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复杂的粮食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复杂的粮食问题

当然朱慈烺不用办什么红薯宴会来推广,其实从去年开始,随着产量的增加,有一部分玉米、红薯和土豆已经进入了贡品行列。

从那个时候开始,宫里的御厨就开始试着把这三种粮食作物加入食谱。

玉米还好说,青的时候能煮着吃,干了之后就磨成面,然后做各种饼,因为玉米面散不能成团,所以做的时候加上野菜或者掺点白面。

剩下的就是玉米粥、玉米糊糊、熬糖、做糕点、加工淀粉做成粉条等等了。

红薯一般采用窖藏,或者削成薄片晒干储存。

窖藏稍不注意就会烂,想要长期储存还是要晒干,当然也可以提取淀粉,然后做成粉条。

土豆也是一样要么直接吃,要么做成粉条。

而且土豆在朱慈烺的印象里好像一直是作为菜,土豆条、土豆饼、土豆片、土豆炖牛肉,土豆炖鸡,土豆炖万物!

因为是贡品,又是皇宫御厨那里流传出去的吃法,所以三种作物一直是京城高端饮食的风尚。

而民间最先尝到的是煎饼果子:玉米面、豆面、白面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用羊骨头汤和匀,摊在饼铛子上,加一个鸡蛋。里面放上油条或者薄脆,抹上甜面酱辣椒酱,洒上葱花、咸菜丁、黑芝麻、花生碎等小料在一卷。一个煎饼果子就做好了。

这里面最贵的两样东西就是玉米面和辣椒酱,两种东西目前只有皇明商号才有的卖。

今年春红薯和土豆产量都会不错,玉米一般都是夏播秋收,参照后世的习惯,当这些杂粮收成增加之后。

富余的粮食要么转为酒,要么转化为肉食。

所以看似只是增加了几个粮食作物,但是它影响改变的是大明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皇明粮仓来说,土豆和红薯难以收储,所以这两种粮食的推广更为重要,大家不会吃不行,百姓卖不掉也不行。

大部分百姓种粮食除了自己食用之外,还要交税交租子的,而且这两样还占了大头。

所以要是种的土豆和红薯卖不出去,那么就不要谈什么种植的积极性了,他们可能需要卖儿卖女来交税教租子。

那么以后都不会有人选择种这东西了。

还有就是初期为了推广崇祯提出了一年内这些杂粮可以抵税,现在一年的时间没到,抵税的承诺还有效。

所以即使难以储存朱慈烺还是不得不收,好在现在吃皇粮的人多,收上来的直接就地发下去抵一部分福利。

为了夏粮收购期间红薯土豆不至于砸在手里,朱慈烺特意印制了一批红薯土豆劵。

到时候用这些劵可以在皇明粮仓领取红薯土豆,还有就是救灾的时候,也可以发这两种粮食,加上军队消耗。

剩下的实在消耗不了的,就做成淀粉,做成粉条,酿酒。

把这个事情一点点安排下去,里面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朱慈烺去协调他们的配合。

除了三种新粮食之外,小麦和水稻的收储也是一个大问题。

去年的谋逆案江南粮商元气大伤,朱慈烺虽然进场补救,但是毕竟不是专业做这个的,从去年到今年消耗的都是这些粮商的库存。

今年可就要自己买粮食了,但是问题是朱慈烺在江南的风评并不好,朱慈烺怕被抵制。

风评不好跟买粮食有关系么?还真有!粮食这种东西,交易的大头还是那些地主,地主往往都是知识阶级。

依靠那些小自耕农,产量有限,至于那些佃户,他们手里能留下口粮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

所以风评不好遭到文人阶层的抵制,到时候买粮食还真的会变得困难。

第二就是渠道的问题,那些大粮商虽然已经被朱慈烺抄家了,但是他们的粮食也不是自己一家一家上门去收购来的。

大粮商的粮食,都是从小粮商那里汇聚来的,正是那些一个个区域的小粮食和地主形成的脉络才构成了粮食销售转运体系。

谋逆案的事情,斩断了这一部分体系,朱慈烺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干,就算是想自己干,那也要有人有时间不是。

而且买卖这个东西,不是说你建立了收购点,人家就会跟你做生意。

大部分做买卖习惯了哪一家之后,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你就算建立自己的渠道也不是立刻就有效果。

所以朱慈烺也要依靠那些小粮商的渠道把粮食收上来。

从去年开始,为了处理江南的产业,为了梳理粮食渠道,朱慈烺派出手下大将刘若愚一直镇守江南。

但是仅凭报告朱慈烺也不敢确定江南的情况怎么样。

在一个就是粮食收购价格的问题,现在京城粮食价格稳定在粳米一石一两银子左右。

朱慈烺有计划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往年新粮上市的时候粮商会有意压低收购价格,最低的时候粳米一石价仅仅四钱又五十文。

而平常的年份粳米的价格也会被压到六钱以下,朱慈烺今年想要把这个价格提高的七钱。

如果到百姓手里是七钱,那么朱慈烺从小粮商手里批回来的粮食就要达到八钱了。

而且朱慈烺还打算趁机推广粮票,也就是收购粮食的时候以粮票结算,然后在让百姓用粮票交税。

但是问题来了,京城粮票一石等于一两银子,而江南收来的粮食一石仅仅七钱银子,这里面有三钱银子的差额。

百分之三十的利润,肯定会有不少人投机,在江南收购粮票然后运到京城倒卖。

而如果以京城定价为基准发粮票,那么百姓一石粮食送进来才换七斗的粮票。

他们才不会管你的货币体系还是价值相等,他们只会觉得你这是在骗人,你把他的三斗粮食给贪污了。

朱慈烺一开始打算发行专门的纳税粮票,也就是说这些粮票只能用来纳粮食税。

后来想想,这好像和粮票货币化的目的背道而驰,粮票复杂化会给以后该银票带来巨大的阻力。

所以朱慈烺也想明白了,何必多此一举,收粮食直接给银子就是了,什么事情也不能一步到位。

粮食稳定是大明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