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满屋子里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庞,郝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原以为只会有林老三一个人过来,却没料到竟来了如此之多的人。这些人曾经整日环绕在他身旁,如今再次相聚,让他倍感亲切。

除了村长以外,其余众人几乎全是自家亲戚。就算是与村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亲近的。此刻,郝仁心情激动万分,他热情地大声呼喊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并逐一打着招呼:“爷爷、四爷爷,您们都来啦!爹,您怎么蹲着呀,快起来坐吧!别跟自家人还这么客气嘛!狗子、大壮哥、二牛……哎呀,大家都到齐了啊!你们要是能提前打个招呼就好了,我也好安排人去接应你们呀!快快快,大家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吧!小五,饭菜准备好了吗?赶紧去准备!”

这一刻,郝仁竟然有些语无伦次,实在是因为他太过兴奋了。毕竟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亲人了。而大家也都纷纷报以同样热烈的回应,现场气氛融洽而温馨。

见郝仁询问,马小五赶紧老实交代,杜春娘已经带着人去亲自张罗了,看来老丈人来了,丈母娘也是很开心激动啊,竟然亲自过问这些事情了,郝仁也是笑了笑,有人安排就好,这马上就到吃饭时间了,可不能冷落了大家伙,让人家以为自己到了京城当了大官,就不认大家伙了。紧接着,大家纷纷入座,

此时终于有人回应了他。依旧是那位林老汉首先开腔作答,表示他们此番特意选择在冬季农闲时节进京,目的便是前来探访郝仁。

经过一番简短陈述后,使得郝仁对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具体细节仍需进一步追问。最终,还是由狗子出面做了详细补充:“仁哥啊!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曾通过书信委托咱商行的渠道传至京城给您。信中的主要内容是询问关于咱家地里那些熟透的玉米该如何处理。当时玉米已全部收割回家,并妥善储存在粮仓之中。然而当得知您并不在京城而是前往边境参战时,大家都忧心忡忡。

恰巧现在正值农闲时期,三叔推算出翠翠姐即将临盆产了,心中颇为挂念。而我们商队恰好也要押送一批货物进京。于是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带上几辆装满玉米的车子一同前来探望您。大家都非常想念您,原本很多人都想过来,但由于人数众多实在难以成行,最终只有我们这些人来到这里。”、

紧接着村长就打趣地笑道:“若是不加以阻拦,恐怕不止是咱们村里的人,或许连其他邻村的人都会想要前来凑热闹、见见世面呢!无奈之下,只好由老夫充当这个恶人角色,将他们统统留在家里啦。嘿嘿,此番就只有我们几个人过来喽。你可千万别怪罪老头子我烦人哟!毕竟好不容易来这么一趟,咱也要好好领略一下这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嘛!”

他这番话逗得众人开怀大笑,郝仁连忙回应道:“哎哟,四爷爷,您再这般说下去,我可要羞红了脸呐!遥想当年,如果不是您慷慨解囊借予我那二斤小米,我怕是早已小命难保,更遑论会有今日之成就了。更何况在此期间,您还给予了我诸多帮助。您能够大驾光临,我开心都来不及呢,又怎会厌烦您呢?正巧,这段时间我也无事可做,可以陪伴诸位畅游这汴京城。此地有趣之处甚多啊!”

一时间,众人眼中皆流露出期盼的神情。毕竟,这可是他们生平首次远行离家呀!

接下来,众人逐渐放松下来,但心中仍充满惊叹与紧张之情。刚踏入这座宏伟壮观的大宅子时,每个人都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特别是林老三,面对马小五毕恭毕敬的态度,感到格外不适。他总觉得自己与这个地方格格不入,仿佛这座大宅子散发出一种富丽堂皇般的威压,令他喘不过气来。

当他们初见杜春娘时,更是惊讶得几乎无法辨认。短短数月未见,她已焕然一新。在汴京享受着美食佳肴,无需再操劳农活,又得到了柳嫣儿关于穿着打扮方面的指点,如今的杜春娘可谓脱胎换骨。她终日与达官贵人的夫人们和小姐们交往,自身气质和风度都有了质的飞跃,活脱脱一副官太太的模样。而此时的林老三,则显得越发土气,两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不是杜春娘看着眼前一脸傻愣的林老三,忍不住骂了几句“没出息”之类的话语,林老三恐怕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之人竟是自己的妻子。直到杜春娘离去准备午餐之时,林老三仍然不敢坐上凳子,生怕亵渎了这满屋的华贵气息。由此可见,众人皆倍感拘谨。直至郝仁到来后,这种氛围才渐渐有所缓和。

在郝仁耐心地劝导与刻意的亲和下,众人逐渐松弛下来,原本紧绷着的心弦终于得以舒展。此时此刻,每个人似乎都找到了倾诉的欲望,话匣子被一一打开。

其中,最为关切女儿状况的莫过于林老三。他迫不及待地向郝仁打听起有关林翠翠的事来。在得知女儿一切安好后,林老三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回肚里。紧接着,他便盘算着待会儿要先去探望一下自家闺女和虎子。毕竟已有半年未曾相见,为人父者怎能不思念自己的骨肉呢?

