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487章 徽宗决定招安梁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童贯逃回到京城,已近深夜时分。卸下盔甲,接着就来到高俅家里。高俅一看童贯的脸色,心里明白了一切,被惊的大张着嘴半天合不上。忙把童贯请到后堂坐下,先抚慰一番,接着童贯就把征讨梁山过程中,九路大军全部被打散打败等等大致情况向高俅作了汇报,并特别说道:“梁山贼寇的实力太强了,他们跟一般的土匪绝不一样,他们不但有武艺高强的头领,而且他们打仗有章法有套路,难怪呼延灼和关胜还有单魏二人都吃败仗。不是下官无能,是他们确实太厉害了。”

事已至此,高俅只好劝慰说,“唉,童枢密啊,也不要太烦恼了。这事呢,只要瞒住皇上,就不是什么天大的事。这样,咱们现在就去告禀蔡太师,一起再商量个办法。”

童贯和高俅当即就上马,直接来到蔡府。此时已是深夜,叫开门后,等着蔡京穿好衣服,出来一看是童贯和高俅,就一切都明白了。童贯进门后直接向蔡京跪拜,泪如雨下,直说自己无能,打了败仗,险些被俘等等。

蔡京也是一番劝慰,说:“唉,不要烦恼啦,也不要忧伤,胜败兵家常事。再说,在你之前,咱已经败了三阵了,谁也不可能一生都做常胜将军嘛。只是呢,你折了许多军马,又费了这么多钱粮,还有那么多军官也都搭上了。这事儿啊,绝不敢让皇上知道,你明白吗?”

童贯又跪下,连连磕头,说:“还请太师帮助遮盖,保下官一命,下官终生感恩太师。”

蔡京说:“这倒不难,只是啊,这梁山贼寇,如此嚣张,朝廷不能等闲视之,也不能任其妄为呀,必须得消灭他们,我们就是豁出更大的代价,也得消灭他们。我看这事儿啊,到了现在这份上,就得太尉你亲自挂帅了,给你配上几个强有力的助手。不然,他们再发展下去,我们的人头就得落地,更多的人就会遭殃。”

高俅听了,觉得反正连输了三仗,这三仗已经摆在这里,皇上要是知道了,他高俅这官还能不能做下去,都难说。也既然这样,就像蔡京说的,配上两个得力的副手,征集一批得力的将领,把大宋朝最有作战经验和最能打仗的将领带上,作为太尉亲自出马,单就这阵势,说不定就能镇住他们。此时,高俅想起了曾经闻名大宋的十节度使,像河南河北节度使王欢,京北节度使王文德等等,这十个节度使,都曾经在征伐西夏和辽国的时候建过大功,立过大业。对,这次就把他们都调来,同时呢,再把金陵那支朝廷最强大的水军调来,这样就可组织起一十三万的骑兵、步兵和水军,由十位节度使和金陵水军将领刘梦龙统领,自己亲自挂帅,前往征讨。

就在高俅准备好了亲率十三万大军征讨梁山的时候,杨光华看到了郑居中和御史中丞崔靖建议朝廷招安梁山的奏书。杨光华觉得,招安梁山宋江等人,对于朝廷来说算是一桩善事,最起码避免兵戈相向战火蔓延、百姓民众生灵涂炭。根据杨光华所得到的可靠消息,梁山最高决策者,特别是头领宋江、二把手卢俊义、军师吴用,还有所谓的五虎大将等人,都盼望着朝廷招安。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拿着梁山这支队伍作为筹码,向朝廷要条件。他们期望招安的目的,无非是借机洗白自己的罪犯身份,进而到朝廷里做官,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福荫后世。

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明知道凭着梁山现在的实力,高俅率军征剿,是不可能取胜的。如果高俅不能取胜,那么高俅势必就会受到皇上的惩处,轻重且不说,最起码会影响徽宗身边这个统治集团结构的稳定性。倘若届时蔡京、高俅一同被处理,那么徽宗身边没了这两个关键人物,也就是说无人助纣为虐了,朝廷的局面说不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另一面发展,那样对徽宗对大宋朝无疑是好事儿,最起码这个已经生疮的肌体会腐烂得慢一些,可是对于杨光华实现自己的目标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应当推动招安。

徽宗给杨光华和蔡京定的条件和标准是,涉及到江山社稷和皇位的特别重大事项,要向他报告。这样的事当然是符合徽宗规定的报告条件,因此杨光华决定把这两份奏书和自己的建议向徽宗禀报。

杨光华来到小剧场时,看到徽宗怀抱一把琵琶,正在跟李明妃,还有让刘飞鸿找来的几个琴弹的好、曲儿唱的好的女孩,正在非常热烈的讨论着《阳春白雪》这首曲子。见杨光华来了,李明妃便招呼那几个女孩儿去了隔壁的小舞厅,只留下徽宗和杨光华。

杨光华把那两封奏书递给徽宗。徽宗说,“朕不看,你把意思说一下吧。”

杨光华就把两封奏书的意思和自己的意见说了一下。不等杨光华说完,徽宗就很不耐烦地说道:“蔡京和高俅他们在干什么?童贯去征讨的结果如何呀?我似乎听说又不太妙吧?”

