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让这款载人飞船足够的安全可靠,我们对它进行了反反复复数万次的各种检测实验,确保它足够的安全。为此,我们还邀请了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关的航天技术专家参与进来,就这艘飞船的相关技术进行论证研讨,让他们来找毛病, 找问题。
甚至为了能够激励大家,我们还设置了专门的奖励基金,找到一个问题,我们会根据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相等的奖励。
为此,这可没少受到我们载人飞船研制项目团队的埋怨。在他们看来,我们这是不是疯了,哪有花钱弄这样一个找茬小组来给自己找不快。
随后,也是因为这些问题,项目研发团队与这个找茬小组之间爆发了非常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候双方因为一个问题来纠缠不休,炒的不可开交,甚至有时候都快要动起拳脚来。
不过随着这种对立与合作的深入,项目研发团队与找茬小组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融洽起来了。
他们双方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更没有私人恩怨,只不过是从各自工作职责角度来旅行自己的责任义务罢了。
适合证明,这套看似有些不合理的方式却起到了大作用,我们从中找到了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一一进行了解决。其中一些或许在别人看来不是问题,但为了安全可靠,为了舒适便利,我们也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安全可靠,更加人性化。
其中的众多技术标准已经远远超过了现有载人飞船上面的技术标准,可以说我们开辟竖立了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载人飞船技术标准。
而此后的三次无人实验飞船成功发射,这也验证了我们这款载人飞船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航天主管部门以及业界技术专家们的高度称赞。
讲到这, 吴浩略微停顿一下, 然后冲着台下的这些记者们接着讲道:“对于首次载人发射任务,我们非常重视,因此对于这艘飞船的生产制造过程严格监控,确保每一块零部件都达到我们的严苛要求。
并且在飞船制造完成后,我们自行又对飞船进行了多番测试,确保它整体达到我们的技术标准安全要求后,才准许出厂。
而在这艘行者四号飞船运到南海发射场后,又由航天部门的相关技术专家组进行了相关严苛测试。在确保我们的飞船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后,才准寻放飞。”
“此次之行行者四号载人费传芳发射的建木七号火箭,并非是一枚全新的火箭。它的一级火箭实际上是一枚二手火箭,也就是说在这次之前,这枚一级火箭已经成功执行两次发射任务了。”
听到吴浩的话,场下的记者们不由都好奇起来。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首次载人发射任务,会选择一枚二手火箭呢,这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吗?
看着台下众人那好奇的目光,吴浩笑着说道:“首先我先告诉大家,悬着这枚二手一级火箭承担发射任务,并非是为了节约成本考虑。
我们即便是再扣, 也不可能在这种大事情上面犯糊涂吧。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枚二手火箭作为首次载人发射的运载火箭, 这主要是因为这枚二手一级火箭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两次火箭发射任务,均取得了成功,且表现良好。
相比于新火箭,这枚已经执行过两次载人发射的二手一级火箭相对来说更加稳定可靠一些。要不然,也不可能连续成功两次。
对于可会收式火箭来说,它的性能状态一般在第二次到第五次是处于最佳状态的。因为首次发射已经验证了这枚火箭的安全性,如果火箭那个部位出现问题,那么首轮发射就已经能够表现出来的。
事实上传统火箭发射为什么风险性那么高,主要就是因为它的一次性。因为是新火箭,没有实际发射验证过,所以自然不会知道它能不能取得成功。
而可回收重复利用型运载火箭,则就不必考虑这样的问题,因为首次发射已经验证过了。如果真的有问题,可能首次发射已经失败了。即便是没有失败,这些问题也会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发射中暴露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够找到这些问题,从而进行检修处理,确保它在接下来的飞行状态中能够足够可靠,安全稳定,正常运行。
用于执行此次载人发射的这枚二手一级火箭,在经过前两次发射后,箭体状态表现优异,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坏的地方。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估后,我们决定将它用于我们此次运载火箭的一级火箭。
至于火箭的二级火箭呢,虽然是常规的一次性火箭,但是我们在它上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首先它的技术之前的发射任务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证明它足够的安全可靠,发挥稳定。
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对其进行优化升级,并重点在可靠性上面下了功夫。采用当前火箭最为流行的双总线双系统结构,确保火箭在单一总线和系统出现故障时候,能够立即切换到备用总线系统上,不会影响火箭的正常运转状态。
大家知道,我们的建木七号火箭没有整流罩,也没有逃逸塔。行者系列飞船自身携带逃逸系统。它能够在火箭出现故障灯时候,瞬间点火脱离故障火箭,并降落在地面。
一般情况下来说,整个逃逸塔只是在中低层起作用。基本会在一级火箭脱离后不久与整流罩一起先后分离。
这也是整个发射过程中最为危险的阶段,因为高度太低,所以需要逃逸装置来将飞船带到足够的高度,这样飞船上面的降落场才能够有足够的高度和时间展开,确保飞船安全落地。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这种融合设计以及我们采用二手一级火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
首先,因此采用的是性能比较稳定的二手一级火箭,所以能够将起飞以及一级火箭脱落前的这段中低高度的风险性降到最低。而这也恰恰是整个火箭发射过程中最为危险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