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扛红旗 > 第271章 孔贞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孔尚乾当然知道,今上给高承的封官进爵都是一时权宜之计,不可能是真的。

可问题的关键是,崇祯也不说这事情是假的!

他既不想和高承把关系搞僵,又想让自己的这些官员们去跟高承名正言顺地打擂台,这怎么行嘛?

就像眼下这档子事,高承有文官官位,有统兵军权,他说是奉旨平叛,谁能反对?谁能说不是?

要真是不听从军令,孔家岂不是先于高承成了叛贼?

只是一下午,这件事就让孔尚乾焦头烂额地出了两个火疮。

随军令到来的,还有城外那营长的通知,明天午时如果还不开城,那他们就要进城诛叛了!

这不仅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孔家成了大明的反贼,还意味着和江西的彻底决裂!

可是自己要投了城外高贼的人马吗?

想起自己从小到大学来的那些知识,他人对自己这“圣人后裔”的尊重和敬佩,孔尚乾有些为难。

直到他父亲孔贞运夜间回城,这才让他解下重担!

半夜三更,衢州府东门外一阵喧闹,孔尚乾还以为是有人攻城,连忙穿衣跑来,才发现是父亲孔贞运坐着篮子到了城上。

见到父亲,孔尚乾自然是欣喜非凡,按照着孔家一脉相承的大礼相待以后,他这才跟在孔贞运身旁。

“父亲,江西总兵高太尉的兵马就在城外,并且已经给了咱们军令,让咱们开城门。”

孔尚乾一边说着,一边把各种文件拿给孔贞运看。

“咱们该如何应对?”

孔贞运也是在宦海里沉浮过些年的人,最近这些年除了祖传官职成了白身,他也没有闲着。

这几年,他可没少找一些饱学鸿儒,去议论高承失败的必然性。

可是,不管怎么YY,高承终究是越走越快,越走越稳,眼下已经完全拥有了争夺天下的潜力。

那他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家归属了。

孔氏历代以来,跟着执政者的王朝殉葬的先祖……也不是特别多。

当然,孔贞运心里对这有解释,不管王朝怎么更替,总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吗,士大夫之祖脉不就是我们孔家吗……

他所考虑的,是要怎么投于江西,才能为天下人保留孔家的血脉,又不折损名誉。

要知道,他们南宗这一支多少还是有些遮羞布的,没有像北宗一样谁来降谁,并且直到现在了还认前元的追封。

“不要慌乱,让为父多想一想。”

孔贞运知道儿子很急,劝儿子别急以后,自己开始来回踱步思索。

“朝廷可曾给黄聪先那废物下讨伐高承的公文?”

“不曾,朝廷十一月发的公文官抄,只是让浙江官员担起守土之责。”

“这就是了,朝廷只让担起守土之责,又不曾说高太尉是叛军。”

孔贞运似乎松了口气,这样一来,自己也不算投降。

“既然高太尉有统兵之权,有太尉职责,咱们就该配合。

“至于军令上说熊奋谓是叛军,你就把他当叛军便是了。”

孔尚乾眉头微蹙,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熊巡抚整天为了浙江的安危练兵呢,反倒成了叛军?

“孔家千年血脉,任何人成了王族都要有所依靠!

“大明失德,奸佞在朝,昏君在上,这天下,他们朱明扔出去,还不许其他人捡起来了?”

孔尚乾听得心里很不舒服,不过没有说什么。

因为事实也确实如孔贞运所言。

天下都是你朱由检的,你不背起责任,谁背责任?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罪在臣下。

官员守土有责,你一个皇帝治国难道无责吗?

心绪纷乱的孔尚乾只能同意了父亲的意见,并且在第二日,随同父亲一起出城“喜迎大明王师”。

城外这一营官兵的统领,不是别人,正是夏仁祥自己。

衢州府是他入浙江境以来最大的城池,更有千年孔氏在,他当然要耐心对待,也更要谨慎。

为此,他宁肯自己亲来,也不想其他人在这里惹出什么乱子。

不过,来时总兵也给了信,告知了孔家的处理方法……

“夏将军……”

孔贞运见了夏仁祥,连忙躬身下拜。

倒不是真心尊重,这种兵头可不好说讲道理不讲,万一以为你孔家看不起他抬手一刀,岂不是亏大发了?

“老先生快请起,老先生深明大义,助国讨逆,正是我该尊敬您才是。”

夏仁祥笑着扶起对方,回头做了个手势,官兵立刻便开始拔营,准备入城。

孔贞运这时才知对方是个体面人,心思思索一番以后,又开口道:“夏将军,您能否答应老朽一件事情?”

夏仁祥眉头微挑,不说答不答应,只是笑道:“您请说。”

“衢州府的百姓苦啊……”

孔贞运颤颤巍巍地说着:“将军入城以后,可否不造杀孽?

“若真有怒气,冲我孔家来吧。”

这话听得夏仁祥一阵无语。

合着您老人家知道衢州府的百姓过得苦啊?

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

得知孔贞运只是在买名声,买民心,夏仁祥也不做理睬,只是问一些城中这几天发生的情况。

他之前已经知道了,这里是有百姓起事的,还打的高承的名号。

如今湖北、川蜀、河南打着高承旗号起兵的不在少数。

有了刘岳的先例以后,总兵府对这些义军还是有所指导和宽容的,有些规模以后,就会送去义军手册,并且详细询问后,有可能就会收编。

只是在浙江,这倒是头一遭。

孔贞运觉得,夏仁祥这么一个和气的人,又听了他的话,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进了城总该不杀人了。

谁知,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公审大会!

公审的对象,包括孔家在内的各路士绅……以及包括吴应胤在内的义军人士!

pS:孔贞运虽然小节有亏,不受崇祯信任,文人笔记里也讽刺他伪君子,但是他对明很忠诚,甲申国变之后悲痛欲绝,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