杨光华回道:“情况是不太妙,童贯已经打败回到京城了,大概是不敢向您来禀报吧。正因为这样,几位大臣都要求朝廷对梁山招安,学习咱们大宋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做法,朝廷在这事上招安的话,花不了多少钱,用不了多大劲,把这帮眼下势力强大的人招到朝廷来,无非是给他们一个官职。朝廷的官职,让谁干谁不就干嘛。”

徽宗说:“哼,三战连败呀。蔡京和高俅都是怎么想的?为何一定要硬碰硬地打?如此下去,朝廷还经得住折腾吗?换换脑子嘛,别管什么办法,只要让那帮人老实了,朝廷安定,国家安全,都好好的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就是最好的办法。最好不要打仗,打仗闹得到处不得安宁。既然你也认为,这招安是一件可行的事儿,并且利远远大于弊,那就去办,派人前往梁山招安吧。倘若蔡京和高俅他们还要打,那就告诉他们,有把握打胜就打,若没打胜的把握,就走招安的路。”

得到了皇上的明确旨意,杨光华回到办公大厅,决定派殿前太尉陈宗善作为朝廷特使,去梁山招安。殿前太尉,跟高俅这个太尉是有区别的。高俅这个太尉眼下已经是正一品跟宰相平级,因为他是全国军事三军统帅。而殿前太尉呢,是一个特别的职务,也叫都指挥使,为正三品。杨光华知道,这个人平时为人比较低调,也很厚道;做事严谨、稳健,与高俅没有利害冲突。派这样的人前往梁山招安,应该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有了这种打算,杨光华就把蔡京和高俅请到了办公大厅,向他们转述了皇上的旨意,并以皇上的名义说:“皇上决定,让陈宗善作为招安全权特使,前往梁山招安。”

蔡京和高俅大眼瞪小眼,半天不说话,最后还是高俅憋不住了,说:“朝廷不能听这些人的,被这些人左右还能成什么大事儿?太尉府已经把部队都集合好了,也整训好了,粮草也已经准备齐备,一切都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这个时候突然又要招安。这,这叫什么事?”

蔡京不愧是老奸巨猾,先慢条斯理地问到:“杨太师啊,老夫想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杨光华似乎是不假思索般,很干脆地说道:“我倾向于你们两位的想法。可是呢,皇上有了旨意,并且非常明确,我们恐怕也不好驳回皇上的旨意吧?”

蔡京道:“那是那是。既然皇上有明确的旨意,并且招安的人选都定好了,只有遵从啊,咱们就执行吧?太尉呀,你的部队呢,一切还是按大战准备,防止招安不成。一旦招安不成,则迅速出击,绝不能让梁山这帮贼寇占了上风。”

高俅一听,明白了蔡京的用意,就点了点头。两人出了办公大厅,一边走高俅就抱怨道:“太师呢,这事有些蹊跷,一定是杨太师没有坚持原则,随波逐流,让那些小人的意见占了上风。再说,没有杨太师向皇上提交那些奏书,皇上如何知道?”

说到这里,高俅突然站住,愣了半晌,问到:“太师啊,童贯征讨梁山的事,皇上会不会已经知道了?”

蔡京慢悠悠地说:“已经到了这时候,皇上即便知道了,只要不问我们,也就先不要说,因为我们现在去跟皇上说,已经是马前不作揖、马后去磕头的做法了;我们不说,只要皇上不问,那就说明皇上对这事呢并不太在意,能胡弄过去就胡弄过去,只要这样过去了不就行了?如果我们主动的去说,反而会遭到皇上的训斥,甚至更严重。”

高俅一听,道:“也是也是,不过这早晚的事儿,我怎么就是觉得不能便宜了梁山这帮人?要把他们招安了,他们不但毫发无伤,还要到朝廷来做官,你我这颜面往哪里搁呀?杨太师他可以甩得干干净净,可你我呢?”

蔡京就说:“其实也没关系。这样,你我各派一个人跟着,表面上呐,就是保护陈宗善。反正呢,你的人也是他的下级,我宰相派个人跟着保护他,同时也给他当参谋,他还能说什么?但是,我们要如何如何......”

蔡京停下脚步,在高俅的耳边低声的说了一番。高俅听着,很是高兴的直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