然而,还未等林老三付诸行动,虎子却率先出现在众人面前。只见他身着华美的服饰,其奢华程度即便是在巨野城中亦属罕见。若非那副依旧顽皮淘气的神情如昔,众人恐怕难以将眼前这个气质高贵的少年与记忆中的虎子联系起来。

一时间,虎子成为整个厅堂内瞩目的焦点。众人纷纷对他的衣着打扮评头论足起来。毕竟彼此间并不算生疏,再加上现场气氛已然轻松许多,因此大家谈论得愈发兴致勃勃。而虎子的到来,则犹如一阵春风吹散了最后一丝拘谨,令在场之人皆能尽情享受这愉悦的氛围。

话匣子一经虎子开启,众人的谈资便如决堤之水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而且出人意料地高度统一,所有话题全都聚焦于郝仁身上。除了林老汉关心地询问此次出征是否受伤外,其他人谈论的核心始终只有一个——那便是有关郝仁这座府邸的事宜。

其实,早在小林村时,大家就已知晓皇上赏赐给郝仁一座大宅,但那时并无确切概念,或许在他们的想象中,不过是县城内常见的那种普通四合院罢了。然而,当今日行至府门前,目睹那两只威风凛凛的大石狮子以及气势恢宏的府门后;再步入其中,亲眼见证这座宅邸的真实面貌时,方才意识到之前的想法是何等天真可笑。这座府邸规模之宏大,甚至远超他们巨野县衙,实在是太过壮观、令人震撼!

此时此刻,众人皆兴致勃勃地与郝仁热议着这座宅院的种种细节,心中暗自庆幸能够跟随前来开开眼界。想着回去以后定要好好描述一番,让那些未能亲临现场的人们羡慕不已、馋得流口水。

正说着呢,杜春娘笑盈盈地领着一群下人走进屋来,他们手上都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由于人数众多,一张桌子恐怕难以容纳所有人,于是迅速又在宽敞的大厅里增设了两张大圆桌。众人按照次序纷纷落座后,目光便被桌上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吸引住了,不禁垂涎欲滴。

原本身着华贵服饰、仪态万千的杜春娘,此刻在自家乡亲们面前也变得十分随和自在。她二话不说,卷起衣袖就开始帮忙把菜肴摆放上桌;而柳嫣儿与赵亚楠同样没有闲着,也在一旁亲力亲为。家中除了怀有身孕行动不便的林翠翠未能前来外,其他主人全都出动了,齐心协力地在旁侍候着客人用餐。

这些来客要么是自家亲戚,要么就是同村乡亲们。此时若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回到村子里难免会遭人耻笑。所以别看郝仁和其他人踏出府邸时威风凛凛、身份显赫,但当他们面对这些从村里来的“泥腿子”时,却是甘愿放下身段,尽心尽力地在旁边侍奉着,只为能让大家感到自在些,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无拘无束。

杜春娘站在一旁,不停地给林老三、狗子、大壮和二牛等人夹菜,并催促他们多吃一些。郝仁则坐在旁边,满脸笑容地陪大家一同用餐。除了满桌丰盛多样的美食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每人面前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碗面。

此时此刻,众人早已饥肠辘辘。他们纷纷捧起手中的大碗,低着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但对于桌上的菜肴却几乎没有动筷。显然,对于这些人而言,碗中的那碗加了臊子的面条已足够美味可口。

然而,郝仁与其他人不同。既然饭菜都已经备齐,如果大家不能尽情享用,岂不是显得自己待客不周?想到这里,郝仁干脆卷起衣袖,直接蹲到了凳子上,热情洋溢地向大家打招呼。看到郝仁这般模样,大家不禁回想起当年在小林村时,大家曾一起蹲着吃面的场景,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于是,众人纷纷效仿,全都蹲下身来,整个场面既温馨又充满喜感。

用过餐后,其余众人便在马小五的引领下去安排住所事宜。住宿问题倒是不难解决,因为林翠翠的舅舅杜氏兄弟自郝仁离家后一直肩负着守护家人安全之责,所以他们所居住之处还有一排空余房舍可供使用。这些房间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经过郝仁事先嘱咐改善条件后相当舒适宜人,众人对此都甚感满意。

与此同时,林老三一行人则前往后院探望林翠翠。林翠翠已知家中来客,但由于宅第面积辽阔,前后两院相距甚远,且身怀六甲行动不便,杜春娘并未让她前去前厅迎接。此刻见到父亲和祖父前来探访,林翠翠满心欢喜,喜笑颜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后数日,除了狗子需要前往莫远的商行处理事务外,其余人都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处理。因此,郝仁带领着众人悠闲自得地开始游览繁华热闹的汴京城。

对于那些一生都生活在小林村、最多只去过县城的人们来说,这座繁华的汴京城简直就像是人间天堂一般。无论是美丽的风景还是各种新奇的事物,都令他们流连忘返。

在郝仁多次带领大家熟悉周围环境后,他便不再像导游一样带着大家四处闲逛。毕竟现在他们已经认识了回家的路以及大致的环境,可以自由行动了。所以,郝仁决定让他们自行探索,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而郝仁自己呢,则关上房门,重新钻研起他们运来的几车玉米。

他仔细观察着每一颗玉米粒,思考着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价值。

先拿出土豆玉米这两种,也是郝仁经过了一番思考的,等以后估计还会拿出红薯等高产的作物,

这些东西,郝仁需要用一两年的时间,来观察到底是适合在哪里推广,

毕竟有些农作物还是需要对环境有一些要求的,

不过好在他拿出来的这几种,都是经过了时间的验证,

留下来的产物!

相信会很快的就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推广开来。

到那时候,估计整个大宋就会很大程度上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就不会有人因为吃不饱饭而造反了!

生产力和粮食产量都跟上来在之后,

才能保证人口的增长,再配合自己到时候研究出来的火枪,

相信大宋在未来一定会书写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篇章!

最好的防守永远是进攻,

想要杜绝几十年后的异族入侵,

避免华夏大地的生灵涂炭,

最好的方法就是,

打出去,把敌人扼杀在摇篮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