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扛红旗 > 第352章 中原大战(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南伐北的一大难题就是,辎重运输太耗费人力了!

即便是以现在的华夏军政府的财力,也不敢把这一场战争拖得太久。

而要消除辎重运输的压力,动员起中原山东的百万流民,显然是最好的办法。

以工代赈,永远是比单纯发粮要强的赈灾方式。

况且,动员百姓的同时还可以解决分田等问题,一举多得!

在各个根据地的支撑下,这些百姓完全可以一边运输,一边在根据地人员的带领下完成分田和安排生产等工作,迅速恢复寻常百姓的样子。

只有把整个河南重建起来,这场仗才算赢。

不然,即便是把八旗杀干净了,打出来一个没人的河南,到时候再从哪里迁移人口过来?

河南各个根据地开始发力的时候,虎大威在汝州重新募兵布防,心里,则已经开始盘算投降哪一方了。

在这一方面上,他和左良玉是大差不差的。

之前皇太极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谋划左良玉归降的事务。

只是后来发生了一些小小的突然情况,导致左良玉觉得自己又有了闪转腾挪的机会,便开始左右摇摆。

反正投哪一方都是天大的功劳,何不投给开价最高的人呢?

要知道,他手上可是有大明朝唯一的正统了。

当然,除去那个消失不见的定王。

一番比较之下,左良玉感觉,高承在三方势力之中,可能是较弱的一方。

也正是因此,他才开始试探高承,希望这个胆敢以华夏自称的人服软,给他封个自在王爵。

谁知道,高承的兵马都打到新蔡了,自己才收到消息!

华夏军方面,不接受左良玉的投降!

并且严令左良玉善待百姓和明朝宗室,等待华夏军接管,并且接受公正审判!

这一下子,左良玉慌了。

摇摆了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碰见这种愣头青。

这个高贼懂不懂规矩啊,哪有直接上来就是打的,不是应该先开条件让我投靠么……

殊不知,华夏军内部,对他的贼兵是一点也不在乎。

偏偏此时,虎大威又吃了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

也是败在华夏军手中!

虽然虎大威为了维持自己在明廷的尊严和权力,硬说只是折了一百多兵马,但是左良玉对这种军阀再了解不过了。

一百多兵马,你当场就征募百姓了,还用得着固守汝州?

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分别向李自成和北京递出投降书。

李自成一方,本就有了牛金星做谋划,宋献策搞神化,现在又添祖大寿洪承畴,对中原的局势了解实在是深刻。

他紧急要处理的问题,不是如何夺取河南,而是怎么安抚治下百姓。

“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口号让他的大顺朝迎风涨,然后现在碰到了大问题。

百姓真不跟你客气啊,你说不纳粮,大家就真不交了……

可是他又要养着甘肃陕西边镇,又要顾着山西北直前线,还有祖大寿洪承畴两个吃粮大户。

李自成自己都恨不得啃草根去了!

可是,口号已经喊出去了,现在再征粮,谁能允许?

迫不得已,他也只能挨个杀西北富户,从万贯杀到千贯,从千贯杀到百贯。

拷饷!

他自己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哪还管得着河南百姓?

就连之前镇守汝州的侄子都调走了,白白送给左良玉一座汝州城。

至于满清那边,倒是很快给出了答复。

围绕着豪格和多尔衮的皇位争夺战打出了结果。

结果就是福临当皇帝!

豪格本来拥有父死子继的天然牌,可是他的生母确实有些支撑不起皇位的重量。

再加上个人计谋的问题,这一世的豪格,仍然在飞龙骑脸的状况下输掉了。

他争取到了明面上除了多尔衮多铎以外的全部支持,可是到了实践的时候,非要搞多尔衮心态,摆出以退为进的姿态。

然后,多尔衮趁势提出了生母尊耀的福临……

包括代善、济尔哈朗在内的旗主王爷,都觉得,福临上位,总好过两个年轻人当中的任何一个。

毕竟福临年龄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操控。

多尔衮和豪格俩人,谁来操控?

而豪格丢了皇位之后,便开始一溃千里,连个摄政王都没捞上。

谁让你和皇帝一个辈分,你摄政王,总不能你跟你爹一辈儿的吧……

多尔衮为了展现自己的公正和对八旗“老人儿”的尊重,还把济尔哈朗让在前面,把摄政王分出个第一第二,自己甘当第二。

不过,济尔哈朗也早就不闻军政,实质上,这是多尔衮夺权的一次大成功。

夺权之后的多尔衮,派出薛国观来接受左良玉的投降。

并且,他为了提升满人的地位,完成自己的“竞选承诺”,直接将皇城、内城百姓全部驱逐出去。

官员自行搬家,百姓化身牛羊,哪个贵族抓住就是自家的奴才,产业则和套圈一样,谁先占就是谁的。

同时,皇太极与民生息的政策被一步一步废除。

首先是清占区所有百姓都要交足赋税,包括前明拖欠的,一道交齐。

其中,甚至包括“辽饷”,也就是打满清的额外加税……

面对汉人的反对,多尔衮又打出一套组合拳。

任由满清贵族圈地占人,抓住的就是自己的,圈住的就是自己的封地。

皇廷给你个数目,然后你就吃自助。

在这之外,则是开始剃发易服。

汉人官员到汉人百姓,全部剃成金钱鼠尾一撮毛,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一套组合拳打出,多尔衮声名鹊起,八旗纷纷表示这摄政王比已故的皇太极,内政强太多了。

至于百姓的哭嚎哀喊,问题不大,声音飞不进皇城。

左良玉没了腾挪空间,瞬间便从皇太极许诺的封王,变成了一个东昌伯。

几乎就是个小爵位了。

而且,即便封爵,也没摆脱他的危机。

大清皇廷要求他把明朝宗室送入京,然后在河南境内和高承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