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好像小了诶?”
行走在孤山公园里,雨势渐渐变小。
顾南溪望着天空,乌云也在散去,金灿灿的阳光隐隐迸现。
雨天要转晴,本该是令人喜悦的,顾南溪反倒有些小忧伤。
这雨一停,密密麻麻的游客大军恐怕要出没了。
想要一个好的旅游体验,其实挺不容易的。
要有好天气,要游客人少,这二者缺一不可。
“这么快就要停雨了?”林导被这天气给弄无语了,心里更是对天气预报吐槽不已。
网上说得果然没错,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只有50%。
意思似乎,有可能准,有可能不准。
陈灏也无奈,并非他愿意看到这一幕。
实在是没办法续费了,这道具强是没得说,可惜有冷却时间,而且效果只能维持一小时。
好在他们也快走出孤山了,只剩下最后一处“必”去的地方。
“西湖这里埋葬了不少的历史名人,但要说最令人尊重的,莫过于岳飞墓和秋瑾墓。”林导无比崇敬地看着眼前的汉白玉雕像。
陈灏与顾南溪双双沉默,在这种场所开玩笑或者不够严肃都是对前人的不尊重。
秋瑾,闪耀了一整个时代的伟大人物。
“女性”一词用于形容她身上反倒显得不适合。
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这种壮烈且爱国的精神是超脱性别束缚的。
走近秋瑾墓,陈灏看到一身洁白、神采奕奕的秋瑾。
她梳着髻,上穿大襟唐装,下着百褶散裙。
左手插腰,右手按剑;眺望西湖,近慕岳王。
西泠桥畔,伫立在这尊汉白玉雕像前,陈灏心头有股难言的情绪在脑海堆积着。
她永远停留在了32岁的年纪,把青春烙入了一段为国为民追寻解放的史诗中。
林导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陈先生、顾女士,碑座正面镌刻着‘巾帼英雄’这四个字,你们知道是谁题写的吗?”
面对这个问题,陈灏挠挠头,这还真是他的知识盲区了。
“不知道。”他摇摇头道。
感受着投来的两道目光,顾南溪不假思索道:“巾帼英雄是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前来祭拜时,亲手题写的。”
“顾女士阅读面很广啊。”
林导忍不住多看了顾南溪一眼,然后道:“碑座正面的巾帼英雄四字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题写的,而碑座的背面还有当年经徐蕴华冒险保护和1965年1月拆除秋瑾墓时由园林文物部门保管的《鉴湖女侠秋君墓表》。”
三人走到秋瑾汉白玉雕像的背面,果然能看到一个被玻璃罩保护着的墓表。
透过玻璃罩,镶嵌在碑座上的墓表历史痕迹很多,而且有不少的裂纹,除了最上面的8个字“鉴湖女侠秋君墓表”还能清晰看出,下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很难看懂了。
“这个墓表不会是当年的原物吧?”
林导点点头,叹了口气道:“这就是当年的原物,能够保留至今很不容易。”
《鉴湖女侠秋君墓表》共863字,是由秋瑾同为革命党人的好友徐自华撰写、吴芝瑛书写,最后秋瑾墓被清廷铲平后,被好友徐蕴华费劲千辛万苦才保留下来的。
陈灏静静听着林导讲述墓表几经波折的事迹,注意力都落在其中的一个词上。
“迁葬?”
他问道:“秋瑾墓迁过很多次吗?”
“很多,足足有10次之多。”
“10次?!!”陈灏惊了。
顾南溪也怔住了,不解道:“林导,为什么一个墓迁了10次?”
1907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当时无人敢给秋瑾收尸,由绍兴善堂草草收殓然后把棺木随意丢在卧龙山的山脚下。
一代巾帼英雄被抛尸荒野,勉强算“始葬”吧。
第一次迁葬的地点是: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
实际上也算不得“葬”。
抛尸荒野后,秋瑾生前的几个工友,秘密约了秋瑾大哥秋莱子,把秋瑾的棺木悄悄运到绍兴偏门外严家潭一处殡舍暂厝。
作为英雄就义的革命党人,在当时却是绍兴“女匪”,殡舍主人得知是秋瑾后,拒绝寄放。
秋莱子无奈,好在得到秋瑾生前好友徐自华、吴芝瑛的帮助,把棺柩用船运至杭州,并于西泠桥畔也就是如今的位置下葬,这是第二次迁葬。
第三次迁葬是因为被一名叫常徽的清廷御史来杭州巡游西湖时发现了秋瑾墓,上奏清廷然后铲平了墓穴,不得已又迁回了严家潭。
第四次迁葬是远迁湖南湘潭昭山,与王子芳(秋瑾丈夫)合葬。
但实际上,秋瑾婆婆怕惹祸上身,不同意秋瑾葬入家族墓地。
颠沛流离的秋瑾,只得安放在义冢里。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次年夏天,秋瑾遗骨从湖南湘潭昭山迁葬到长沙岳麓山辛亥烈士陵园。
在岳麓山辛亥烈士陵园待了一年不到,次年由浙江当局把秋瑾的棺柩又运回了杭州,重新还葬于西泠桥畔。
从第六次迁葬后,秋瑾墓安静了51年,直到1964、1965、1966开始了三次迁葬,尤其是1966年那次,再次被铲平。
时期太敏感了,具体原因暂且不说。
直到1981年,杭州为了旅游开发,把秋瑾墓及其他名人墓又迁回了西湖原址。
从最初的抛尸荒野,到三次迁葬西湖西泠桥畔,秋瑾生前坎坷,死后也是颠沛流离。
而且迁回的原因不是因为秋瑾的事迹,却是为了旅游开发。
真是令人唏嘘。
陈灏再重新看着这尊汉白玉雕像,百感交集。
她是与周恩来、鲁迅并称的“绍兴三杰”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为民主革命捐躯流血的第一位女革命家,也是真正的女权运动家,一生都在为推翻旧时代统治和妇女解放而努力。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做到了她所说的这句话。
虽为女儿身,仍可为国从容献身去。
可她生前死后的这些遭遇,让人敬佩,心疼,又愤怒。
“秋瑾的临终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很出名,但她被捕入狱后还说过一句话。”
顾南溪眼睛微红,声音打着颤。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
ps:秋瑾这一块笔墨用得有些多,我也知道。
但秋瑾她值得,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伟人,希望大家去杭州西湖旅游时,可以去孤山看下秋瑾墓,让“孤山不孤”,让她知道世人没有遗忘她。
(感兴趣的也可以去了解一下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