YM中的职业官僚),剑桥却能教出金菲尔比(剑桥五杰)一样。

大明的府州县的官学生员,喜欢玩坐师、同榜、同乡,最后就变成了三杨、严嵩、一样的贤臣良相。

大明的卫所儒学堂没有坐师,被同榜看不起,更没有同乡,就会出李东阳、高拱、张居正、袁可立这样的人物。

朱瞻墡的确需要地方吏目,配合管理这些工程,那既然必须要选,为何不能给卫所儒学堂的军生呢?

阴谋是不能堂而皇之,大声密谋的。

这恳谈会讨论会,坐在一起,贾铨等人要反对,必须要给出充足的理由来。

朱瞻墡在等待着他们的反驳。

董和看完了那份名单,眉头紧皱,随后舒展开来,递给了旁人。

贾铨看着董和的脸色,最终无奈的说道:“殿下考虑周全。”

他们发现大意了。

这位襄王殿下躲着不见他们,不是畏惧,也不是拖延,而是在了解情况,实事求是的做事。

这是贾铨等人万万没料到的,这位襄王不仅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做什么,连如何应对,都做了提前的准备。

这让贾铨等人的这次来访,立刻处于了下风。

贾铨试探的问道:“殿下,这煤、铜、三七、金不换的物产,是不是能给地方留存一下?”

这都是贵州特产,放到哪里都是硬通货。

朱瞻墡理所当然的说道:“当然,孤在贵州做事,这么些天了,你们也看到了。”

“朝廷付给百姓劳动报酬,换取他们的劳动成果,将劳动成果运送到内地贩售,在换取贵州所需之物,来换取百姓手中的钱财。”

“朝廷当然要给地方留存,而且为了促进贵州地方丰茂繁荣,陛下旨意是三成。”

“但是,是内地运来实物,不是钱。”

贾铨眉头紧皱的说道:“为何是实物?”

董和终于忍不住了咳嗽了一声,提醒贾铨,不要过于急躁,这么急切的发问,显得嘴脸太难看了。

朱瞻墡笑着说道:“这些实物,能更好的让贵州地方,丰茂繁荣、万物竞发、勃勃生机。”

阳谋,利柄的运用。

景泰朝做事,最重要的规矩,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