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六十二章 各有各烦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斐潜在崔家在拜访崔厚的时候,李儒正有些轻蔑的将手下刚刚抄录而来的一首歌谣扔于桌上。

近日京几忽然之间开始传唱一首歌谣:

“承乐世,董逃;

游四郭,董逃。

蒙天恩,董逃;

带金紫,董逃。

行谢恩,董逃;

整车骑,董逃。

垂欲发,董逃;

与中辞,董逃。

出西门,董逃;

瞻宫殿,董逃。

望京城,董逃;

日夜绝,董逃。

心摧伤,董逃。”

这让李儒实在有些莫名的厌烦,这些士族世家就只会天天在背后玩这一套么?难道就不能踏踏实实做点有益的事情?

这些流言就跟苍蝇似的,盈盈嗡嗡的时不时出来骚扰一下,大张旗鼓的去拍死它又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完全不理会么,又觉有些嗝应厌恶。

李儒看了看桌边上成堆的各类章表,董卓可以玩女人不理会朝政,但是他不行,三公基本上现在天天称病窝在家中不出来,将政府所有的这一摊子事情全部丢开,如果他再不做,那整个汉朝中央就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了。

所幸的是,汉代朝廷还属于低度的封建集权制度,地方政权有一定的自主经营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李儒的压力,否则等他收到地方上报的消息,然后就算第一时间批复再回到地方,黄花菜估计都凉了。

目前东汉的问题是除了各地黄巾兵乱之外还有各地的灾情。

就目前各地上报的情况就有:

六月,弘农、三辅螟。

八月,京师地震。

秋,酒泉地震。金城河水溢出二十余里。

李儒接手政事的时候发现六月份的上报的奏章到现在了还没有给地方答复……

不仅如此,这一帮清流士族还有心情编个歌谣让人到处传唱……

有时候李儒似乎有一种预感,还好他是选择了走霸道这条路,如果走王道的话,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天灾一定会更加的频繁,直至把他压垮……

但是就算如此,目前看来,霸道路线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一点点的暴露出来。

王家和袁家为代表的执政的清流党派,在和董卓一起拥立了汉献帝刘协之后,虽然获得了官职上的封赏,处于暂时潜伏的状态,但李儒心里清楚,这个平静之下的暗流有多么的汹涌……

至于在野党清流一派,从这个忽然之间就传遍京城的童谣,说背后没人教唆,李儒打死都不信。

反正这种谣言要么是执政清流,要么是在野清流,反正多少都和王、袁两家脱不开干系……

尚书卢植辞官,中军校尉袁绍出奔,典军校尉曹操劫帝,后军校尉鲍信人影全无……还有那袁术,原本打算封袁术个后将军来拉拢袁家打压王家,竟然也跑了。

袁隗那个老家伙还说是袁术因为遭人陷害害怕而逃,其实都清楚,上次劫帝事件袁术肯定有份,只不过证据不足无法定罪而已。

况且现在袁隗多少还有些作用,也就将此事暂时记下,以后有机会再一并计算。

李儒考虑良久,还是觉得要尽快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就像一个脓包,如果任其发展可能最后会导致大面积的溃烂,但若是在早期就将脓包挑破,也许只需要付出一时疼痛就可以了。

这些从洛阳逃出去的袁绍等人就像一个个脓包,趁着现在都羽翼未丰,一网打尽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的选择就是尽快将潜在的敌人全部引诱出来,然后统统聚集在一起一次性消灭干净,然后这条霸道之路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走完……

若是一切顺利,李儒还有好多之前的设想要准备实施,大汉朝亏欠他们这一批人三百三十七年的东西终是要给一个明确的说法,不管怎样,就算是世人都忘记了,他也无法忘怀这些年他和他祖辈们在边陲吃的苦受的罪。

李儒微微一笑,上一个董开始的,由现在这一个董结束,不是最大的讽刺和最好的回敬么?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要先去看看董卓情况怎样,董卓这回泡在女人堆的时间有点太长了……

这个没见过世面的董家子,在西凉时的雄心壮志呢?

真有些心烦。

************

斐潜回到家中,竟然恰巧张辽来访,真是让人意外。

不仅如此,张辽还带来一柄之前他用的长枪,送与斐潜,更是让斐潜有种惊喜的感觉,连忙让福叔去准备些酒菜,请张辽吃饭。

张辽倒也没怎么客气,说了一声叨唠了便入了席。

张辽张文远其实此时的年龄和斐潜差不多,只不过长期军旅生涯和习武,导致在外形上看起来比斐潜好像更老一些。

张辽出身于雁门马邑,虽说自幼喜好习武,但原先也算是诗书之家,但后来因鲜卑胡人劫掠导致家破,因此愤而投军,在并州和吕布打击南下的鲜卑胡人,直至丁原将他们带到洛阳来。

现在张辽已经升任了护军校尉,由原先不到一曲人马的假军侯到要管理接近两个部的兵士,虽说不是满编的校尉,但这种数量上的差距让他一时之间有些不适应,导致张辽最近有些心烦。

战争其实有时候就是打的后勤。

原先张辽只需要管不到两百人的后勤,现在突增到了接近千人,导致原来他的一些计算方式就有些不够用了,虽然有随军书吏帮忙计算统计,但是张辽还是觉得自己如果也能够独立计算就更好了,正巧认识了斐潜这个当代算术大家刘洪的弟子,于是乎就借着送长枪的名义上门,实际上就想学点军需后勤的计算方式。

汉代军队后勤来源比较复杂,但是粮草这一块主要来源就有两块,一个是由国民固定缴纳的“诸赋”,还有一个是由驻地民众额外摊派的“调”。

而单单“诸赋”之中用于军用的就有好几种:口钱、月饷、赀赋、均耗……

不仅如此,还有各项刀枪剑戟等等武器装备的领用,登记,使用,折损,报废……

然后要形成文书,钱粮要到少府去领,兵器要到武库去领,而且有时候少府和武库还会开张条子,让你自己去各个工场去取,比如单单是军械类的军工场就有若卢、考工、尚方、内官、左弋、寺工等等……

而且这些每个地方可能要领取东西数量往往都不一样,比如说总不能铠甲数量和弓箭箭头的数量是一样的吧……

因此,产生出来的各项数值流水记录就多的要死,把张辽搞的头昏眼花,有时候明知道这些随军书吏可能有动手脚,但就是没办法查出。

所以此次张辽过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斐潜求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