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扛红旗 > 第73章 百姓的爱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吉安府的乡绅,自然不会是傻子。

事实上,由于江西学习风气好的原因,这些乡绅都很聪明!

就连已经被砸死的戴微儒,也是个举人来着。

正因为读书人多,免税群体才多,百姓才会过得那么不堪。

这些聪明人看出孟文定在唱什么戏了吗?

不说全看出来,至少看出来了个十之八九。

可这有什么用呢?

形势比人强,现在就算孟文定强要,他们能不给吗?

在武力的基础上,乡绅们没有违背孟文定的打算,连忙便写条子,去支应钱粮。

不得不说,高承这钱粮,比解学龙要得容易多了!

要知道,解学龙要钱粮,需要布政使司的印章,才能从各地士绅那里借来。

还是借!要还的!

而妥协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口子,后面就很难堵上了。

钱粮已经交给孟文定了,他再提出的要求,也必须答应!

不然之前给的不就白给了么?

这种环境下,士绅们挨个接受了家里只能留三个家奴、每天只能出一次门、每次出门必须有轮值军士的陪同这些不平等条约。

到了这个地步,高承几乎不需要担心这些士绅开门迎解学龙了。

这种程度他们还能把门打开,那吉安府根本就不该丢!

至于钱粮,刚刚到手便发出去了一大批。

吉安府募集的乡勇十里八乡的都有,高承把他们俘虏来,便是为了给自己做宣传!

这些俘虏虽然住的条件不怎么样,但每天都能吃饱。

而且只要会背高承他们的宣传文案,立刻便可以领一钱银子,三斤粮食做路费回家。

说是宣传文案,实际上也没有几个字,还都是用本地土话教导。

不少俘虏很快便背会了,然后领上奖励,欢天喜地、三五成群地往家里赶。

也有一些俘虏,生来便有把子力气或者只是被裹挟投降的,高承也允许他们从军。

只是前期只能作为民兵,做一些协助工作。

没有“兵营”的话,高承是不可能练兵的。

这个时代的农民,若是没有系统帮助,根本练不成!

兴民镇扩张途中,高承曾经处理过一起恶性事件。

一个村子的佃户团结起来,把作威作福的地主杀了。

按理来说,这该是好事!

可是紧接着,这群佃户竟然派人来找兴民镇的人,过去当地主!

有些人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地主,他们反而不知该如何生活!

这种只能依靠教育来慢慢扭转!

之前,高承的势力虽大,却一直没有多少读书人。

现在则不一样了,吉安府周边就有大明的读书人培育基地。

南宋江万里创建的“白鹭洲书院”,也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前前后后提供了二百多进士的风水宝地啊!

虽然这些读书人肯定更拧巴,但是只要打败了解学龙,高承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人扳过来。

至于那些书生闻风逃走……

高承是不怕的,因为徐复生这里有他们的名单和家庭住址……

安排好了守城兵马的换防手续已经开城门暗号之后,他本要亲自去城中转一转,看看治理情况。

没想到来到门口便被截住了!

“这什么情况?”

高承目瞪口呆,看着同样目瞪口呆的高放。

“我不知道,我看百姓云集,还以为是来冲府衙,赶紧便带人过来了!”

高放摇了摇头,示意这事情与他无关。

府衙的门前,已经“满”了。

就是字面意思的满了,地上满满登登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白面蒸出来的馒头,也有米袋子,有辣椒也有折耳根,最离谱的是中间居然有个挠痒耙子!

府衙什么时候变成庙会了?

直到周文斗一脸苦笑地过来,高承这才明白原委。

“总兵要求进城以后清理积压案件,审判往日里欺压百姓之人,我这活儿才做了一小半,百姓们就成这样了。”

高承苦笑道:“行,赶快把东西都收起来,能寻到人家的给人家把钱送过去,寻不到的便算了。

“只是你们同时也要记得,不要因此而骄傲,开始胡乱查案,不然,这就是愧对百姓们送给咱们的这些‘宝贝’!”

周文斗和高放连忙称是,然后开始收拾。

他这才明白,这不是百姓摆到这里做买卖的!

是送给自己的!

百姓愚昧、狡诈或许还带着一些见不得他人好。

可他们同时也是极其淳朴善良的!

摆了一地的东西没什么贵的东西,都是他们有什么便来送什么。

送到这里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百姓们的爱戴。

仅此而已。